天天看点

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为何一个处以枪决,一个被判死缓

在革命年代,湖北红安可谓是一块红色土地,这里很早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著名的红四方面军就诞生在这里。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全县成千上万的民众参军参战,其中为国捐躯者高达14多万,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红安也孕育出一大批身经百战的骁将,是远近闻名的将军县。今天我们要讲的熊应堂,就是从湖北红安走出来的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为何一个处以枪决,一个被判死缓

熊应堂,1912年出生,湖北红安县人。他出生贫寒,7岁那年就给别人打长工,受尽了委屈和折磨。稍微长大些后,熊应堂学会了门理发的手艺,但贫困和饥饿仍然缠绕着他。1928年,红军来到当地村庄招兵,16岁的熊应堂挑着理发担子去报名,软磨硬泡才被收下。刚开始,熊应堂在部队打杂,给战士理发,直到在一次战斗中,他勇敢地缴获了支枪,这才告别理发,奔赴前线打仗。

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为何一个处以枪决,一个被判死缓

此后,熊应堂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作战英勇,屡建奇功,逐渐从一名普通战士成为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军长。建国后,熊应堂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后来官至浙江省委书记,可谓是风光无比。但可惜的是,熊将军的两个儿子却没能像父亲一样功成名就,相反,他们生活腐化,最后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为何一个处以枪决,一个被判死缓

熊将军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哥哥叫熊北平、弟弟叫熊紫平。因为父亲忙于公务,“二熊”从小就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养成了为所欲为的公子哥脾气。长大后,“二熊”更加嚣张跋扈,经常打骂老师和同学,家人送他们去参军,也没有得到丝毫改变。

上世纪七十年代,熊将军和夫人被调往四川工作,没有父母的监督,“二熊”这对纨绔子弟更加神气。他们打着“招工”、“招干”和“调动工作”的幌子,玷污了不少妇女,除此之外,“二熊”还欺凌当地百姓,成为了祸害一方的恶少。很快,“二熊”被警察盯上了,在中央的支持下,他们最终被逮捕归案。面对审讯,“二熊”拒不配合,还叫嚣“等我父亲回来收拾你们”。

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为何一个处以枪决,一个被判死缓

远在四川的熊将军得知儿子犯下的罪行后,脸色铁青,同时他表示“公事公办,自己不干涉,家里亲戚也不准干涉。”失去了父亲这座大山,哥哥熊北平态度马上转变,积极认罪。但弟弟熊紫平却依旧嚣张跋扈,不把任何人放眼里。“二熊”不同的认罪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最终的结局。

1979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审判大会上,熊紫平被判处死刑;熊北平被判处死缓。很快,熊紫平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一时间大快人心。与此同时,这也起到了震慑作用,其他高干子弟都引以为戒。

开国少将熊应堂的两个儿子,为何一个处以枪决,一个被判死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