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熊應堂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處以槍決,一個被判死緩

在革命年代,湖北紅安可謂是一塊紅色土地,這裡很早就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著名的紅四方面軍就誕生在這裡。受到進步思想影響,全縣成千上萬的群眾參軍參戰,其中為國捐軀者高達14多萬,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血與火的考驗中,紅安也孕育出一大批身經百戰的骁将,是遠近聞名的将軍縣。今天我們要講的熊應堂,就是從湖北紅安走出來的開國少将。

開國少将熊應堂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處以槍決,一個被判死緩

熊應堂,1912年出生,湖北紅安縣人。他出生貧寒,7歲那年就給别人打長工,受盡了委屈和折磨。稍微長大些後,熊應堂學會了門理發的手藝,但貧困和饑餓仍然纏繞着他。1928年,紅軍來到當地村莊招兵,16歲的熊應堂挑着理發擔子去報名,軟磨硬泡才被收下。剛開始,熊應堂在部隊打雜,給戰士理發,直到在一次戰鬥中,他勇敢地繳獲了支槍,這才告别理發,奔赴前線打仗。

開國少将熊應堂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處以槍決,一個被判死緩

此後,熊應堂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他作戰英勇,屢建奇功,逐漸從一名普通戰士成為了指揮千軍萬馬的軍長。建國後,熊應堂被授予開國少将軍銜,後來官至浙江省委書記,可謂是風光無比。但可惜的是,熊将軍的兩個兒子卻沒能像父親一樣功成名就,相反,他們生活腐化,最後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開國少将熊應堂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處以槍決,一個被判死緩

熊将軍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哥哥叫熊北平、弟弟叫熊紫平。因為父親忙于公務,“二熊”從小就在母親的溺愛下長大,養成了為所欲為的公子哥脾氣。長大後,“二熊”更加嚣張跋扈,經常打罵老師和同學,家人送他們去參軍,也沒有得到絲毫改變。

上世紀七十年代,熊将軍和夫人被調往四川工作,沒有父母的監督,“二熊”這對纨绔子弟更加神氣。他們打着“招工”、“招幹”和“調動工作”的幌子,玷污了不少婦女,除此之外,“二熊”還欺淩當地百姓,成為了禍害一方的惡少。很快,“二熊”被警察盯上了,在中央的支援下,他們最終被逮捕歸案。面對審訊,“二熊”拒不配合,還叫嚣“等我父親回來收拾你們”。

開國少将熊應堂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處以槍決,一個被判死緩

遠在四川的熊将軍得知兒子犯下的罪行後,臉色鐵青,同時他表示“公事公辦,自己不幹涉,家裡親戚也不準幹涉。”失去了父親這座大山,哥哥熊北平态度馬上轉變,積極認罪。但弟弟熊紫平卻依舊嚣張跋扈,不把任何人放眼裡。“二熊”不同的認罪态度,也決定了他們最終的結局。

1979年11月,在杭州召開的審判大會上,熊紫平被判處死刑;熊北平被判處死緩。很快,熊紫平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一時間大快人心。與此同時,這也起到了震懾作用,其他高幹子弟都引以為戒。

開國少将熊應堂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處以槍決,一個被判死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