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廖氏兄弟忠心耿耿,为什么还是被朱元璋无情背叛和抛弃?

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二人在朱元璋的从龙功臣中知名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相当地不起眼。但是这兄弟二人为朱元璋带来的助益,以及他们的实际功绩,却是远远高于他们的名气。

明祖之兴,自决策渡江,始力争于东南数千里之内,摧友谅,灭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南图闽、粤,则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厥功岂细哉!《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廖氏兄弟忠心耿耿,为什么还是被朱元璋无情背叛和抛弃?

左为廖永安,右为廖永忠

朱元璋本来是没有渡江之念的(至少当时是这样)。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没有像样的水军。是廖氏兄弟、俞通海率麾下舟师来附,才让朱元璋雄心倍增。

渡江之战,廖氏兄弟率舟师顺江而下,一举拿下采石、太平。并在太平两次击败来援的元朝水师(中丞蛮子海牙部),为之后拿下集庆(南京)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攻下集庆后,廖永安又率水师连克镇江、常州、池州等地。在至正十八年攻打宜兴时,廖永安因船只搁浅被张士诚俘获。张士诚顾惜廖永安的才勇,就把他囚禁起来试图招降。但是廖永安始终忠贞不屈,被囚八年后,病死于狱中。

永安长水战,所至辄有功。士诚爱其才勇,欲降之,不可,为所囚。太祖壮永安不屈,遥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永安被囚凡八年,竟死于吴。吴平,丧还,太祖迎祭于郊。《明史·廖永安传》

看上去是廖永安自己运气不好,朱元璋似乎对廖永安也很不错。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实际上朱元璋完全可以救回廖永安,因为朱元璋手头有个重要筹码 – 张士德。

张士德是张士诚的胞弟(同母兄弟),也是张士诚众兄弟中,最受他重视的一个。张士德是在至正十六年被朱元璋的俘虏的,如果朱元璋真的有那么在乎廖永安,完全可以拿张士德来交换。

说明:张士德的被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徐达在常州之战俘获;一说是赵德胜攻常熟的时候俘获。

而且张士诚方面也有这个意愿。

上喜曰:“士德,士诚谋主,其人智勇。今擒之,张氏之成败可知矣。”遣人往求和好,士德母痛之,议归永安以易。上不从,士德死,竟不获归。《国朝献征录》

朱元璋非但不愿意交换,还杀了张士德。有人认为朱元璋这么做,是因为张士德是张士诚的主心骨,没了张士德的张士诚就成了没了獠牙的狗。

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首先历史证明张士德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他被杀后,张士诚还是和朱元璋对抗了八九年的时间。即便是他真的那么重要,关起来不放就行了。

既可以打击张士诚,也可以用张士德做筹码,间接地保护廖永安。将之杀死,反而有可能激怒张士诚,让他杀廖永安报复。以朱元璋的精明,他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那他还这么做,只能说他是故意而为了。

原因是什么呢?实际原因是朱元璋的座次问题。

廖氏兄弟是在至正十五年前来归附的,名义上来说他们归附的不是朱元璋。朱元璋本人虽然在至正十三年时开始单干了,但是他在濠州还不是老大,名义上也排在第三位。

他的上面还有两个领导,他岳父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都元帅),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祐(左副元帅)。朱元璋的正式官阶是右副元帅。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至正十三年朱元璋的“单飞”,更多的是我们现代人给下的一个定义,他是组建个人势力而不是和郭子兴脱离、分家。因为红巾军的组织管理本来就很烂,内部是一个个的小军阀、山头。

廖氏兄弟忠心耿耿,为什么还是被朱元璋无情背叛和抛弃?

朱元璋最开始是郭子兴这个军阀的下属,所以他后续招来的人马都是郭子兴的。这对于朱元璋来说不公平,这也是郭子兴允许他“单飞”的原因。用现在的说法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朱元璋从一个公司的打工人,变成了股东之一。

除他们三人外,濠州这个区域红巾军里职位最高的将领是邵肆、绍荣。他俩不是朱元璋的人,在他们之后才是朱元璋的班底徐达、汤和等人。

廖氏兄弟来投时,因为他们本身不是光杆(带着队伍),加上郭天叙有意掣肘朱元璋。就被排在邵肆、绍荣之后,徐达、汤和等人之前。这就意味着廖氏兄弟当时不属于朱元璋的班底。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朱元璋为公司招了一个小股东。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郭天叙、张天祐、邵肆、绍荣等人的下场,大概就可以明白朱元璋对廖氏兄弟的真实态度了。

说明: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打败陈埜先后,接纳了他的投降。第二年在攻打集庆时,陈埜先临阵叛乱杀了郭天叙和张天祐。邵肆作为元帅,也在这次战役中意外阵亡。绍荣则是在至正二十二年被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所以杀了张士德,既可以削弱张士诚,又可以借张士诚之手,除掉自己觉得碍眼的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只不过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张士诚非常看重廖永安,并没有杀他报复。不过即便如此,释放也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果说把廖永安的死归咎于朱元璋,多少还是有一些阴谋论的嫌疑。但是他的弟弟廖永忠之死,就百分百是朱元璋的原因了,而且朱元璋本人也毫不掩饰这一点。

廖永安被俘后,廖永忠就继任了兄长的职务,统领水军。首先廖永忠不是个无能之辈,他的军事才能以及实际的军事成果,远胜于他的兄长廖永安。

廖永忠先是连破陈友谅水师,拿下安庆、江州。并且在至关重要的鄱阳湖大战中,廖永忠亲率先锋飞舟,满载芦苇火攻陈友谅的船队。纵火后廖永忠也没有撤下,而是作为敢死队冲入陈友谅船阵中。

廖氏兄弟忠心耿耿,为什么还是被朱元璋无情背叛和抛弃?

平灭陈友谅后,朱元璋亲书“功超群将,智迈雄狮”的柒牌,赐予廖永忠。在这场几乎囊括了朱元璋全部武将、谋臣的大战中,也没几个人获得过类似的殊荣。

此后在徐达率军北伐的同时,负责南征的主心骨就是廖永忠。平定蜀地后,朱元璋在《平蜀文》中盛赞“傅一廖二”。(这里的傅是指傅友德)

《国初事迹》中对廖永忠的评价也颇高:

廖永忠以豪雄茂爽之才,虎视鹰扬之勇,济之以渊深宏远之略,而成乎光大奇伟之勋。观其战鄱阳而歼友谅,靖两广而缚明升,降王破国于指顾之间,斩将搴旗于谈笑之顷,收声定价,岂值开国之元勋?虽古之名将不是过也!

但是和他的哥哥一样,因为朱元璋固有的猜忌,让他虽然功高,但结局一样凄凉。

至正二十三年的安丰之战后,朱元璋虽然救出了红巾军龙凤政权的皇帝韩林儿,但他已经彻底失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让朱元璋尴尬的是,韩林儿虽然成了光杆,却仍然是他的君上。(朱元璋此时是龙凤政权江南行省丞相)

朱元璋先是被韩林儿册封为吴国公,后朱元璋又自称吴王,但是要登基称制就必须让韩林儿让位了。朱元璋自己又不愿意背“篡逆”和“弑君”的骂名,于是他就把这口锅扔给了廖永忠。

廖永忠在接韩林儿回应天,船在瓜州沉于江中,韩林儿溺亡。顺利登基的朱元璋不但不感谢,反而责怪廖永忠。大封功臣时他给出颇具暗示性的理由:“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暗指是廖永忠跟儒生搅合在一起,揣摩圣意,自作主张,弄死了韩林儿。

洪武八年,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等罪被赐死。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这个罪名说服力不足,让自己儿子宁献王朱宁编《通鉴博论》时给出了正式的罪名:“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

廖氏兄弟忠心耿耿,为什么还是被朱元璋无情背叛和抛弃?

廖永忠又不打算谋逆或者叛乱,你说他弄死韩林儿做什么?有啥好处么?就算是如朱元璋所说,廖永忠是自己揣摩圣意干了蠢事。可这不是一般的事情,而是弑君的大罪。朱元璋面对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当时不处理,拖十年才处理,这不是在向世人暗示自己的态度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