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风拂月湖,书香飘千年,南宋四明私家藏书之南楼北史

甬派君有话说

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甬派客户端联合推出专栏——《社科·宁波记忆》,对宁波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新的梳理,带你一起寻觅历史遗迹,回望甬城名人,欣赏民俗文化,让城市的根脉更加清晰可见,让城市记忆更加丰满弥久。

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本月,栏目将介绍宋代甬城名人望族、藏书楼和《三字经》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千年宋韵的流动与传承。

清风拂月湖,书香飘千年,南宋四明私家藏书之南楼北史

月湖芳草洲,史守之“碧沚”藏书楼所在与楼钥东楼藏书楼遥相呼应

南宋四明私家藏书最有影响的是月湖畔的楼钥、史守之两家,清代全祖望在《湖语》中合称为“南楼北史”。

楼钥(1137年—1213年)一生访书抄书,蓄逾万卷,自炫“书淫”,其藏书构成以集部居多。他对集部书特为重视,认为无论是史传铭志还是家传,都必须与集部遗文相证明才为可信,这一思想后来为黄宗羲所继承。楼钥藏书的来源,除继承旧藏及多方访抄外,多得之于友朋,而友朋亦乐于馈赠。楼钥通过各种手段积聚了大量书籍,于是在月湖竹洲构筑了专门的藏书楼“东楼”。嘉定元年(1208年),即楼钥入朝为官的次年,东楼落成,聚古今群书于其上,而垒奇石于楼前,崭然有二十四峰之状,又取祖父楼异官登封令时所藏嵩岳图石刻,列屏其下,仍以“仰嵩”名之。

楼钥学问渊博,精于鉴赏,所藏之书,常广泛搜罗异本相互校雠,故其藏品为世所重,人称善本。如楼钥有家传本《春秋繁露》,又搜得京师印本、江西本,最后得金华潘叔度家藏本,相互校雠而成善本。古代私家藏书具有秘不示人的保守性,但楼钥却具备了一定的开放意识和开放精神,有人向他借录传抄,他都非常乐意,且愿意提供善本书刊行于世。

与楼钥之“东楼”相匹敌的是史守之碧沚藏书。碧沚藏书楼选址极佳,建筑宏伟,牙签最富。史守之为史浩之孙,不与世谐,退处月湖松岛,与杨简、袁燮、楼钥讲学其中。史守之的藏书渊源有自,祖父史浩有蜗室藏书,史守之的藏书有一部分当来自家族的传承。史守之的藏书后来多流入江苏,文徵明《跋宋通直郎史守之告身》说,明代“吴中藏书家所收古书,有‘旧学史氏’及‘碧沚’者,多其遗书”。明张丑《清河书画舫》称“王氏旧藏宋人小楷《史记》真本一部,计十帙,纸高四寸,字类半黍,不惟笔精墨妙,中间绝无讹谬”。并注明每帙用“旧学史氏”及“碧沚”二印。这里的“旧学”一词源出《尚书·说命下》,武丁谓自己“旧学于甘盘”,甘盘不但是商王武丁的老师,也是武丁任用的贤相。宋孝宗即位后,曾将帝师兼丞相史浩比作甘盘,见史浩《从驾幸佑圣观记所得圣语》,由此证明钤有“旧学史氏”印的原本就是史浩的藏书,史浩已经开始使用了藏书章,以示藏书所有。

史守之继承了史浩藏书,故复钤“碧沚”之印。史守之的藏书,不乏珍本。如其原藏宋人小楷《史记》真本一部,后归赵孟頫收藏,张丑《清河书画舫》有记。另外,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五有宋书棚本徐度《却扫编》三卷,云:“有旧学史氏复隐书印一枚、碧沚一印,旧学图书一印。”此亦为史氏原藏图书,疑“复”为“真”,“沁”为“沚”之误认。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十六“艺文类聚”条下冯舒(字己苍)跋云:“卷末有葫芦碧沙印,又旧学图书四字方印,未知何家物也。”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指出:“此两书皆史氏物,黄以碧沚为碧沁,冯己苍又误为碧沙,皆以篆文相似耳。”并有诗云:“聚讼纷纭说总非,碧沙碧沁认依稀。月湖自有甘盘裔,碧沚芳从早息机。”此外,据诸家所记,还有钤为“史氏家传翰林图书”印者,多被认为南宋四明史氏藏书散出之物。然据李伟《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版本辨疑》所考,原书大约出自元刊,故当非南宋四明史氏的藏书。

资料来源:宁波市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宁波区域文化资源概览》“宁波学”卷,张如安编著

清风拂月湖,书香飘千年,南宋四明私家藏书之南楼北史

编辑: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