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字趣谈:氏(431)

80岁的快乐老人用书法

演示汉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谈汉字的故事

汉字趣谈:氏(431)
汉字趣谈:氏(431)

汉字趣谈: 氏

"氏"(shi4),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氏"字,有两款不同的的写法,一款上部的符号是"水"的简省形,下部的一长斜划表示是"水"的"支流",另一款是在一个人的旁边增添了一个类似于椭圆形的符号(意指灵物)。

"氏"的来源,还得从远古时代的婚姻制度说起。在远古时代属母系群婚制,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先民把一些圣人出生归于其母遇到灵物后而受孕,所以将直接致始祖母受孕的灵物视为图腾,也作为族群共同的崇拜物,也是族群的符号,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这个族群的姓。

在进入父系王权制变为专偶婚阶段,其子知其母,又知其父。随着人口的增加,同一个族群中的一部分人口迁徏另居,这些人口便是这一族群中的一个"氏"。也就是这个族群的一个分支。

王恩田认为:"氏字实为支字初文,其字形象水之支流。" 说文解字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因人士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 甲骨文第二款字形中似椭圆形的符号即表示"母感天"(灵物)之意。

金文第一款承续甲骨文第一款字形,第二款字形表示分出了很多支。第三四款斜画上的点为指事符号,强调这是支流。小篆将金文第三四款字形中的点拉长成一横,隶变后楷书写成"氏"。

"氏"的本义是一个族群下的分支。即同一个父亲血缘繁衍而来的子孙后代。在父系社会有姓也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是同一个家族次一级分支的称号。在古代,"姓"不变,"氏"可变,"氏"可随受封国名而得"氏",也可以官名为"氏",或以居住地为"氏"。在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战国时期以后,姓与氏逐渐合二为一,到汉朝时期统称为"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