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为何没把抗日猛将薛岳当做“主力”来使用?

“老虎仔”,这是抗日名将薛岳的绰号,而以薛将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也的确对得起这个称号,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其中由他所主持的万家岭战役(

抗战时期唯一一场几乎全歼日军整个师团的战役

)和长沙会战(

三次大战共取得歼敌约11.75万人的辉煌战绩

)则更是将军这一生中最大的功绩,而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名将,蒋介石却为何在发动内战后没有将他当做“主力”来使用呢?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为何没把抗日猛将薛岳当做“主力”来使用?

众所周知,蒋介石用人有“三大标准”,一是同乡,二是黄埔军校或保定军校毕业的学员,三是姻亲,而薛岳从资历上来看的话,他只勉强符合蒋介石的第二条标准——保定军校毕业生,说到这可能有朋友要提问了,既然资质不够,那为什么蒋介石会放心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统率数十万大军和日军交战呢?其实在这里,咱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陈诚,此人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有着“小委员长”之称,更是国民党军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可以同时符合这三个标准的“浙江人”,而陈诚和薛岳的关系也不一般,两人同属保定军校毕业,有师兄弟之情,并且都在粤军中服过役,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陈诚曾为了配合薛岳所部作战,主动发起宜昌反攻战,迫使兵力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日军在丢下上万具尸体后再次无功而返,由此可见,蒋介石之所以在抗战期间如此信任薛岳,这与陈诚不无关系。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为何没把抗日猛将薛岳当做“主力”来使用?

除了和陈诚的关系好之外,薛岳早年就曾坚决执行过蒋介石“围剿”红军的计划,并一路从江西追到大西南地区,总行程约两万余里,给红军造成了巨大威胁。

西南战事结束后,薛岳虽然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却在转战途中“撒豆成兵”,将中央军的势力也带到了各个地方实力派的地盘之上,为蒋介石统治西南各省扩充了势力,为此,薛岳还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并被晋升为陆军中将。淞沪会战爆发后,薛岳被蒋介石任命为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划归由陈诚所指挥的左翼军战斗序列,这一举动无疑是将薛岳推给了陈诚,而陈诚也十分“会做人”,自此便一直都将薛岳当作“接班人”来看待,以至于他在升任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之后都仍然将大权放心交给了薛岳,自己只做个名义上的“司令长官”(当时陈诚身兼数职,根本照应不过来第九战区,所以该战区的指挥权便一直掌握在薛岳手中)。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为何没把抗日猛将薛岳当做“主力”来使用?

综合以上所述,薛岳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自然不低,但为何他会在内战中没有被当做“主力”来用呢?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群众的强烈抗议,悍然发动内战,并派出薛岳进攻苏北、安徽、山东各解放区,结果仅半年多的时间,薛岳就因为连战连败引起国民党高层的不满,很多人都建议将他革职,而老朋友陈诚此时的处境也十分尴尬,作为参谋总长的他也因为整个战局的失利而受到各方责难,要不是蒋介石紧急将他调到东北战场上接替熊式辉,那他在南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而随着陈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失利,薛岳自然也没有了“后台”,只得卸职回南京复命,而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是薛岳在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次短暂的亮相。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为何没把抗日猛将薛岳当做“主力”来使用?

回到南京后不久,恰逢正赶上国民政府选“总统”和“副总统”,毋庸置疑,蒋介石肯定是板上钉钉的“总统”,但“副总统”是谁就说不好了,于是薛岳便联合粤军将领中的张发奎、余汉谋等人

成立了一个竞选小组准备为

孙科

竞选副总统筹经费、拉选票,还非正式地内定了一个孙科的“

影子内阁”

(内容大体是任命张发奎为国防部长,薛岳为参谋总长,余汉谋为军政部长,

陈策

为海军部长,

李汉魂

为内政部长,

钟天心

为教育部长),结果事情败露,导致本来就疑心病重的蒋介石愈发觉得薛岳不可再用了,于是在经历过此次事件后,薛岳算是被彻底踢出了核心圈子,直到三大战役结束,蒋介石手中的牌出完之后,为了笼络粤系的各位要人,蒋介石才不得不将张发奎、薛岳等人重新启用,企图利用“粤人治粤”的口号来吸引这些出自粤军的将领来守卫广东地区。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为何没把抗日猛将薛岳当做“主力”来使用?

解放战争后期,吴奇伟

与其他7位粤系将领一同宣布起义,为粤东一部分地区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但薛岳却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企图再次利用“伯陵防线”来抵御人民解放军,结果一战便被彻底击溃,他本人也不得不跟随蒋介石一同败退至台湾,从此过上了赋闲在家的日子。

1998年5月3日,薛岳将军在台湾逝世,享年102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