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在朝鲜战场开始阶段,美军把朝鲜人民军打的是落花流水,节节败退。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军就再也没能前进一步,自始至终把美军压制在“三八线”以南。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除了没有动用原子弹之外,几乎把现代化顶尖武器全部投入到了朝鲜战场上,后勤保障也是世界一流,美军可以把部队所需要的任何战略物资利用空投,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阵地上。

但美国最后也没能赢下这场战争,因为美军过度依赖于他们的高科技武器,一旦形成近身战和肉搏战,他们的军心士气就会立马瓦解,而且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志愿军比起来更是天壤之别。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更重要的是战法战术上的差距,特别是志愿军的基层指挥员,他们用智慧把战斗变成了艺术。战争伊始双方对对方的战术打法都不甚了解,在互相试探之后,志愿军逐渐了解到美军的特点,和在战斗中的弱点,将中国两千年以来总结的兵法、战策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志愿军刚刚入朝作战的时候,美军利用空中优势对志愿军的后勤运输车队进行狂轰滥炸,使志愿军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但是不久志愿军就利用兵法中“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办法来应付美军的空中打击。

就是在美军轰炸的重点目标区域内,利用伪装的假目标迷惑对手,故意引诱美军的飞机进行错误的轰炸,从而掩护真正的目标,并消耗美军的弹药。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后勤部队经常在明显的地区,利用草垛、沙袋堆垒成台,并在其上覆盖帆布,伪装成粮食和补给品的集散地。不明就里的美军飞机上去就是一阵轰炸和扫射,有时候志愿军战士还发挥想象,在草堆、沙堆之间放置一些零星的废弃油桶,制造出火光冲天的效果来迷惑美军,而志愿军战士在不远处的隐蔽战壕中欣赏着美军的飞行表演。

除此之外志愿军的后勤部队,还把被炸毁的汽车拉到运输线上,把汽车伪装成正在运输物资的样子,等美军飞机对这些假目标一顿狂轰滥炸以后,真正的运输车辆才从隐蔽处驶出来完成运输任务。

然而美军也发现了端倪,为什么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遭受到了如此巨大的打击后,还可以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

美军派出间谍去了解轰炸后志愿军的损失情况,当情报传递回美军指挥部的时候,美军将领气的直骂街,一颗炸弹上千美元,就换了几个不到1美元的草垛子。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后来美军命令飞行员在执行例行轰炸任务的时候,开始注意观察,如果发现任何疑点都可以选择终止轰炸任务,而志愿军这边也开始利用美军的这种犹豫大做文章,当正在运输线上行驶的汽车发现美军飞机的时候,司机熄火,所有人员下车隐藏在车下,而汽车后面的物资也做了伪装,故意在帆布的边缘露出树枝、杂草等物迷惑美军飞行员。

当敌人飞行员发现这些明显伪装后,自然是沾沾自喜以为识破了志愿军的计策,自信慢慢地飞走了。当飞机远离之后,志愿军战士们从车下爬出来,继续前进。这种虚虚实实的战术让美国人吃尽了苦头,他是炸也不是,不炸也不是,只能大骂中国人“狡猾”。

志愿军的后勤部队“狡猾”,而作战部队中基层的指挥员更是“狡猾中的狡猾”。

1950年云山城战役,美军的骑一师八团被志愿军39军包围在云山城,志愿军利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以八团为诱饵,将赶来增援的骑一师五团击退。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美军骑一师和志愿军的39军都是各自队伍的王牌部队,两支队伍都是历史悠久,战功赫赫,只不过美军的战功依靠的是武器恃强凌弱,39军的战功依靠的是战术以弱胜强。

为了更快消灭云山城内的8团,以免夜长梦多,39军命令346团作为主力团率先对云山城发起总攻。346团团长考虑到云山城易守难攻,并且美军除了重型火炮之外,坦克、卡车数量也非常多,如果强攻云山城,志愿军部队会有很大的伤亡,最好的办法就是混入云山城中,从中心开花,内外夹攻。

于是346团团长命令手下的尖刀连换上南朝鲜军队的服装,趁夜偷袭云山城。当晚尖刀连换上缴获的南朝鲜军队的服装,在连长的带领下趁着夜色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云山城进发。

在快到达云山城外的三滩川大桥时,连长命令所有队员,队伍变松散,步伐放慢并拖拉,要给敌人一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尖刀连的战士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一秒“入戏”。这支纪律松散、没精打采的南朝鲜军队对着在桥上驻防的美军一阵“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思密达”。

有的战士还和美军热情地挥手致意,在一阵阵“哈喽,哈喽”的回应中,尖刀连开进了云山城。后果可想而知,云山城被攻破,云山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最终被彻底打残的美骑一师八团三营被撤编,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在战役结束后被撤职。

不但我们的指挥员拥有高超的战斗技巧和机智的头脑,就连非战斗部队的人员也会虚虚实实,变化莫测的和美军周旋。

第五次战役以后,节节败退的美军,为了能在谈判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对志愿军展开了秋季攻势。美军利用坦克和空中优势,对志愿军的阵地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我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誓死抵抗,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就连阵地上的巨石都被炸成了粉末,可想而知战况有多么激烈。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入夜时分美军已经是偃旗息鼓,部队的一位卫生员和两位担架员在返回部队的时候,无意间与4名被打散的美国士兵不期而遇,犹豫时在晚上,美军也分不清向他们走来的是志愿军还是南朝鲜的军队,就用英语和对面打招呼,懂英文的卫生员迅速让两名担架员卧倒隐蔽,并告诉他们是美军。

这时三个人也都紧张起来,因为他们三人手上只有一副担架,没有任何武器。美军的四个人也警觉起来,向他们三人的方向缓慢地走来。卫生员灵机一动,对两名担架员耳语了一番,两名担架员先是将担架的两个杆子拆下,握在手里,死死地盯着美军过来的方向。

当美军靠近,突然卫生员将他的书包朝美军士兵的方向扔了过去,美军士兵以为是炸药包,纷纷卧倒。卫生员和担架员利用这个时机从隐蔽点冲出,第一个美军刚一抬头,就被一个担架员一棍子打蒙晕了过去,卫生员顺势捡起他的枪,高喊着“Give up the gun”(缴枪不杀)冲了过去。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两名担架员不懂英文,也学着卫生员一边高喊着“油条一根”,“油条一根”,一边冲向美军。剩下的三个美军士兵还在琢磨“油条一根”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就看见两个人各自手握一根长筒向他们冲来,这三个人以为是志愿军战士握着爆破筒要跟他们同归于尽呢,吓得马上跪地投降。就这样这名卫生员和两名担架员,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活捉了4名美国士兵,这几个美国人到最后也不明白“油条一根”是什么意思。

除此之外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以后,美军趁着志愿军正在休整的时候,集结部队准备打通通往汉城的通路,派兵攻打草下里的志愿军南山阵地,驻守的志愿军战士分工明确,将重型武器放在中央位置牵扯敌人火力,派出两支小队埋伏在侧翼,利用手榴弹大量杀伤敌军,一天之内共打退敌人6次进攻。

但是志愿军战士的弹药消耗得也非常快,指挥员迅速作出反应,命令部队在敌人第二天开始进攻时,暂时不要动用武器,仅用小块石头砸向敌军。果然在第二日进攻时敌人发现志愿军只是在投掷石块还击,美军大喜过望欢呼着志愿军没有弹药了,便尝试着向志愿军阵地发起冲锋。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当离阵地还有40米的时候,更大的石块从志愿军的阵地前滚落,看来志愿军果然是没弹药了,美军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加速冲锋。当美军来到阵地30米范围内的时候,志愿军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呼啸着朝美军头上扔去,毫无防备的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活着的美军骂着街的退到了山脚下。三个昼夜美军共在这片阵地上损失了500多人,并让这支志愿军部队从容换防,撤出了战斗。

这种灵活运用战法、战术,以少胜多的例子不胜枚举。被打急了眼的美军,一直叫嚣志愿军打仗不正规。其实打仗哪有什么正规不正规,简直是强词夺理,之所以打不赢是因为太不了解中国了。

志愿军扔石块,美军:他们没弹药了,结果冲到近前遭手榴弹雨

在中国2000年前就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旷世奇作,在随后的两千年里,经过历代军事家的提炼和总结,在后世的军队将领中都可以掌握这些战术的精髓。

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美国人是很难理解和学会这些中国人的智慧的,所以才称之为“不正规”。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始终就不明白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是找到适合自身的战术、战法,并不是仅靠高科技的武器就可以左右战争的成败,对于中国军队而言,比战术比智慧,中国人从来就没输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