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三万军饷神秘失踪,去向至今成谜

结语

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有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指的是当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越是困苦艰难,就越要坚持努力,奋发图强,永远不要因逆境放弃自己的远大志向。比如在抗战时期,无数英雄先烈在最艰难的时刻,为了实现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目标,用最坚韧的意志坚持战斗,甚至牺牲生命。但在革命队伍里,也不乏有人志向不坚定,叛变、逃跑或不知所踪。

提起那些革命志向不坚定的人,最为离奇的就是“周昆失踪事件”,此类型的事件在我国军事史上仅仅发生过一次,且他的去向之谜至今都未揭开。那么,这个周昆是什么人?军中担任什么职务?如何参战立功?如何失踪?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此事件。

他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三万军饷神秘失踪,去向至今成谜

▲周昆和他的战友合影旧照

01

周昆是湖南籍老红军,曾参加过秋收起义,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井冈山、赣南和闽西等区域打过游击。他指挥游击战机动灵活,确实打过不少胜仗,因此屡立战功。在参加万里长征之前,他已经是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全面抗战,工农红军改编制为八路军,周昆任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协助115师师长林总对日军作战,他尽职尽责,运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协同作战计划,多次得到表扬和称赞。

他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三万军饷神秘失踪,去向至今成谜

▲抗日战争场景绘画

当日军入侵山西占领大同,兵分两路向平型关进攻之时,115师接到命令集结待机,经过师领导的对地形的研判,采取阻击战、伏击战、争夺战等战术,重创了日军精锐师团的辎重部队。此一战,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摧毁车辆近百,缴获大量日军物资,打破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面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他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三万军饷神秘失踪,去向至今成谜

▲平型关大捷场景绘画

在平型关大捷这样震惊世界的历史著名战役中,眼见日军如此溃败,周昆为自己所在115师取得的重大胜利而骄傲和自豪,因为这里也有着他的一份功劳。要知道,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而参加这样这场战役的全体将士,他们的功绩将永垂青史。

02

平型关一战后,周昆全力辅佐115师领导指挥作战,积极加强部队建设,在山西东北往正太路一带,利用游击战术,屡战皆捷。遗憾的是,周昆虽然有军事才能,但他在生活方面却经常出现虚荣贪财的一面。尤其他作为八路军参会成员之一,参加在武昌举行的全国参谋长级会议期间,他代表师领导递交对日作战报告书,与国民政府高官有过一些接触和交流之后,非常羡慕国民政府军官的出行排场和物质生活,并对八路军的穷困状况极度不满。

他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三万军饷神秘失踪,去向至今成谜

▲八路军剧照

会议结束后,从武昌返回晋抗日前线的途中周昆与我军高层领导会面,他向领导做了武昌会议汇报,在汇报后周昆自述在武昌会议期间如何丢人现眼,声称自己如同乞丐,驻汉办穷得雇车钱都没有,国民政府将领都有公馆、汽车和仆从等等,这些话语无不暴露出其虚荣贪财的一面。听完周昆这番自述,我军领导气得不行,当即对他的思想偏差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周昆面对批评不但不接受,还在私下发牢骚。

他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三万军饷神秘失踪,去向至今成谜

▲国民政府总统府照片

据开国中将王秉璋的回忆录里记载,当时周昆在返程途经过临汾,在临汾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参加司令部会议,并以115师参谋长的资格,领取了全师当月军饷6万元。临汾战区会议结束后,他私自将这6万元军饷各分一半,分别装入两个军事挎包之中,再把警卫员叫过来,交给警卫员一个军事挎包,说道:“这个挎包中装有一份重要的军事文件,你现在马上赶回师部交给作战科。”

他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携三万军饷神秘失踪,去向至今成谜

▲周昆(左)与人合照

然而,当警卫员把军事挎包交到师部作战科,打开一看,没有什么重要的军事文件只有三万元,而另外的三万元军饷和周昆都不知去向。而后,对于周昆的失踪有四种说法,其中普遍认为王秉璋回忆录里记载的,周昆带着三万军饷回到了湖南老家平江,一直未曾离开过,建国后组织对其进行调查,认为其出走不带有其他目的是最合理的说法。然而,实际上对于周昆和他贪财卷走的三万军饷的去向之谜至今也未揭开。

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墨翟在《墨子·修身》中有言:“志不强者智不达。”指的就是周昆这样的人,个人志向不坚定,其智慧就得不到彻底的发挥,导致自己迷失。他没有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下屈服,没有在战火纷飞的战争中倒下,只因个人的虚荣和贪婪而失去正确判断力,放弃远大志向,最终走上一条不归之路。他的惨痛教训值得深刻反思,促使我们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参考资料:

《墨子·修身》

《滕王阁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