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Editor's Note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历史记忆中的权力人格化并不少见。在帝制历史悠久的中国,权力行使模式依据不同君主而得以类型化,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桀纣桓灵是暴政的同义词,唐宗宋祖则代表着有为之治。

而在雕像艺术和写实绘画传统深厚的西方世界,权力的符号不仅通过人格化而广为认知,更经由艺术创作而可视化,作为一幅幅图像流传在政治领域和文化市场之中。而位居这一权力图像系统中心的,是古罗马皇帝的形象。

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Mary Beard在其新书Twelve Caesars: Images of Power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中,描述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权贵名流的形象如何脱胎于罗马皇帝,通过解说240多张高清全彩配图、梳理从古罗马时期到20世纪的罗马皇帝图像生产的系谱,揭示了西方历史中罗马统治者的形象对权力之艺术表现的深刻影响。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无处不在的罗马皇帝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罗马皇帝依然无处不在。尽管西罗马帝国的覆灭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至少在西方,几乎每个人都能认出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或尼禄(Nero)的名字,乃至长相。

罗马皇帝的面孔不仅从博物馆的架上或画廊的墙上凝视着人们,它们还出现在电影、广告和报纸漫画中。一个讽刺漫画家花不了多少功夫就能把一个现代政治家变成一个“罗马燃烧时拉琴的尼禄”,画面上需要添加的只有一个月桂花环、一身托加长袍、一架里拉琴和一些背景火焰,正如Chris Riddell在2009年对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所做的那样。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漫画)戈登·布朗,Chris Riddell(2009)

罗马皇帝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图书馆或演讲室。在过去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这些皇帝和他们的妻子、母亲和子女被无数次再现于绘画和挂毯、银器和陶瓷、大理石和青铜乃至现代传媒之中。在大机器生产时代前,除了耶稣、圣母玛利亚和一部分圣徒,他们的形象要比任何其他人物形象都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西方艺术中。卡利古拉(Caligula)和克劳迪亚斯(Claudius)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唤起的共鸣远超查理曼大帝、查理五世或亨利八世。

有关罗马皇帝的故事或是传说一直延续到现代西方社会的想象之中:提比略皇帝在卡普里岛游泳池里耸人听闻的滑稽动作、尼禄对他母亲的肉欲、图密善用笔尖折磨苍蝇,或是埃拉加巴卢斯以玫瑰花瓣慷慨迎客却使客人窒息而死的故事,在今天仍是人们用以描绘罗马时代图景的素材。

罗马皇帝图像生产的系谱

对于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Mary Beard来说,关于古罗马皇帝的发生的一切一直是她工作的主要内容。罗马皇帝的言辞、法律判决、权力基础、继承规则乃至他们的笑话,都是Beard教授的研究对象。她教学生们仔细研究罗马同时代作家对罗马皇帝的描述,又旋即从探求历史事实的严谨性指出,这些流传至今的故事并不一定具备真实性。

而在她的新作Twelve Caesars: Images of Power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中,Beard教授尝试从历史记忆而非历史事实的角度探讨这群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们,暂时将目光从罗马皇帝统治的实际样态上移开,而把焦点转移到人们身边的罗马皇帝形象之上。她开始探询另一套基本问题:

这些帝王形象的再生产缘何而起,为什么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家会以如此庞大的数量和多样的方式来描绘一千多年前的政治人物?为什么顾客会选择购买这些艺术再生产,无论是豪华的雕塑还是廉价的饰板和印刷品?许多罗马皇帝以邪恶而非英雄主义著称,对现代观众来说,这些早已死去的独裁者的面孔意味着什么?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火柴盒上的尼禄头像。

以火柴组成的桂冠唤起消费者对罗马城大火的记忆。

Beard教授将根据现存的图像——壁画、雕塑、版画、银器、瓷器以及种种印刷品中的凯撒图像——和其他模糊的线索,重建被遗忘的16世纪以来罗马帝国皇帝图像生产的系谱,这些图像一度广为人知,以至于它们定义了欧洲各地的人们对皇帝的普遍想象。她将展示为什么这些罗马皇帝的形象——尽管他们可能是独裁者和暴君——但在艺术和文化史上仍然举足轻重。

Twelve Caesars一书围绕罗马皇帝展开,尤其是最初的“十二凯撒”:从凯撒大帝(公元前44年被暗杀)到提比略、卡利古拉和尼禄再到折磨苍蝇的图密善(公元96年被暗杀)。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但众多近现代艺术家同罗马皇帝一起分享了作者描摹的焦点。这些人中既包括曼特尼亚(Andrea Mantegna)、提香(Titian)或阿尔玛-塔德玛(Alma-Tadema)等西方传统中众所周知的名家,也包括一代代无名的织工、木工、银匠、印刷工和陶艺家,正是后者创作了那些最具影响力的罗马皇帝肖像。本书将深入艺术家们的创作生涯,探析他们试图在作品中用罗马皇帝的图像传达什么信息。

在艺术创作的对象和主体以外,艺术产品的消费者同样在罗马皇帝形象的传播系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众多与艺术生产无缘的人物,从清洁工到廷臣,都对他们所看到的罗马皇帝图像感到印象深刻、愤怒、厌烦或困惑。也就是说,Twelve Caesars所关注的不仅是帝王本身或再现他们的艺术家,还有无数注视着这些皇帝图像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些掌权者的面孔带来了怎样的视觉体验?

巧克力金币上的奥古斯都头像

所有承载着罗马皇帝的面孔的图像和艺术品都将成为Twelve Caesars的研究材料。在本书中,读者将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邂逅罗马皇帝——巧克力、十六世纪的墙纸、十八世纪的浮华蜡像……书中将涉及一些创作年代至今仍有争议的雕像,没有人能确定它们是古罗马时期创作的还是现代的拼凑、是赝品还是是文艺复兴时期对罗马帝国传统的创造性再现。本书将探讨,为什么数百年来这些皇帝图像中被反复识别或持续混淆:卡利古拉(Caligula)的雕像被重新雕刻为克劳迪亚斯(Claudius)的形象,韦帕芗同他的儿子提图斯被弄混,一些罗马历史中的女性人物解释为男性。

权力关系中自我表达的话语策略

罗马皇帝的图像不断激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君主们争相声称自己是罗马皇帝的继承者,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从安全距离谈论权力的方式:臣民的视线被从此代君主的曾祖父100年前的暴政上转移,而从眼前的权力同罗马皇帝间似是而非的联系中感受到统治合法性。而到20世纪,墨索里尼将束棒当做法西斯的标志,把凯撒大帝的雕像搬到议会之中,当他站在凯撒身前发表演讲时,他的声音仿佛也具有了古罗马帝王的魔力。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1936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议会

在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之中,帝王的面容和轶事交相出现,为王朝或现代独裁者的权力戴上了合法性的面纱。罗马帝王的形象为表现国王、贵族和富豪提供了标准模板——至少在19世纪以前,贵族、政客、哲学家、军人和作家的雕塑都身着托加长袍或罗马战甲。直到今天,对那些不惧争议的显贵人物来说,收藏一套罗马皇帝半身像摆在家中,依旧是彰显权势和雄心的有效手段。

然而,对于那些始终对权力怀有不信的人群来说,凯撒的面孔近似诅咒或争端之源。1845年,美国总统杰克逊义正严词地拒绝死后被埋入一个被认为曾是亚历山大·塞维鲁灵柩的棺材之中:“我无法同意自己的肉体被放在为皇帝或国王准备的容器之中,我的共和主义情感和原则决不允许我这么做。” 1934年,庆祝52岁生日的小罗斯福不顾对他“独裁”的批判,在白宫举办了托加长袍派对,他头戴桂冠端坐中央,宛若对舆论的嘲讽。罗马统治者的印记被共和主义传统视为不详的符号,被谴责为腐败的徽标。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小罗斯福1934年的托加长袍派对

那些描绘罗马暴君之举的艺术创作以最为生动的方式教会观众暴政意味着什么。Beard教授常说,如果要用一位罗马皇帝来类比今日的政治家,那么用玫瑰花瓣闷死客人的埃拉加巴卢斯最为合适——“暴政之下绝无安全,统治者的慷慨也可能致命。”而当读者看到画作The Roses of Heliogabalus(1888) 时,他们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权力的本质。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花瓣盛宴,他的客人被窒息而死

The Roses of Heliogabalus(1888), Lawrence Alma-Tadema

尼禄在死前高喊“这世界将丧失一个伟大的艺术家”。1974年,画家 Anselm Kiefer 利用作为皇帝和艺术家的尼禄形象反思了纳粹德国在东欧地区的暴行。在这幅名为“尼禄作画(Nero Paints)”画作中,一个调色板高悬于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画笔喷溅着烈焰,宛若毁灭的使者。探讨罗马皇帝图像的现代再生产,也将为思考艺术和权力、暴政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作为暴政参与者或旁观者的责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Nero Paints(1974), Anselm Kiefer

在当下的西方世界,“雕像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那些曾经被同时代人视为伟人的殖民主义者、奴隶主和侵略者的雕像随处可见,人们就是否应推倒这些权力罪恶的符号争论不休。

而同这些近代人物的雕像一样,尽管在历史中反复出现的罗马支配者的图像对近现代的统治者、臣民、艺术家以及无数无名的消费者来说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这些帝王形象为有关权力的争论提供了一个焦点。也许,只要政治和权力现象是永恒的,那么权力面孔的艺术再生产也将永不停息,而罗马皇帝的形象发挥的作用,正是为权力关系的各方——至少在西方语境下——提供了自我表达的语言与资源。

装帧与内页欣赏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如果权力有一张面孔,它会长成什么样:西方艺术传统中的罗马皇帝与权力符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