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快就溃败,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却不甘心失败,他们甚至幻想像抗日战争那样迁都西南,继续顽固抵抗。新中国刚成立时,国民党还控制着西南部分地区,比如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
不过,最终解放军挺进大西南,重庆也迎来了解放。而说起解放西南,有一位曾经的国民党参谋长立下了大功,此人甚至被称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这个人是谁呢?他在解放西南后是如何选择的呢?结局又如何呢?

这位解放西南的功臣名叫刘宗宽。刘宗宽出生于1905年,陕西人,虽然出生于一个农家,但是刘宗宽却热爱学习,而且天资聪颖,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读书人。1924年,刘宗宽投奔驻扎在陕西的杨虎城将军,并在杨虎城将军的推荐下报考了黄埔军校,最终成功入读黄埔三期。
刘宗宽读完黄埔军校后又继续考入陆军大学深造,并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陆军大学毕业。这么优秀的学生,而且又出自黄埔系,所以刘宗宽成功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有意拉拢他,甚至在毕业典礼上亲自为他颁发毕业证书,而且还亲自给他委任状,把刘宗宽委任为中央军的少将高参。不过,刘宗宽没有被蒋介石诱惑,他毕业后决定回报家乡,回到了西北军中,成为38军的少将参谋长。
可惜的是,刘宗宽也因为此举得罪了蒋介石。1941年,刘宗宽被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诬告,说刘宗宽有贩卖毒品的嫌疑。蒋介石为了排除异己,亲自批示对刘宗宽执行枪决,好在刘宗宽人缘较好,在冯玉祥等人的营救下,他只被判了13年有期徒刑。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刘宗宽被保外就医,逐渐恢复了自由身。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宗宽越发看透国民党腐败的本性,他也不想继续再为蒋介石效力,而是计划奔赴延安。不过,当时国民党方面的重庆行营主任张群急需要一位助手,而刘宗宽因为出色的经历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在我党的策划下,刘宗宽最终接受了潜伏在重庆行营的任务,并出任了重庆行营少将参谋处长,他也成为我党安插在西南的一名高级将领。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他幻想继续把西南当成内战的根据地,并在1949年10月12日迁都重庆。蒋介石计划经营好重庆,并以重庆为大本营与解放军在西南决战。为此,蒋介石特意把原先驻守在川北的胡宗南第一军调到重庆外围,准备决战。
刘宗宽提前得知了蒋介石的计划,他深知这条情报极其重要,必须尽快想办法送到解放军手里。不过,原先与刘宗宽联系的地下党却有任务在身,刘宗宽联系不上他,而时间又不等人,刘宗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好在最终刘宗宽在我党人员的帮助下又找到另一位情报员,及时把这条消息送到解放军手中。
当时这条消息被送到第二野战军的刘帅(刘伯承)手中,刘帅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第二野战军的第三兵团火速前进,赶在胡宗南的部队进入重庆之前先行到达重庆。最终,胡宗南大军刚到达重庆外围时,重庆已经被解放,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也落了空。
因为立下这件旷世奇功,刘宗宽被称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重庆解放后,刘宗宽主动留在大陆,担任了西南军区高级参议,南京军事学院成立后,刘宗宽被刘帅请到学院担任了战术教授会副主任一职,他也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可以说为我国培养了很多军事人才。
1956年,刘宗宽从军队退役,之后转业到地方担任了四川省顾问、重庆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晚年的刘宗宽还担任过黄埔同学会成都副会长,他也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关系为两岸和平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1992年,刘宗宽在重庆因病去世,终年87岁。
参考资料:
《西南解放第一功──刘宗宽将军的隐蔽故事》杨淑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