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是有一个疑问的,为何古代打仗的时候,总是会缺粮食呢?天下的人口都是固定的,不打仗也是要吃粮食的。
可是,不打仗的时候,就不会缺粮,一打仗就缺粮食了,这是为何呢?
长平之战赵国缺粮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秦国和赵国有一场长平之战,根据《史记》的记录,这一次赵国的失败,多少是和粮食的缺少有关系的。
廉颇守了三年的城池,把赵国的粮食给消耗得差不多了。赵国向齐国去借粮食,齐国不借给他们。
事实上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借给他们,怕得罪秦国。
赵括是临危受命的, 赵王不想让廉颇守下去了。想要速战速决,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赵括只能发起主动进攻。
结果我们得知的是赵括是一个无能的将军,他让赵国损失了40万将士。
可是,赵国为何缺粮了呢?不打仗也是要吃粮食的呀!
打仗之所以会缺少粮食,原因如下:
1、国家有战事的时候会扩充军队
没有战事的时候,军队的数量是不多的。这个情况下吃军粮的人就不多了,但是,一旦有战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要扩充军队,扩充军队是从百姓里选人的。这就造成了之前种地的人,他们去当兵了。
当兵的人多了,种地的人少了,这个情况下粮食生产上自然也就跟着变少了。古代没有机械化,一个人种多少地是有限的。
2、不打仗的时候士兵也种地
士兵的职务不仅仅是保家卫国打仗,他们也是参加农业劳动的。只要是国家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都是要种粮食的。
不说养其它人了, 最起码是要做到子给自足的。但是,一旦打仗了,他们种的这些土地就荒芜了。
我们都知道李牧是赵国名将,他在和匈奴对峙的时候,就是带领士兵种地、养牛的,他每天都会杀牛犒劳军队的。
所以,只要匈奴来犯,他们作战十分的英勇,很快就会把匈奴他退,打的次数多,就有了一种结果,匈奴不敢来犯了。
短暂的战争还不影响粮食的生产,但是,一打就是几年的战争,这个对粮食的消耗是致命的。
3、粮食运输和存放的过程中,会被敌人截获或毁坏的
我们都听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句话,这说明粮草的重要性。打仗的时候,你的对手也是会惦记你的粮食的。
他们会想办法去半路截获你的粮食,甚至把这些粮食给毁掉。
正如我们知道的三国时期,曹操之所以打败了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就是因为他烧了袁绍放在乌巢的粮食。
因为粮食没有了,军心大乱,就会导致战役的失败。袁绍就是吃了这个亏!
所以说被敌人截获或者毁掉的粮食,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5、大量的粮食都在路上给消耗了
战争时期粮食是要不断的运输到前线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若是运送100袋粮食,最起码30袋都是消耗在了路上的。
毕竟送粮食的人,他们也是要吃的呀。而且古代的时候交通一点都不便捷,车马数量的规模十分的庞大。
所以说粮食的消耗要远大于没有战事的时候。
总结:
兵荒马乱的时候,国家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放在了战争中。大部分人都要参与战争的,所以,从事农业的事情,就退到了次要的低位。参加农业种植的人不多了。生产也就跟不上来了,若是国家的存粮都吃完了。
这个时候只能借粮食,若是借不到了,等待的就是战役的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