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43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便是其中难得的精品。这件瓷器作为现存惟一完整的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胎质坚硬,造型优美,纹饰精致,釉质滋润。它的白釉微青,釉里红虽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明代,梅瓶一直被皇室、贵族用作重要的陪葬品。那么,这件明洪武景德镇官窑釉里红梅瓶的主人究竟是谁?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在瓷器发展史上又有什么重要价值?
瓶出显赫——梅瓶的主人
1957年3月,考古人员在南京市东善桥响龙山附近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墓中出土的47件文物,多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包括几件铜制品以及锡制的罐、瓶、壶、盘、碟等,器形较小,造型简单,制作粗糙。但是,就在这些不起眼的文物中,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一件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这件精美完整的梅瓶在这些普通的陪葬品中显得清丽脱俗,在使人眼睛一亮的同时,也不由让人心生疑问:墓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拥有如此高品质的陪葬品?可以肯定的是,墓主人生前一定十分珍爱这件梅瓶,死后才会带着它一起下葬。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纹饰展开示意图局部
出土墓志表明,墓主人是明初驸马都尉宋琥和夫人安成公主。史书中关于宋琥及其夫人安成公主的记载很少。宋琥是明朝开国大将宋晟(1342~1407)的次子,安成公主是明成祖朱棣的女儿。永乐元年(1403),朱棣将安成公主许配宋琥。永乐六年(1408),宋琥继承父亲西宁侯爵位,镇守甘肃。永乐十年(1412),宋琥奉诏回京,以皇亲身份掌行孝陵祭祀。洪熙元年(1425),宋琥以不恭之罪遭弹劾,被削夺爵位,直至宣德五年(1430)去世。正统八年(1443),安成公主病逝,夫妻合葬于东善桥。
这位明成祖朱棣驸马的背后,是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宋氏家族。宋氏家族是明朝开国的功勋家族,以宋晟功绩最为显赫。宋晟,字景阳,安徽定远人。自幼与父亲宋朝用、长兄宋国兴,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历任建宁、江西、大同、陕西都督指挥使,镇守凉州长达20多年,与塞外民族交战无数,战功累累。明成祖即位后,宋晟升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拜平羌将军,决断西北边务。永乐三年(1405),封西宁侯,世袭罔替。永乐五年(1407)病逝,追赠“郓国公”。
宋晟功勋卓著,得两代皇帝信任。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推行“亲王纳功臣之女,公主配大臣之子”的联姻政策。永乐元年(1403),宋晟奉诏归来,朱棣将女儿安成公主、咸宁公主许配宋晟之子宋琥、宋瑛。宋氏一门出现两位驸马都尉,足见其政治地位。
宋晟死后,子孙袭封“西宁侯”,传十一代,记十四人,直至明亡。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弘光帝朱由崧(1607~1646)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宋晟被追封“宁国公”。可以说,宋氏家族见证了明朝的兴盛和灭亡。
作者:谢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