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好了歌》,就是《红楼梦》最好的诠释。不过,作者还担心读者们看不明白,又特意让甄士隐为各位读者注解了一下。这注解之后的《好了歌》,更是道尽了《红楼梦》中的兴衰荣辱。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是当年宁荣二府的兴盛之状和之后衰败之相的对比。如此鲜明的对比,已经足以让读者神伤。而接下来的“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堆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则是红楼女儿们无可逃避的宿命。
不过,其中最令读者费解的,还要数一句“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位金尊玉贵,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流落在烟花巷”,是一件极其耻辱的事情。在历史上,有无数的女子,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屈辱而选择了自尽。那么,在《红楼梦》中究竟是谁流落在烟花院?她又如何能承受得了如此屈辱的日子?
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女子肯定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否则作者没有必要专门为她写一句谶语,毕竟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姑都说了:“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馀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而在“金陵十二钗”中,很多女子的宿命都通过她们的判词和判曲,有了一个清晰的结论:黛玉泪尽而亡,薛宝钗嫁给宝玉后被抛弃,元春死于深宫,探春和亲了,迎春死于“中山狼”孙绍祖之手,惜春出家了,王熙凤“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秦可卿早就病故了,李纨享了儿子的福,成了诰命夫人,巧姐儿被刘姥姥救了,而结局比较模糊的,只有史湘云和妙玉。
史湘云和妙玉,是《红楼梦》中两个性格差别最大的女子。史湘云性格爽朗,爱说爱笑,妙玉清高孤傲,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也轻易不会和人结交。这两个女子,究竟谁会是“流连烟花巷”的那一个呢?
有读者认为是妙玉,因为在妙玉的判词中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句子。在高鹗的续书中,也根据妙玉的这些判词,给她设计了一个被强盗掳走的命运。
也有的读者认为是史湘云,因为“流连烟花巷”的女子,家里人曾经为她“择膏粱”。妙玉身为出家人,又没有了父母,肯定不可能有“择膏粱”的机会。
那么,孤高的妙玉,爽利的湘云,究竟谁才是“流连烟花巷”的女子?其实,《红楼梦》中的一场宴席,早已说出了真相。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请薛蟠和贾宝玉去家里吃酒,席上还有一个优伶蒋玉菡,和一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
当曹雪芹写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不由得让人心里一惊——我们都知道,云儿其实就是史湘云的小名,宝玉、黛玉都曾经这样称呼过史湘云。为什么曹雪芹会让一个妓女和史湘云重名?而在《红楼梦》中,凡是名字比较相似的人,相互之间一定会有映射的关系。
所以,其实这个云儿,其实就是作者在暗示史湘云的结局,她才是那个被卖入烟花院中的可怜女子。而史湘云曾经被许配了一位“才貌仙郎”,也对应了“择膏粱”这句话。
其实,对于古代被抄家的官宦眷属,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结局。不得不说,史湘云的一生也是最悲惨的,从小儿就没有父母,幸亏被贾母接到贾家过了几年舒心日子,后来回到史家,又不受待见,虽然叔父为她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丈夫,却又落得这样悲凉的下场。
一部《红楼梦》,就是要把世间最美好的一切,都毁灭给人看,才能引起人们的警觉,才能让人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