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三制战术:中印战争中,三人组用此战术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

英国格罗斯特军团是英国的一支王牌军队,有过上百年的历史,曾经二战时期跟随

蒙哥马利

将军(二战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指挥过

诺曼底登陆、

敦刻尔克大撤退

等战役

),还在北非战场上对抗过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英国殖民时期还远征过埃及、入侵过中国、镇压过印度叛乱等等,为英国的扩张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

人海战术误区

可就是这么一支装备精良、战绩光辉的队伍,却在朝鲜战场上,被军事实力远低于其的志愿军围歼(只有少数30多人突围)。甚至还被我军刘光子战士一个人俘虏了63名,当时他们还都手持武器。那么当时的志愿军究竟是如何做到,在军备差距如此之大的条件下击溃敌人的呢?

对于中国人军队,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打仗靠得就是人海战术

,在朝鲜战场也是靠人海战术将美军打到了二百公里开外。讲道理,有这种想法的,要么是对我军广大将领的侮辱,要么就是对美军的军备武器的侮辱。

三三制战术:中印战争中,三人组用此战术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

曾在淞沪会战中,日本的闪击战和火海战术,使得国民党伤亡33万人,而日本才战死2万人,受伤4万人,以至于国军当时很多将士都没看到敌人就被炸死了。在如今的热兵器时代,用人海战术对抗火海战术,无疑以卵击石。

很多人所谓的“人海战术”,其实都是我军强大的连排作战指挥能力

,而这也是在无数次的反扫荡、反包围、奇袭作战中锻炼出来的精英部队。即便这样,我军更多还是靠正面佯攻,两侧夹击,切断后路,来打包围战术。

就连当时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史料都记载到:“

身穿打着补丁的棉质军装的中国士兵在这件事情上,胜过地球上任何国家的士兵;他们总能够在夜色的掩护下极其秘密地渗透到敌人的阵地中,简直难以置信……中国人很少一次采用一个团的兵力发动袭击……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达到突袭的目的

”--《美国人眼里的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78,,79页.

“三三制战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击溃敌人用得最多的战术就是“三三制”,这个战术起源于抗日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中才大放光彩。

在抗日期间由于我军缺乏重火力掩护,经常以密集队形冲击日军的坚固阵地,从而产生严重的伤亡。

林彪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在中高级指挥官战略上注重集中优势兵力(即著名的“一点两面”)原则上,低级指挥官要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强调以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该战术是以班为单位分为三个小组,

每个战斗小组3个人

,彼此直接相互接应。战斗时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梯队,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每个小组的3个士兵都分工明确

,一个进攻一个掩护一个支援。进攻时,两个士兵在前,组长在后,以三角阵型进攻,并且很分散,一个手雷都炸不到两个人,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三三制战术:中印战争中,三人组用此战术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

而且

三个战斗小组为一个班,三个班为一个战斗群

,在战场上可以根据口语、手语、军号随意来变换队形,可以说灵活度极高。一个27人的战斗群就可以覆盖大约1000米的防线。

三三制战术:中印战争中,三人组用此战术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

实践中的“三三制”

比如,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美军向我方阵地发射

30多万发炮弹,500多枚航弹

,整整将上甘岭的山头削低了两米,寸草不剩,但是仍没有攻下上甘岭。而我军在上甘岭的人数,大多数时候只保持在1个连(120左右)。

志愿军还在上甘岭挖了无数的坑道作为阵地,在其中储存了足量弹药,并在每个坑道口都设置的火力点,每个火力点由一到两个战士坚守。虽然在敌人进攻时,火力点的战士很容易阵亡,但只有这样才能将伤亡减到最小。

火力点的战士阵亡,后续的战士就会取代之继续战斗。这样才使得每个点的火力不间断,用最少的伤亡守住了阵地。最后上甘岭战役以联合国军损失25000余人,志愿军伤亡近万人而告终。

还有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我军的冉福林、庞国兴、王世军三人在战争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便临时成立了一个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担任组长。战斗中由王世军、冉福林从侧面包抄,吸引印军火力,组长庞国兴从正面突击。就这样,他们三人硬是从一个无名的高低打到了西山口。三个人纵深插入印军15里,打了5仗,击溃了一个印军炮兵营,攻占了2个炮兵战地,数处机枪阵地,一共缴获了7门火炮、两部汽车、4部电台。

三三制战术:中印战争中,三人组用此战术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

以至于,当时的正面九连发起总攻时,印军一炮都没响,使得九连连长很是纳闷,等他们到达高低才发现,所有的高低已经被我军占领,并在缴获的武器下面发现了冉福林留下的纸条:“

今收到印度侵略军大炮3门、电台4部……”中国边防部队九连庞、王、冉三战士。1962年11月18日上午。

后来部队为他们举办了庆功宴,给庞国兴立了一等功,冉福林、王世军为二等功,事后还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的接见。在写战斗总结的时候,庞国兴写下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

击!”

三三制战术:中印战争中,三人组用此战术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

而且三三制战术只是我军众多战术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两面、三猛、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等五种战术,与三三制共称为“六条战术原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