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国时期的哪位君王去世,竟然享受到了五国出兵“会葬”的待遇?

公元前326年,在赵国国都邯郸城之中,平日里喧嚣的街市空无一人,就算是偶尔有几个人走在街头之上,也是行色匆匆。在邯郸城正中央,高大巍峨的赵王宫之中,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穿着象征着君王的服饰,坐在大殿之上,殿下群臣鸦雀无声,只要仔细一看,不难看出这位少年与他的臣子们都面带惊恐之色。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不久前,魏惠王联合秦、齐、楚、燕四国,出动精兵,打着“会葬”赵国先君的旗号,气势汹汹地向赵国进发。

那么,这位赵国先君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享受到五国出兵“会葬”的待遇呢?

战国时期的哪位君王去世,竟然享受到了五国出兵“会葬”的待遇?

这位赵国先君便就是那位赵肃侯赵语,也就是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过的那位像极了“平头哥”的赵国君王。

赵肃侯赵语于公元前350年从父亲赵成侯的手中接过了赵国大权,在他即位之后,正处于三晋联盟瓦解,秦、齐、楚三国对此前三晋的压制进行反攻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当中,天下烽烟四起,战火纷飞,三晋之间又有如同魏惠王这种“搅屎棍”的存在,外部还有秦、齐、楚三国的威胁。赵肃侯面对这种情形,采取的做法,像极了那位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雷老板的名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在赵肃侯的一生当中,他多次组织合纵联盟,攻打当时的天下霸主魏国,使得魏国霸业受到极大的削弱,而后魏国在秦、齐、楚等国的打击下,霸业轰然垮台,赵肃侯又带领着赵国与秦、楚、齐等国连年恶战,且不落下风。

战国时期的哪位君王去世,竟然享受到了五国出兵“会葬”的待遇?

试想,这样一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大佬”,是不是很遭人记恨呢?再加上,赵肃侯去世的时候,太子赵雍虽然后来成为了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但是此时的他不过只有十四岁,根本没有能力掌控整个赵国。

如此一来,这就有了五国出兵“会葬”赵肃侯的那一幕的出现。

都说到这份上了,不会还有兄弟觉得“五国会葬”是各国对于赵肃侯的肯定,是赵国的殊荣,五国出兵“会葬”,是想去赵国多吃几碗饭,凑个热闹吧?

这明显是赵国立国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之一!

那么,赵武灵王君臣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呢?

战国时期的哪位君王去世,竟然享受到了五国出兵“会葬”的待遇?

这就不得不提一位赵国贤臣——肥义。

肥义,赵国人士,早年受赵肃侯赏识,得以出任要职,一度被赵肃侯奉为“贵臣”。他曾辅佐赵肃侯进行争霸战争,而后又两度辅佐少主。

在赵肃侯去世后,肥义成为了赵肃侯的托孤大臣,先是辅佐赵武灵王,教导赵武灵王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君王,而后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入瓶颈之时,力劝赵武灵王深入改革,这才有了后来强盛的赵国。

赵武灵王壮年禅让之后,又奉命辅佐年幼的赵惠文王赵何,悉心教导赵惠文王,却在“沙丘宫变”之中,因保护赵惠文王而被杀。

战国时期的哪位君王去世,竟然享受到了五国出兵“会葬”的待遇?

赵国的这场危机得以化解,也要归功于肥义。

得知“五国会葬”的消息后,赵国君臣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肥义站了出来,提出赵国应当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强硬的应对此事。在肥义的协助下,赵武灵王先是集结了国内大军,命边境守将加强戒备,随时做好开展的准备。随后,赵武灵王又在肥义的建议之下,派遣使臣携带重金贿赂越王以及楼烦王,使得越国出兵攻打楚国,楼烦出兵攻打参与“会葬”的燕国以及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中山国。

在这种情况下,楚军和燕军被迫回师,赵武灵王接着又联合了韩国和宋国,三国形成品字结构,使得秦、魏、齐三国腹背受敌,无奈之下,只能打消占赵国便宜,甚至是灭亡赵国的念头。

而后,赵武灵王命令边境守将,只能将各国使臣进入赵国,大军一概只能停留在国境之外,各国使臣见到赵国早已做好战争准备,主力大军也在邯郸集结,便在参与了赵肃侯葬礼后,匆匆离去,赵国危机得以解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