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如果你经常看港台的动作电影,想必对下面的名字不会陌生。

黄飞鸿、梁赞、叶问、李小龙……

他们武艺高强,心存民族大义,有爱国情怀,堪称一代武学宗师。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可不是虚构出来的影视人物,而是历史上活生生存在的武术大家。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黄飞鸿,清末民国武术家,曾任广东民团总教练;梁赞,晚清著名武术家,曾在佛山设馆授徒,为反清复明积聚力量;叶问一生习练咏春拳术,并在香港设馆授徒;李小龙的名头就更大了,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祖籍及师承都在佛山。

佛山和众多武术大家有交集并不是偶然。现实中的佛山可是“武术之城”,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洪拳、咏春拳以及蔡李佛拳等拳种的根脉就在佛山。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大家知道,文化名城的塑造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背后往往是深厚的历史积累。对于佛山及其武术而言,更是如此。

繁荣的商贸经济

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位于广东省中部,东接广州,南邻中山、江门,西靠肇庆、云浮,是历史上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

这里的四聚是清朝人的说法,特指当时四个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在华北有北京、在华东有苏州、在华中有武汉,在华南则有佛山。可见,佛山的商业地位。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然而,佛山的繁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魏晋、南宋时期三次大规模地北人南迁,为南方尤其是岭南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技术。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就已十分繁荣;明清时,佛山已然成为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商贾云集,物流发达,是享誉全国的四大名镇之一;清末,佛山更得风气之先,率先发展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加速了自身的繁荣。

经济的繁荣,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到佛山发展,其中不乏一些武艺高强之人,或为走镖押运货物,或开设武馆创立门派,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武术流派。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明清以来,佛山地区出现的武术名人众多,至今在佛山街头可见他们曾经创办的武术馆。佛山现存的洪、刘、蔡、李、莫家拳及晚清出现的蔡李佛拳、咏春拳,写满了南北交融的影子,也助力佛山形成了完整的武学体系。

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佛山是广州西南部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有利有弊,在和平时期,能够促进商业的繁荣,在动乱时期,则会成为各种力量角逐的焦点。对此,佛山人早有应对。

佛山地势平坦,天然防御条件明显不如山区,佛山人出于自保的需要,自发地形成了习武防御的传统。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阡陌耒耜之辈”经过长期的练习,拥有一身本领,保家护院,甚至成为上阵杀敌的精兵。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说到这,就要提到15世纪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

明代正统年间,广东地区发生了洪灾,农田失收,一片荒芜,但是朝廷的赋税并没有减少。百姓苦苦挣扎,终于酿成了局部民变。有个叫黄萧养的人因事下狱。不久,黄萧养组织同狱百余人越狱成功,而后聚众起义,队伍一度达到10万之众。

黄萧养部署主力攻打广州,也派兵攻打佛山。在佛山,以梁广为首的乡绅组织乡勇抗敌。在没有任何援兵的情况下,他们杀敌上千人,坚守佛山长达15天之久。

《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佛山地区的乡民大都勇猛善战、勇敢过人,所以才能有效应对黄萧养军队的进攻。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长期以来,佛山人习武防身蔚然成风。事实上,佛山地区在明朝已经成了著名的武术发源地,清朝时期发展更甚,以至于后来受到反清志士的重视,成为天地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由此可见,明清时期佛山的武学之盛。

民族大义下的佛山武术精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笔下的郭靖大侠,面对强虏压境,死守襄阳城,令人肃然起敬。佛山的武术大家们以及武术莫不是打上了时代烙印,抒写着民族大义的情怀。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清朝末年,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打开国门时,沿海地区的先辈先烈,尤其是广东地区的学武精英人士莫不因“东亚病夫”之辱奋而争上,或出于自保,或为国人挺直脊梁。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帮助朝廷训练义勇水师;鸦片战争爆发后,陈享率领弟子投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麾下,参加了对英战斗;香港被割让时,陈享等人痛心不已,失望之余,他们积极策划“洪圣”武馆,以待时机再战。

在广东,尤其是在佛山,类似陈享的武师还不在少数。他们在抵御外敌、推翻封建帝制,甚至弘扬中华文化中都颇有一番作为。我们开头提到的叶问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能“打”的佛山,刻在骨子里的尚武基因

关于佛山曾有这样的说法,“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商埠。”佛山商业发达,人文荟萃。如果要给佛山的历史文化描绘颜色,那么武术定是不可或缺的底色。佛山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中国武术之城”称号的城市。传承武术技艺,弘扬武学精神,不妨从“佛山功夫”开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