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世民曾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问斩,有人守约吗?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

古语说一诺千金,这是真的,甚至这一形容还太过谦虚,因为古人有着一诺一命的认知与行为。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将承诺当成生命,向着死亡前行,从而去践行自己“君子一言”的坚定。

李世民曾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问斩,有人守约吗?

放回390名死刑犯,一个不少地回来赴死,所谓信任就是一场“死亡之约”

这件事发生在唐朝,打开《资治通鉴》就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初登大宝之后的一个故事。公元632年,李世民在查案审判文件的过程中,看到那些受刑犯极为憔悴,不由就动了恻隐之心。

当时,真正需要皇帝来亲审的死刑犯只有30人。思虑之后,李世民下了一个命令:“将他们都放回家去吧,与家人团聚一年,来年秋天再来京城接受刑罚。”

不仅如此,李世民又下一道赦令:死刑犯都回家去吧,与家人团聚一年之后,明年秋天赴京受死。

这绝对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事,事实证明,后来也没出现过这样的事。死刑犯们欢天喜地出狱而去,犹如放归大海之鱼,个个生龙活虎地消失在京城。

整整390人呀,竟然就这样放回家了,这个皇帝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吧?京城那些人几乎个个都在盼着来年秋天的“好戏”,他们也想看看哪个傻子会回来赴死。

可是这些人有些失望了,因为第二年秋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当初奔走而去的死刑犯们,一个又一个地回来了。数到最后,竟然只少一人!

为此,皇帝还没急呢,那些死刑犯倒急了:这是谁这么不讲信用,完全就是个败类,如果我有机会遇到他,非亲手杀了他不可。就在死刑犯们诅咒的空当,狱吏也没闲着,早将没来的人查出来了:徐福林,家住京畿扶风。

李世民曾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问斩,有人守约吗?

狱吏连忙上报李世民,可人家并不着急,反而稳如泰山:不用急,再等他一下。结果,没过一炷香的时间,徐福林竟然真的坐着牛车到了。原来,人家并非要爽约,实在病得走不了路,就这还是带病坚持赶到刑场的呢。

看看,就是死也要赶到刑场来死,就这精神足以让人感慨了。李世民还真是个易感之人,他看到这样的现状,便又一次感动了。当场,李世民下特赦令:390名死刑犯全部释放,你们都回家去吧。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别说死刑犯们了,就是看热闹的百姓,就是满朝的文武大臣,没一个不惊叹的:真正的君子之治,真正的君子之约呀。

为什么李世民要赦免他们呢?这些死刑犯又为何不逃而自愿回来赴死呢?

看到这里人们要好奇了:李世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他就不怕死刑犯们跑了不回来?而那些死刑犯又为何明明有机会逃亡,非要带病赶回来赴死呢?

说起来,这就是心理学。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绝对称得上雄才大略,这可不是给他脸上抹金,试想想,李世民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弑兄逼父,强抢而上。这对于淳朴的百姓来说,实在太小人了。

李世民曾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问斩,有人守约吗?

这种对外的形象在李世民自己心里也如梗在喉,谁不愿落个好名声呢?明明可以顺利做皇帝的,明明有能力成为好皇帝的,可偏就最终成了凶残小人,太堵心了。

正是为了修正自己在民间的形象,为了拉拢人心,李世民不得不来一个“兵行险招”的伎俩。结果怎么样呢?此事一出,李世民一下就从一个不受人信任的小人变身为仁治爱民的好皇帝了。是不是很有效果?

有人说民众又不傻,人家就不知道他是在炒作吗?那又怎么样?哪怕民众知道皇帝是在故意树立自己的形象,在故意讨好他们。可这也没什么错呀,说明心里装着百姓,有着天下黎民呢。

至于说李世民怕不怕死刑犯逃亡,这还真不用担心。每个死刑犯都是有案底的,如果皇帝想要捉拿于你,那是逃到天边也没用的,因为天边也是人家老李家的天下。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被放归回家的死刑犯也不愿逃亡。这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古人纯朴,信义为要的个性使然。人家皇帝那么替你着想,那样怜惜百姓,将犯了死罪的你直接放回家去休养一年,与家人共享团聚之欢。你怎么好意思逃呢?你逃了你的家人还要不要点脸面,还能不能在当地混下去?

当然,李世民这一招走得非常高明,那是边边角角都被堵死了,如果让他自己来看,那是一点危险性都没有的。只能说他是赌了一把,他的赌友就是这些死刑犯,结果他赢了个大满贯。

从这件事之后,李世民不仅成了仁者爱民的好皇帝,而且还让大臣们看清楚了一件事:国家生杀大权在握一人之手,我说能活的就能活,我说不能活的,那肯定活不了。

也就是在这件事开始,唐王朝开启了一段历史佳话:贞观之治。国家进行了均田制,三省六部制,而且对法律进行修订,吏治进行改善,赋役大大被减轻。李世民的春天终于应机而来:国家安定,人口增长,经济上涨。

李世民曾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秋后自觉回来问斩,有人守约吗?

想来读到这一故事的人,很多都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但事实就是这样,史料《资治通鉴》中清楚地记载了下来,而且也成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之“独一份”的大撒把游戏。李世民之治民,那真是高手之中的高高手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