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星堆出土“一龙一蛇”,《山海经》早有记载,都是“龙的传人”

三星堆出土“一龙一蛇”,《山海经》早有记载,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历来就被称为“龙的传人”,虽然至今未知龙的真形,但历史中关于龙的记载却多如星辰。不过文字记载大多抽象,而出土的文物则让人更为深信。考古发展至今,三星堆无疑是距今最远的龙形文物盛产遗址,这使得三星堆的文化起源归属变得更为明朗。

三星堆出土“一龙一蛇”,《山海经》早有记载,都是“龙的传人”

三星堆的考古从未停止,今年年初的发掘便轰动世界,而在年尾又再次发现了龙形文物,当真是完美收官,巧的是这件龙形文物地正好在年底出现,而其外形又与即将到来的虎年相得益彰,似乎它也盼着新年的到来,昭示着虎年新的气象。

三星堆出土“一龙一蛇”,《山海经》早有记载,都是“龙的传人”

这件文物是几天前在三星堆8号坑中被发现,发现之初便引起了在场工作人员的瞩目,有着80公分的身高,其头部犄角长而有形,但其头部整体却极像老虎,尤其是其圆形的耳朵让人过目难忘,虽然“虎头虎脑”,但整个躯体的造型上扬,就像一条正要腾跃而飞的巨龙。在其被发现的同时,还有一把刀状的物件衔在龙嘴里,至今尚不明确其具体含义。根据在场的考古专家推测,虽然青铜龙体积庞大,但就其造型而言,前无配重、身体主体又超出基座,要想稳定,必然需要连接龙后足,同时需要其他器物作为依靠才能稳定立起。

三星堆出土“一龙一蛇”,《山海经》早有记载,都是“龙的传人”

与此同时,在与8号坑半米外的地方发现了顶觚形尊蛇身人像,它的身高达1.5米,同样是头重脚轻,要想稳定也需要依靠才能实现。在场的工作人员猜测,如此大的两件青铜器可能只是某个立柱造型的部分。而“虎头虎脑”的龙形青铜器很有可能是这个大型青铜器基座或底座上的一个组件。这两件青铜器目前都还在静静地躺在坑内,待其取出清理复原以后,必然会再次惊艳世人。

三星堆出土“一龙一蛇”,《山海经》早有记载,都是“龙的传人”

三星堆不断出现龙纹、龙形文物,就其特征而言,与夏商时期的龙纹、龙形几乎是如出一辙,身体细长,头部更是不约而同地以动物为原型,更为重要的是龙角、龙口等造型也基本一致,这在历年来展出的三星堆文物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加上三星堆出土的与龙相关的文物不如商代出土的多、成系统、有祖型,学者因此推测其应当是借鉴、学仿了中原商代的龙纹和龙形,并因此根植于自己的文明中,所以说古蜀人是“龙的传人”并不为过。除了其频繁出现的龙形文物以外,其蛇身人像也是一个例证。

三星堆出土“一龙一蛇”,《山海经》早有记载,都是“龙的传人”

在《山海经》中,华夏最初的社会架构和人文秩序都是由帝俊确立,而华夏文明最初的神主时代则始于伏羲女娲,女娲历来就是以蛇身人像的形象出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说与文物中。而巴蜀文化对龙与蛇的崇拜正好佐证了其必然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支,在《大荒西经》中更是明确记载了它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特色“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而《海内经》更是直接揭示了其渊源“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里的“大暤”就是我们的始祖伏羲,也写作“太昊、太皞”。足见伏羲女娲既是我们的始祖,也是古蜀人的始祖,巴蜀与中原都是华夏文明的分支,二者都是龙的传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