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民族命运的抗争,虽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伟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提起能够改写中国命运的人物,蒋介石是不得不提的,抛开政党之争,蒋介石个人的才能还是十分出众,以他为首领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也作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

有些史书和资料上把国民党的溃败原因之一归结为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虽然蒋介石手下的大将中有各自为政的例子,但也有很多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人。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国民党的队伍中也大有人才,比如白崇禧、薛岳、杜聿明,还有胡宗南、宋希濂、张治中等。不过国民党内的这些精英人物最终也没能改变国民党走向溃败的结局,1949年建国前夕,国内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国民党军队困守一隅,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面对着不可逆的局势,国民党内部的人也开始了谋划退守之策。当时担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与拥兵自重的胡宗南就商量过一个代号为滇缅计划的退守之策,不过多年以后宋希濂回忆起这段历史却感慨,如果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那么后果真的很严重。

筹谋退路

时间回到1949年年初,当时洞悉时局的人都明白国民党大势已去,所以国民党内部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自保的办法,有人做困兽之斗,有人干脆归降共产党,还有人想明哲保身,找一个万全之策,在保住军队实力的前提下,伺机而动。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胡宗南和宋希濂作为老牌的国民党将领,自知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且受蒋介石器重多年,唯有想办法保住实力才是长久之计。

早在胡宗南和宋希濂商议滇缅计划之前,宋希濂就已经开始了未雨绸缪,他还曾经去见过对自己不错的长官张治中,向他讨教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时张治中担任国民党赴北平和平谈判的代表,他的意思是让宋希濂暂时按兵不动,一切等谈判结果出来之后再做定夺,因为张治中本人对和平谈判的结果一个预判。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只不过宋希濂没有等到张治中的回信,所以也没有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后来二人碰面之后还提及过此事,最终归结于特务组织从中作梗。

当时的宋希濂官至川湘鄂边区靖公署主任,掌握的部队人数也多达14万,所以很多人都在盯着他的动向,也曾经有人想拉拢他一同起义,但宋希濂自知有多少共产党人惨死在自己手下,所以拒绝了。

打又打不的,降又降不得,宋希濂看着手下的一众兄弟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何去何从根本没有头绪。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1949年8月,宋希濂专程坐飞机到汉中找胡宗南,因为胡宗南跟他的处境十分相似,而且胡宗南比宋希濂受蒋介石器重的多,手下还有几十万大军,如果他能和胡宗南联手,再好不过。

研判时局

胡宗南也很重视宋希濂的到访,还亲自到汉中机场去迎接,他们二人此时共同担忧的都是自己和军队的前途命运,所以见面之后就进行了长达七八个小时的密谈。

后来据宋希濂回忆,他们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在短时期内爆发,第二个问题是国民党能否控制住西南、华南以及台湾地区。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比较容易得出,而且答案基本上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密谈的核心内容都是第三个问题,也是宋希濂这次专程而来的目的,如果解放军进军西南地区,国民党有没有抵御的能力?如果西南守不住了,下一步该如何打算。

在蒋介石的全盘布局中,西南地区是他的大后方,企图凭借着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来拖慢解放军的进攻,进而获取“反攻”的时间。不过宋希濂和胡宗南对当时西南地区的形势看得要比蒋介石清楚。

表面上看,国民党确实占据着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不过在这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内,仅仅有90万军队驻守,况且这90万人的军队也不是精锐之师,多数的新编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胡宗南和宋希濂都清楚这一事实,所以他们讨论的重点也不是如何在西南地区与解放军进行决战,他们讨论的西南失守之后的退路。

想要保存实力,就要把主力部队退守到解放军不容易打到的地方,根据当时的形势,退往西康一带是最好的路线,甚至可以退到滇缅边区。

宋希濂在这一带打过仗,对情况熟悉得很,退一万步说,解放军如果打到了滇缅的边境,他们还有打赢的缅军的信心,可以在缅甸北部保存实力。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计划被否

此方案一提出,就得到了二人的肯定,思虑再三,都认为这是一个上上策,二人甚至还详细地规划了具体的细节。

虽然胡宗南和宋希濂想的是先自保实力,再伺机而动的策略,当时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两个人还是想征得蒋介石的同意。计划谋定不久,二人就飞往重庆前去面见蒋介石,并且将滇缅计划向他和盘托出。

没曾想他们二人认为极其高明的滇缅计划被蒋介石全盘否定了,并且痛斥他们二人不思与解放军决一死战,反而是想着逃跑。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在当时,宋希濂和胡宗南都是国民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他们制定的滇缅计划开始实施,那么其他的军队就更加无心作战,等于将西南地区拱手相让,所以不管二人如何劝说蒋介石,蒋介石始终不为所动,滇缅计划也只能就此作罢。

不过晚年宋希濂回忆起滇缅计划的时候也说过,这个计划只是听起来很美,如果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那么后果真的很严重。

首先30万人的军队撤退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人数太多、目标太大、战线太长,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到都会功亏一篑,假如这30万大军有幸逃到了缅甸,后期的物资补给又将从何而来?

宋希濂晚年回忆:倘若当时让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小结:

战争向来都是残酷无情的,战场上的任何一个决定不仅关乎着战役的胜败,还关系到无数士兵的生死存亡,以及这些士兵背后的家庭。

如果能够生活下和平的阳光下,没有人愿意发动战争,只不过很多时候历史的发展逼不得已需要依靠战争来解决根本的矛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