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6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苏联宣布解体,这个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要迎来他69周年诞辰的时候,轰然倒塌。二战之后,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各国政权纷纷建立。因此,这些国家对苏联的运行模式有非常大的依懒性与局限性。接着在1947年,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炉,美国苏联冷战开始。

斯大林为了对抗美国,开始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加大对东欧各国的控制,希望朝日实行一体化。由于东欧各国,被迫生搬照抄斯大林模式,强行中断了自己根据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各项制度都极度不符合。这导致了经济发展极度缓慢,终于在80年代经济严重下滑,政治局势也随之发生了激烈的动荡。为了应对国内的局势,各国执政党被迫放弃了集权政治,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实行政治多元化。这使得反派的势力大增,开始通过民主选票来建立新的政权。之后,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波兰、匈牙利、德意志、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先后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再也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发表了恢复或者收复主权的声明。直到1991年12月16日,苏联加盟共和国最后一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苏联已经名存实亡。同期,在“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也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戈尔巴乔夫也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
之后在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内容只有一个,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许多国内外学士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大致有这么几点。在斯大林时期,采取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这导致苏联的权力长期高度集中。使得某些官员中饱私囊,贪污腐败的现象极为严重。以权谋私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这时期开始出现了一批特权阶层,这些人成为了苏联改革发展的巨大阻碍。官僚主义和持续腐败,直接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的四十多年中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
在外交上,戈尔巴乔夫的不断让步。他宣布苏联将放弃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条,放弃干涉东欧国家内政,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这直接导致了东欧国家的一连串革命,使得苏联彻底丧失了对东欧的控制力。总之,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让步,不仅没能缓和苏联的形势,反而使得东欧的动荡持续加大。
在经济方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通过缓解经济困难减少社会动荡,为此苏联经济学家格里高利·亚夫林斯基为戈尔巴乔夫制定了所谓500天计划,然而由于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再加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不仅没能走出经济困局,反而导致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结果导致特权阶层和普通百姓的强烈不满。同时,货币改革的失败,更是将苏联政府的金融储备金消耗殆尽,使得民怨沸腾,增加了苏联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到最后苏联解体之时没有一个苏联公民站出来维护苏共和苏联的体制。而叶利钦等反对派却一呼百应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所以,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所推动的一系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