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往往出现两类人,一类是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自己终生使命的爱国人士。另一类则是国家利益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自私自利之人,卖国求荣的汉奸群体,他们把自己的金钱权利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上,他们无视民不聊生的苦痛,眼中只有自己相千的财富。贫生怕死是汉奸们最典型的特点,抗战时期中国最为出名的汉奸便是汪精卫,他一手创办的汪伪政府,表面上是为人民服务,实则是帝国的走狗,归帝国列强所管。

每一个战争年代总会出现汉奸,中国有位汉奸死后留30亿的巨额遗产,妻子本是合理继承人,却向日本争讨20年之久,最后又主动将遗产中的24亿自愿无偿地捐给国家,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汉奸留下巨额遗产
清朝末年时期有名叫赵欣伯的人,他凭借自己一身出的武艺被朝廷选任为禁军待卫,可这美差没有持续多久,清政府最后走向不可逆转的灭亡。赵欣伯在清朝覆灭后又重新满怀斗志地投入革命中,他努力学习想要为国家做些贡献,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北洋大学,入学后的他毫不懈怠,后凭高分的成绩及老师们的推荐,成了国家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在日本的留学生活让他学会日语,了解日本的国情和本土文化,也学会怎么与日本人打交道,他还成了第一个在日本取得博土学位的华人留学生。
赵欣伯从日本回国后,没有间断与日本朋友的联系,且他会帮助大陆内的日本商人。后中日战争爆发,赵欣伯成为日军的翻译导游,他帮助日军解决问题,却对处于水深火热的百姓们视而不见。聪明的他渐渐察觉到日军必定战败,中国人民的团结和韧性远比日军想象的难以实破,赵欣伯就将压榨中国百姓的大笔钱财偷偷向日本转移,用于购买日本的房产等产业,打算在日军战败后,和他的日本朋友一同回到日本,以后就在日本生活,这个美好的愿望最最终成泡影。
赵欣伯受人指控,被带上军事法庭问罪定刑,抗日期间他犯下滔天罪行,判为死刑。他深知此事无力回天,就把自己的房契和遗产全部都交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希望他们能够完成自己生前的愿望,回到日本继承遗产。但妻子将遗产追回,几乎花了一辈子的时间。
妻子远渡重洋继承遗产
日本东京政府在赵欣伯死后,将这笔巨额遗产的事大肆宣传,找寻继承人,但赵欣伯的妻子因种种事务耽误了行程,把这个事一放再放。日方的态度暖昧不清,他们一方面大肆搜寻继承人,另一方面又非常严格把关筛选前来冒领的人,他们只是想把遗产的事告诉远方的妻子,而无人领回的这笔钱财,他们可正大光明的占为己有。
赵欣伯的妻子后去了日本想要领回财产,双方一直没有很好的谈判结果,最终她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多次在日本当地申诉,光是收集证据,等待法院回复及判决结果,这些事情基本耗尽她大半辈子的光阴,最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等来了结果。距离她最初索取财产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这笔巨额遗产最后还是回到她的手上。
回国后的她做出了令世人惊讶的决定,她把80%的遗产,把24亿毫不犹豫地捐给了国家。也许她是真正地想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又或许她认为这笔钱本就不属于赵欣伯的,而是百姓们的钱,无论是哪种原因,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汉奸死后留下30亿遗产,妻子向日本追讨20年,主动捐24亿给国家
结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与背弃祖国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赵欣伯生前或许从未想过,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血汗钱,会以这种方式还给国家,世事真是难料啊!
参考资料:《抗日战争细节》魏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