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为民请命,为国奉献的侠义之士,回顾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出色的代表人物在用他们的方法帮助国家帮助百姓。
而中国经历了坎坷磨难,发展成为现在的模样,背后也少不了我们祖国的将士们为国征战。新中国建国之初,也是国家危亡之际,涌现了许多为国奋斗的仁人志士。
熊兆仁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经历了多次战争戎马一生的时候,晚年时期的他仍旧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奔波行走,为中国百姓维护属于他们的和平。

而在自己退休后,又将重心放在地方人民的生活上。令我们开心的是,这个为了国家奉献一生的将军,去世时107岁,这位将军也有机会在他打下的和平江山中度过晚年时光。
投身战争,报效祖国
熊兆仁将军出生于福建永定一户普通的家庭,但即便家里贫穷,父母却很开放。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位于我国的南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的同时,交通也比较便利也因此吸引了许多商业往来,这里的人们思想相对比较开放,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熊兆仁的思想也和这座开放的城市一样,可以宽容的接纳外来事物和新鲜东西。
而且在这里长大的,他见到的世面也比别人多,在面对事情时处理的方法和眼光也比别人远,所以熊兆仁很小就有自己的主见。
他16岁的那一年,就坚定了自己参加军队的想法,想要报效祖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即使年龄小,但部队里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军队里的训练也非常的严苛,但熊兆仁从没想过退缩。
参军之后的他积极认真地完成每一份任务也因为表现优异,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但他并没有骄傲,继续发扬自己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谦虚地问别人,对待每份任务都非常细致,而他的这些行动也被上级看在眼里,对他非常满意,之后被多次委派重要的任务。
所以熊兆仁也借着这些机会努力地提升自己,他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的他早已有了丰富的战斗经历。
战功赫赫,授予军衔
而且由于因为在战争期间他指挥的战斗胜率很高,在战场上指挥得当、表现英勇,熊兆仁的职位也在一路上升。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能力极强的老战士,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这名老战士跟着我们的国家迎来了曙光,新中国经过了无数的磨难终于成立,摆脱了资本主义的操控,有机会重建自己的家园,人民开始新的生活。
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处于一片百废待兴之际,战争带来的创伤仍旧展示在祖国大地,我们国家迫切地需要发展自己,改变现状,在战火中重建新的家园。那些曾经拿机枪炮保卫祖国的战士们,现在继续用自己的革命力量来修补我们的国家。
熊兆仁也是这样,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在党中央的指示下,37岁的熊兆仁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福建担任省军区司令,负责维护福建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回到家乡的他,面对这片自己成长的土地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这片土地上。福建地区人们的生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老百姓们也都非常感谢这位将军。
1955年,中央政府想要表彰那些对国家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战士,熊兆仁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退休在家,心系百姓
生性低调的老将军却不喜欢炫耀自己的这些荣誉,在他看来一名革命将士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退休之后的他,依旧闲不下来,想要为百姓们做些事情。他联系之前的战友们了解这些伙伴们近况的同时,也想看看他们那边的情况。
在他和战友们的申请下,国家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他帮助修建了棉花滩水电站,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除了这些设施,他也关注国家的基础设施服务。90岁的他还奔赴在一线,当地人们所熟知的梅坎铁路和赣龙铁路就是在他的帮助下修建而成的,这两天铁路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人出行的烦恼。
百姓们对于这一系列的发展颇为惊讶感动的同时,也和老将军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而他的这些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当地人民摆脱了贫困,人们都称他为扶贫将军,而老将军也在晚年时期有机会享受自己打拼下来的这些生活。
就像这位老将军一样,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所发挥的价值,或许我们普通人没办法做出这样的丰功伟绩,但其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算是没有虚度这段年华了。
小结:
回看熊兆仁将军的一生,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困境,都没有放弃,也正是因为他在艰难之中砥砺前行,才被我们换来了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而享受这个时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荒废当下的大好时光?树立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了解他们那段英勇的历史,也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