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近代以来,逐渐崛起的日本对隔海相望的中原大国虎视眈眈,但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民国却对此毫无知觉。在日军铁蹄踏向中华大地之时,一些以保家卫国为使命的中国军人,决心以死捍卫祖国
十余年的抗击日寇,终于迎来抗日事业的伟大胜利,今天所讲的这位开国将军,他就拥有整整十二年的抗日生涯,这位功勋赫赫的抗日将领就是董其武将军。

弃文从军
山西河津,山川纵横,地理形态特殊,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魏国的军事要地。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山西小城就是董其武的家乡。
董其武幼时的家境并不富裕,遇到兵荒之年,全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好在他有个当私塾先生的舅舅,不仅有了读书的机会,还受到系统的儒学教育。
因为贫寒的家境,董其武不能继续学业,但勤奋好学的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既然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在他19岁那年,阎锡山为了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太原创建了斌业中学,专门培训基层军官。
听闻这个消息,董其武赶赴太原,以他的学识和身体素质,顺利通过考试,而且还是所有考生成绩最优异的一位。
最初报考斌业中学,董其武只是想找个免费读书的机会,但入学之后,他对军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军事训练、理论学习他都非常投入,在校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以后加入晋军的话定会有一番作为。
只不过临毕业时,董其武与一位督军府的军官起了冲突,迫于对方的压力,校长只好忍痛将他开除,董其武另寻他路。
董其武后来加入了国民革命军,还参加了北伐,但“宁汉合流”后他们这些非嫡系军官受到老蒋的排挤,当时听说在天津当警备司令的傅作义,正在招兵买马,扩充兵力,董其武与几个关系不错的军官一商量,就一起辞去军职北上,投到傅作义的麾下。
功勋赫赫的抗日名将
最初董其武只是个上尉参谋,有一次傅作义偶然听到董其武的山西口音,就与他攀谈起来,两人从山西故事聊到军事大事,畅谈之后傅作义对董其武的见解和学识大为赞赏,认定此人日后必有大作为,不仅升他为少校参谋,后来还把他调到前方部队,给他能够施展才能的机会。
就在董其武多年所学得以展现的时候,日军也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千里沃野沦丧日军之手,千万同胞开始遭受日军的奴役和欺辱。国难当头,董其武一身热血被激发出来,向傅作义请缨北上抗日。
一位富有爱国情怀的热血男儿,终有杀敌报国的机会。1933年,董其武参加了长城抗战,将日军折戟于长城脚下,参军多年,终于可以为民族大义、捍卫祖国领土做出贡献。
三年后,德王等民族败类为了自己的私欲,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妄图做出封疆裂土的丑事。危急之际,董其武奉傅作义之名率军与日伪军血战红格尔图,拉开绥远抗战的序幕,随后在百灵庙歼敌上万,一举粉碎德王的阴谋,大胜而归的董其武一战成名,盛名远扬,被称为“抗日民族英雄”。
抗战爆发后,董其武再次领军赶赴抗日前线,为抗日事业出生入死,奋勇杀敌,从长城抗战算起到抗战胜利,董其武一共拥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不愧于抗日民族英雄。
作为功勋赫赫的抗日将领,董其武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上将军衔。
转眼到了1949年,董其武追随了21年的老领导傅作义,宣布了北平和平解放。作为绥远地区的最高长官,董其武也在考虑以后的发展方向。他紧急乘坐飞机抵达北平,找到傅作义问询绥远政局的走向。
老领导语重心长得对他说:“我们要跟上历史的潮流,你应该紧紧跟随,踏上人民的道路。”听闻这句话后,董其武没有丝毫犹豫,飞回绥远一直在为绥远起义做准备,9月19日,经过周密的安排,董其武排除万难,冲破所有阻挠,率领绥远十万大军宣布起义,从此加入人民的怀抱中。
1955年为祖国和平统一,伟大的抗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虽然董老是国军起义将领,但一生的功绩受到我党领导者的赞赏,建国后董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后,晚年还当选为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领导者。
结语
董老半生戎马,晚年成就辉煌,但对儿女们的管教非常严格。五个儿女长大后,都以自己的能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却无一人当官,其实这些年儿女们也有提升的机会,但都被父亲拦住了,据儿子董都祥说:“曾经的我们也非常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他对我们说,‘咱们家是穷苦人出身,你们当老百姓,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你们到了哪里都可以为人民服务。’”
董老儿女无一人为官,外孙女李洁的丈夫却是位副国级领导者,他就是西藏十世班禅确吉坚赞。两人年龄上相差二十岁,却因一次偶然机会结缘,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成就了一段佳话。
1989年3月3日,董老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