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成吉思汗的后妃据史料明确记载的有40多人,500多名嫔妃的流传并不可考证,或者说征战一生的铁木真在俘虏敌人女眷的时候,有过这么多的临时宠幸,并没有全部列入妃嫔梯队。至于暗杀的担心不是没有,铁木真有自己的后宫管理办法,也有自己的安保措施,但在一些野史当中,铁木真的死因也被牵扯到一位后妃身上,如果野史传闻确切,那么成吉思汗便是防不胜防,英雄难过美人关。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大蒙古时期蒙古民族的婚俗

首先申明一点,我们在探索古代少数民族各种习俗的时候,应当求同存异,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更应该尊重每一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大蒙古时期的婚姻习俗主要涵盖了三种,首先是聘婚制,这与汉族的提亲类似,但蒙古族的聘婚习俗独具特色,男子一般会在几年前就向心怡的女子提出婚姻请求,女子家庭同意之后便可约定娶亲时间,这个娶亲时间往往会拖上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娶亲之日,男子要带上礼物前往女子家里,先于女子家里住上三晚,也就是说入洞房是提前在女方家里完成,所以后世质疑铁木真长子术赤生世时,这个风俗就是为孛儿帖正名的一个有力证据,因为铁木真是以聘婚的形式娶了孛儿帖,也完全按照风俗在孛儿帖家完成了造人程序。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第二种婚俗便是抢婚,这类形式对于了解蒙古历史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抢了蔑儿乞人的新娘,蔑儿乞人为了报复又抢了铁木真的新娘,这个新娘正是孛儿帖,这才有了术赤生世之谜。其实这种抢婚的形式在大蒙古时期非常常见,甚至在强健的蒙古男子看来,女子作为男子的财产,抢来的比聘娶来的更能彰显男人的勇猛。这种抢婚习俗的盛行也可能正是聘婚制下,推动男子在女方家里入洞房的主要因素,这样才能保证聘婚男子的利益最大化。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鞑靼可娶其从兄妹,父死可娶其父之妻,惟不娶生母耳。娶者为长子,他子则否,兄弟死亦娶兄弟之妻。”——《马可波罗行纪》

第三种婚俗便是收继婚制,这种风俗最早记载于匈奴人,同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同样继承了这个习俗。很多史料表明,在古代游牧民族的世界观里,妻子皆属于男子的财产,所以妻子一样是可以当作财产来继承的,这里的继承也并非一定要娶为己有,而是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别人。这种形式往往是发生在贵族中,如《史集》记载,托雷去世后,其子旭烈兀收继庶母脱忽思;聂古台的弟弟察忽,在哥哥去世后收继了嫂子独木干公主;太阳汗将女儿啊刺海别吉送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再将之送给自己的儿子不颜昔班,不颜昔班战死后,啊刺海别吉又被不颜昔班的侄子镇国收继为妻,一共转手三回,且毫不介意辈分之差。

读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蒙古女人的社会地位很低那就大错特错了。女子是男子的财产不错,但她们又是家庭单位里财富的象征,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蒙古女子在家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如果发生丧偶现象,她们可以带走男子家里的部分财产继而改嫁,这对男方家庭来说是一项重大损失。所以收继婚习俗其实是对家庭财产的一种保全办法,且在贵族层面,婚姻往往代表部落间的政治联盟,收继婚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这种政治联盟的持久稳定性。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这种政治联盟往往是依靠婚姻关系来维持的,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居,没有绝对稳定的生活区域,所以各部落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凑,女子能够接触到的男子也就仅仅限于同部族,那么就会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即近亲结婚。我们传统思维里草原民族不会重视这个近亲繁育的问题,但蒙古人早在五世纪以后就制定了严格的族外婚制,即“同姓不婚”,所以就产生了诸多部落、氏族间的世代通婚。这种通婚就是我们强调的政治联盟,而这种联盟下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性(害怕送过来的女子已有生孕),男子会将初婚妻子的第一胎杀死,这就是史学界著名的“尚杀首子”制度,同样的收继制度更是血统保障的核心制度,这与华夏文明的伦理观念虽不符合,却是古代蒙古族最习以为常的婚嫁习俗。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由这些婚俗习惯来看,我们便能打破中原文明的婚姻思维束缚,蒙古族的女子并不是男子的附庸,男子将其看做财产,同样也尊为血统和财富的象征,所以蒙古女子在思想上理应是相对独立的。在成吉思汗征服区域,往往对男子进行屠杀,或者充为奴隶,最著名的是对塔塔尔人的“车轮斩”,那么被成吉思汗相中的女子如果要保全财产以及子嗣,那么最理智的办法就是服从。从婚俗来看,聘婚当然是女子最想要的婚姻方式,但她们同样会面对抢婚以及继婚的问题,在游牧区争端不断的背景下,男人是有义务保障女子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的,倘若被外部落征服,那么就结束了一段稳定的生活状态,她们的命运只有被杀或者充当奴隶。如果充当奴隶则会分配给异族部落的士兵,多半沦为苦力或者繁育工具,与其这样,倒不如顺应征服者的首领,这样才会得到更为强大的保护和优渥的生活。那么成吉思汗征服一个区域后,想得到的女子在思想上是独立的,在行为上是灵活的,暂时顺从是最好的出路。

以后妃案例分析安全系数

总体上来讲,成吉思汗的后宫大致分为四大斡儿朵,与汉族王朝的分宫而居不同,这种斡儿朵不仅具备生活上的区域划分,更带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色彩。四大斡儿朵每处皆会按位次排名,每斡儿朵按照十人一个“建制”,排位第一名即为该处首领,四大斡儿朵又以第一斡儿朵的第一位为尊,这里指的就是成吉思汗原配夫人孛儿帖。

(孛儿帖剧照)

“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辽史.营卫志.宫卫》

这种后宫设置自成一套体系,是由辽国所创,从宫帐组成、管理、警卫与供给都有与之适应的特有制度。辽代的斡儿朵是辽太祖设立的禁军及皇家警卫系统,负责守卫皇宫、皇帝出行保安,以及皇帝去世后为之守陵。到了成吉思汗时期,这种设置几乎不变,它既有特别组织的禁卫军,并根据斡儿朵的级别分有领地、属民。四大斡儿朵拥有最高级别的后妃待遇,传言成吉思汗还有众多小斡儿朵,据说人数加一起多达500,各级别待遇皆优厚无比,从战败后的俘虏到斡儿朵的荣华富贵和安稳逍遥,后妃们没有刺杀成吉思汗的内心驱动。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怯薛军剧照)

成吉思汗的临幸后妃也并非在这些斡儿朵里完成,而是招至自己的大汗营帐,这里我们也可以将它称为大汗的斡儿朵或者行宫。成吉思汗的安保措施又是另外一个级别,历史上著名的怯薛军就担任着成吉思汗行宫的禁卫职责,怯薛军分四番入值﹐每番三昼夜﹐护卫大汗﹐还从事大汗斡儿朵的各种服役,包括伙夫、喂马官、军乐队、甲胄兵器保养等。从后妃斡儿朵招至大汗行宫共有两道安保检查措施,并不比清朝敬事房太监将后妃脱光的安保级别低。所以后妃如果想带利器刺杀铁木真,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者这种机构的设置虽带有政治安抚的色彩,但整体上会以能力强者总理侍寝一事,孛儿帖皇后、也遂皇后、忽兰皇后都是极具智慧的女性,成吉思汗将后宫交给他们打理,完全可以放心自家后院的安保问题。一般来说,成吉思汗征战在外是常有一名大斡儿朵的皇后陪行,并总揽一路的侍寝问题,比如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七年时一直陪行的忽兰皇后,一路将成吉思汗的生活料理的井井有条,遇到征服区的女俘虏,威逼利诱各种手段都会亲自使用。

(也遂和妹妹也速干)

其实从安全方面来讲,更重要的是所征服地区的女子往往会受到威胁,这种威胁大多来自她家人、部落、国家的安危。比如忽兰皇后,她是父亲纳牙阿战败后献给成吉思汗的请降礼物,一人身系两命,不得不服服帖帖;再如岐国公主,她是金国受蒙古围攻后的政治献礼,身为皇室族女,身肩国家危亡之责,也是不得不服服帖帖。这种威胁如果没能达到效果,那么成吉思汗便会让俘虏的女子绝望,比如也遂皇后,被俘虏后对丈夫依旧念念不忘,成吉思汗则当她面处死了她的丈夫,万念俱灰的也遂是在妹妹的劝导下才开始真心服侍铁木真。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忽兰剧照)

当然,这种所谓安全的“欺男霸女”有时候并不是万无一失,据《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西征东归的途中顺便攻打了西夏,面对西夏的乞降,成吉思汗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按理说西夏王妃会顾及母国的安危,好生伺候成吉思汗,可她却选择了侍寝时一口咬掉成吉思汗的命根子,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这一段历史虽不被认可,但在逻辑上完全行得通,随后西夏王妃跳入黄河自尽,成吉思汗与西夏本已达成接受和平投降的协议,但成吉思汗的后人还是进行了屠城,从整个事态的连贯性上看,这种咬死成吉思汗的传闻有他可信的一面。

成吉思汗500嫔妃,多数为敌人的妻女,为何不担心被暗杀?

综上可见,成吉思汗自身的安保措施已经相当完善,他的四大斡儿朵配套制度完善,有名分的后妃多带有政治意义,随着事业的发展,这种斡儿朵的政治稳定性只会越来越高,因而也会越来越安全,且这些后妃逐渐成为他“欺男霸女”的有力帮手。从蒙古女子的思想独立性上来讲,这种跟随大汗寻求安稳生活的思维理当占据上风;且由于威逼利诱的手段,这些被征服的女子只有顺从这一条出路。而关于西夏王妃的野史记载如果为真,则算是成吉思汗放荡残暴一生的轮回报应。

参考史料:《草原帝国》、《史集》、《蒙古秘史》、《剑桥中国史.辽宋夏金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