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一生成就很高。他在中医上的成就主要在针灸上,被誉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的家世很显赫,其曾祖是东汉名将皇甫嵩,当时皇甫家族是东汉有名的将门世家,出了很多将军、太守,镇守边疆,战功显赫。皇甫嵩在东汉末年是镇压黄巾军的主力统帅,董卓、曹操都曾在他的手下混饭吃,不过他本人野心不大,忠于朝廷,没有培养个人势力。皇甫嵩之后,皇甫家逐渐衰败,到了皇甫谧出生时,家里已经比较艰难了。
皇甫谧出生于建安二十年(215年),一生经历汉、魏、晋三朝。年少时的皇甫谧不好学,终日游荡,有人还以为他是个傻子。有一次他得到一个瓜,就拿回去孝敬叔母任氏,任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他一顿教训,还引孟母、曾父的典故,任氏说:“《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从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纯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让皇甫谧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勤学,博览群书,终成大器。

皇甫谧
皇甫谧天赋极高,26岁时就开始著书,创作了《帝王世纪》、《年历》等重要史学著作。42岁时他得了风痹症,为了治病,他开始潜心攻读医学,最终撰成《针灸甲乙经》,这是皇甫谧最重要的成就,直到他去世前才最终完成,这部书一共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书中既讲了经络穴位的基础理论,又记录了各种疾病的临床疗法,并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的内容大体取材于《黄帝内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不过《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这本书早已亡轶,就凭借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才保留下来精华,这本书对中医针灸学太重要了,皇甫谧也因此被誉为“针灸鼻祖”。
四十多岁时,皇甫谧已经是名声鹊起,司马昭找他做官,不去,依然潜心典籍,后来司马代曹,晋武帝司马炎又召他做官,他反而隐居到崆峒山,司马炎无奈,转而送了他一车书。司马炎对其评价颇高:“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皇甫谧一生浸淫书海,著书立说,除了前面所说的《帝王世纪》、《年历》、《针灸甲乙经》外,还著有《释劝论》、《笃终论》等。太康三年(282年),《皇帝针灸甲乙经》刊发经世,皇甫谧在张鳌坡去世,其子童灵、方回,尊父笃终遗训,择不毛之地,将其俭礼薄葬于塬边。世人称之为“皇甫冢子”。房玄龄等在《晋书》中也称赞其“素履幽贞,闲居养疾,留情笔削,敦悦丘坟,轩冕未足为荣,贫贱不以为耻,确乎不拔,斯固有晋之高人者欤!洎乎《笃终》立论,薄葬昭俭,既戒奢于季氏,亦无取于王孙,可谓达存亡之机矣。”明朝嘉靖年间,皇甫谧得以从祀景惠殿三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