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遗百科之二十七|麒麟起舞 纳福祈祥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12月18日于广州塔举行。作为非遗资源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非遗在近年于传承力度、创新能力、传播水平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屡屡成为圈内外焦点。

非遗品牌大会(广州)也是全景式扫描广东非遗的重要平台,是一睹广东非遗今时新貌的绝佳窗口。

借此,让我们对广东代表性非遗项目做全景式扫描,以飨读者。

麒麟舞蕴含着民间纳福迎祥的愿望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求,兼具艺术观赏性与民俗寓意性。

麒麟舞是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祥瑞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表演时通常以锣鼓加唢呐伴奏,集舞、乐于一体。

麒麟舞一般在农闲时节及节日或吉日演出,称为“麟头”“麟尾”的两位舞者藏盖于道具麟皮之内,扮成麒麟状,表演啃痒、抖毛、盘桌子、盘板凳、盘灯笼、登高、跌扑、望月等技艺性很强的动作,同时以打击乐器从旁伴奏。麒麟舞粗犷活泼、激烈火爆、威风十足,在气势宏大、节奏感强烈的打击乐烘托下,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感受,令观者精神为之一振。

非遗百科之二十七|麒麟起舞 纳福祈祥

(黄阁麒麟舞)

广东的麒麟舞分为客家、广府等流派,在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多个村落广泛流传着广府麒麟舞。黄阁麒麟舞由一人舞头、一人舞尾组合表演,基本套路是表现麒麟从出洞、采青、巡游花园、回洞的过程,以采青为主干情节,具体包括出洞、绕头、耍尾、寻青、踢青、食青、醉青、吐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等,其中又特别着意绕头、耍尾的舞法。

黄阁麒麟舞的一个突出之处,是由阵容壮观的八头麒麟同时起舞,以两头大麒麟领舞,六头小麒麟作为群舞,大小配合,动作呼应,气势逼人。另一突出之处,是在麒麟采青时,加入南派武术中打长棍的技巧,具体是设一引舞者,手持长棍,将“青”系于长棍末端,一边威风地展示“打长棍”的套路,一边穿行跳跃于麒麟群中,使群舞队形有分有合,翻腾起伏,错落有致,将麒麟憨厚活泼、粗犷威武的性格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舞者还有仅用嘴咬麒麟头,表演麒麟游花园的高难度技巧。

非遗百科之二十七|麒麟起舞 纳福祈祥

(黄阁麒麟舞多头麒麟群舞)

黄阁麒麟舞讲究音乐伴奏的效应。除了使用传统的大锣、大鼓、大钹外,还将排鼓、广东大笛(唢呐)及单打等八音锣鼓融入其中,且常用广东音乐的名曲《得胜令》,使节奏跳跃有力,旋律欢快而有气魄,充满浓厚的地方韵味。

黄阁麒麟舞常于当地的传统节庆等习俗活动中表演,蕴涵着民间纳福迎祥的愿望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求,既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也有很强的寓意性,对研究岭南习俗中的民间信仰和传统舞蹈有较高价值。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文木

图/文木文化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刘丽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