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柬埔寨王储诺罗敦·西哈努克于凌晨2:20.m去世后。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他与中国人的关系从"老朋友"升级为"好朋友"。
他的生活起起伏伏,1953年带领柬埔寨走向和平与独立,被誉为"柬埔寨独立之父",面对自己的首相和堂兄的政变,他被流放。"发呆既是世界,穷人都是最好的",为了祖国的解放,他与殖民者、叛军、外国政权、国内革命者妥协合作,当这些努力遭受挫折时,他被囚禁、流放,他热衷于电影、音乐和食物。
西哈努克两次流亡中国,第一次流亡了五年,第二次流亡了12年,称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并写了赞美中国的歌曲。
他与历任中国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西哈努克这个名字从50年代到80年代为公众所熟知,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这位外国人的所作所为,但他们也同意微笑的王子是我们的"老朋友"。
他死后,中国官员对他半桅杆哀悼,几名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哀悼,国务委员戴秉国亲自护送棺材返回柬埔寨。
在民间,他的死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西哈努克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几代人,曾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元素。现在,他的记忆将随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而消失。
领导嘉宾
西哈努克和周恩来在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亚非会议期间建立了友谊。
西哈努克当时33岁。那一年,他把王位让给了他的父亲,组建了自己的"人民社会联盟",并赢得了大选,成为柬埔寨的首相,以展示他的政治才能。
1956年2月14日,西哈努克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虽然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但中国政府的欢迎团队是最高规格的,周恩来冒着寒冷的天气亲自在机场见面。
据统计,他在中国期间,与周恩来的会面次数多达210次。在意大利记者奥莉安娜·法拉奇(Oriana Farage)的《人民访谈录》(Interview with the People)一书中,西哈努克说,当我需要见周恩来时,我打电话给他,问他:"我能来找你吗?"他回答说:"不要坐你的车,我会见你的,我会在那里。西哈努克表示反对,说:"不,你有很多事情要做,由我来拜访你。周恩来道:"不,不,你不必有礼貌。我现在就停止工作,马上去找你。"
西哈努克与毛泽东的友谊同样深厚。他回忆起1956年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我的车停在毛泽东公寓的院子里时,毛泽东正在门口等着。看到我的车驶近,毛泽东亲自走过来迎接我。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和巨大的荣誉。经过长时间的热烈讨论,他亲自把我放进车里,直到他离开视线,他才转回了他传统的中式简陋的房子。"
1970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楼上与西哈努克见过三次面。五一节那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楼上与西哈努克人交谈了近两个小时,燃放烟花的计划被推迟了。
据西哈努克在中国的长期随行人员说,毛泽东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大楼与西哈努克等外国客人合影时,突然大喊:"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王子万岁!""
西哈努克是目前登上天安门塔次数最多的外国元首。除了1970年的三次露面外,他还于1964年,1965年,1984年,1989年和2009年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楼上。
西哈努克与中国历任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79年越南军队入侵金边时,西哈努克第二次流亡,邓小平亲自在机场迎接他。1982年,邓小平为60岁的西哈努克做了一桌正宗的川菜;1999年,西哈努克夫人赴昆明出席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2008年,他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永远被认可的国家元首
1970年,柬埔寨前首相兼武装部队司令兰诺和西哈努克的堂兄、斯里马达副总理利用西哈努克的访问发动政变,驱逐西哈努克,后来判处他死刑。无法回国的西哈努克流亡中国。
同年3月19日,西哈努克从莫斯科飞往北京。在飞机上,政变的消息打破了他的眼泪。
周恩来、叶建英、李先年等领导在机场受到欢迎,46位外大使应邀出席。下飞机后,周恩来对他说:"你还是柬埔寨的国家元首,我们永远认得你,永远不认同别人!""
西哈努克和他的家人流亡中国后,周恩来指示对东通人民巷的第15家迎宾酒店进行翻新,让他住进去,这是清代法国驻北京大使馆。
西哈努克在北京成立柬埔寨民族团结阵线和团结政府后,中国还在北京海淀区的友谊宾馆为他提供了一间办公室。周说,中国已决定每年向他们提供50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并提供保安人员和车队。
根据这本书,中国政府为西哈努克在中国的一生付出了代价,不仅为他的家人和与他一起来的100多名柬埔寨人,还为他在世界各地的外交活动支付了费用。
在一次去另一个国家的旅行中,西哈努克需要两架飞机,因此中国政府为他提供了一架总统级飞机伊尔-62和另一架四引擎飞机伊尔-18,一架供他和他的30名随行人员使用,另一架用于搬运行李。
他还有些遗憾地对毛泽东说:"总统先生,中国自己的负担很重,它给了第三世界很多援助,我和我的随行人员、朋友和工作人员现在又多了一个负担。毛泽东回答说:"我请你让我们多承受一点。我越忍受你,我就越快乐。"
216只鸡做成一道菜
那时他被政变策划者没收,一无所有。他曾经说过,"如果中国不帮我,我甚至不会穿衣服。"
因为西哈努克喜欢西餐,上海一位技艺精湛的西餐厨师受邀来到北京,他喜欢游泳、羽毛球、唱歌跳舞,于是建了游泳池、俱乐部和羽毛球场。
在中国期间,西哈努克曾前往南京、上海、昆明、杭州、青岛等地。
1971年,为了方便他访问玄武湖,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派人拓宽玄武湖原本狭窄、石铺的环路,并用沥青铺成,沿路设施焕然一新。这条路后来被南京人称为西哈努克路。
法拉奇先生告诉《人民报》,西哈努克喜欢奶油鹅肝和鱼子酱,他对食物的热爱至少可以与他对国家的热爱相提并论。在中国,他喜欢许多当地美食。
作家沈佳璐在2007年出版的《老上海的味道》一书中写道,1973年,西哈努克来到上海豫园,南城餐厅公司负责接待,制作了14种小吃。参与当年招待会的肖建平说,该公司为了制作一道名为"鸡鸭血汤"的菜,杀死了108只鸡,以寻找相同大小的鸡蛋。
但就在西哈努克和妻子举行家庭网球锦标赛的同一天,打起了一场崛起,很难结束,也就是信息:明天就走。所以第二天,主人又杀了108只鸡。
几代人的记忆
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可能并不确切知道柬埔寨发生了什么,但对西哈努克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西哈努克已经成为那个特定时代中国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西哈努克和他的妻子莫妮尔王后(当时被称为"莫妮克公主")经常出现在报纸,电视和广播中。这也是一个笑话:一些文化知识不多的老人问:"这个诺罗敦是谁?为什么他总是和西哈努克在一起?"
这对夫妇经常到处走访,各地都按照外国元首的礼遇,空荡荡的小巷,唱歌跳舞。如此之多,以至于一些偏远的城镇,一旦有全市范围的卫生活动,就有传言说西哈努克即将到来。
那时,学生们将被组织起来欢迎Sihanouks。学校要求穿花衣服和裙子,但当时人们穿的制服比较多,所以学生们到处借用漂亮的花衣服和裙子。他们还制作自己的花束,捡起树枝并用彩色纸粘贴它们。
在江雯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男男女女捧着花圈,大喊着跳起来热烈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车队。
莫妮克公主是他六位妻子中的最后一位,举止高贵、端庄,不断换衣服,为文革《铁娘子》和《不爱红妆无臂》的灰色美学增添了一丝光彩。莫妮克公主甚至成为一些女孩和男孩关于"美"的第一个灵感来源。
西哈努克访问了各个地点,并在纪录片"西哈努克王子访问×××"中出现。从1970年到1975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制作了23部关于西哈努克的纪录片。这是"新阴影"中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外国元首在中国活动的历史图景。
此外,西哈努克的发展经常以"新闻简报"的形式出现,然后才在电影上映之前出现。所以在1970年代初,有几句话在街头流传: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笑,阿尔巴尼亚电影拥抱和拥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还有一种说法是"八打三战一哈哈",八戏是八部样板戏,三场是"真战"等三部电影,而《一哈哈》是前《新闻简报》关于西哈努克新闻的电影。
在一个文化匮乏的时代,西哈努克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他的身影,如此伴随着一代中国人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