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西村鳳凰崗出土 玉舞人
玉舞人可能是古代中国最特殊的坠饰之一。
它的题材仅限于舞蹈中的年轻女子,流行的时间仅在战国末年到汉代的300年间,与汉代兴起的厌胜佩一样,流行时间的确不算长。
洛陽金村出土 雙人連體玉舞人
天長市安樂北崗漢墓群出土 玉舞人
汉代玉舞人,东洞山楚王墓出土
汉代玉舞人,美国国家博物馆藏
虽然早在史前,古人就已经用玉制作人物形象,商代和西周还有为数不少的女性玉人,造型庄严,姿态僵硬,似乎不完全是现实人物,有些还加入了一些想象的细节,至今我们都很难解释这些人物的寓意。
汉代玉舞人的寓意却几乎很直白,题材本身是世俗化的,造型更是世俗情调,这可能是古代中国玉器出现得较早的世俗化题材之一。
象崗南越王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双联玉舞人,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它既不像厌胜佩那样具有特殊的寓意,也不像西周组配上的玉璜那样标志社会等级,它可能只是一种审美风尚,带有浓郁的世俗风情。不只是被王室和贵族阶层专有,也能在新兴的地主和富商巨贾中风行。
徐州石橋漢墓出土 玉舞人
滿城中山靖王妻窦绾墓出土 玉舞人
甘泉“妾莫書”墓出土 玉舞人
汉代玉舞人水晶玛瑙珠饰项饰
由舞人、蝉、瓶形、花蕊形、连珠形玉饰及水晶、玛瑙珠穿系而成。
出土时散落在墓主人胸部,根据出土位置复原。河北满城汉墓窦绾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
玉舞人一般是作为坠饰悬挂在项饰或佩饰上,个体较小,多呈扁片状,也有少数圆雕作品,大多不超过5cm高,少的仅高2cm左右,姿态曼妙,精巧可爱。
大葆台2號漢墓出土 玉舞人
玉舞人的题材只在战国到西汉的几百年间流行过,与当时兴起的宫廷舞乐风气有关。这些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玉舞人,工艺水平和造型手法各不相同,其中扬州妾莫书墓出土的玉舞人姿态曼妙优雅、线条简练流畅,堪称汉代造型艺术的经典手法。舞人都是用玉制作,出土资料中还没有见到过其他材质的。
最早的玉舞人实物出自战国墓葬,现藏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玉舞人据传出自洛阳金村的东周天子墓地,是美国人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20世纪20年代在当地收集到的。
汉代的玉舞人出土资料更多,南方北方都可以见到,大多造型简洁,姿态优雅,形制和刀功都是飒利的“汉八刀”风格。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9.6,寬3.4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8,寬3.5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9,寬3.8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6.3,寬3.2cm
美國塞克勒博物館藏,高4,寬2.5cm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高4.3,寬1.9cm
五蓮縣博物館藏,高4.1,厚0.2cm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高4.3,寬2.4cm
定州市博物館藏,高4.5cm
江西省博物館藏,高5.2,寬1.6cm
廣州西漢南越王物館藏,高3.2,寬1.9cm
淮南市博物館藏,高5.8,寬1.5cm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藏,高5,寬1.6cm
一些地方也出土造型和刀功都比较古拙的作品,比如河北省定县43号汉墓关注古玉虫出土的玉舞人一对,略显稚拙粗糙,却也另有一番趣味,推测是当地工匠模仿当时的主流作品所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匈奴贵族墓葬曾出土一对玉舞人,与有龙,螭虎题材的透雕白玉装饰42件一起出土,题材和工法都是中原作品,推测是中原和亲的产物,同时期的内蒙古包头出土了“单于和亲”瓦当,另有和亲砖,上有篆体汉字“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
玉舞人题材的兴起与战国以来“礼崩乐坏”、列国称雄的时势不无关系。《礼记·乐记》有魏文侯好古乐的故事,这位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衣冠整齐、威襟正坐想要关注公众号古玉虫受熏于古代雅乐,不料雅乐还没有奏完,就已经昏昏欲睡,便对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说他自己一听古乐就老想睡觉,一听郑卫之音,就一点也不觉得疲倦。魏文侯所说的古乐正是西周宫廷雅乐,用于庙堂祭祀歌舞,而“郑卫之音”,为民间歌舞,被孔子斥为“淫声”,却正好符合列国诸侯对世俗情调的享乐要求。
虽然子夏当即替雅乐辩解,但《汉书·礼乐志》还是说:“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矣。”民间歌舞终究兴起而雅乐尽废。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舞人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
圆雕,跪姿,头顶有一孔贯穿到底部。高3.5厘米,宽3.5厘米,厚1厘米。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出土时玉人脸上有织物压痕,可能是穿系用的丝缯。圆雕的玉舞人很少见。这件作品造型优美,工艺细腻,使用了阴刻、减地等多种技法。
西汉舞人玉佩列国那些带有民间舞蹈性质的宫廷乐舞最终代替了西周时期作为礼仪象征的庙堂雅乐。战国青铜器上就有表现宫廷乐舞的场面,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错金银宴乐渔猎攻战青铜壶,中层部分就是一一副动的宫廷宴饮乐舞场面。
到汉代,“高祖乐楚声”,汉高祖刘邦最先将起源于民族巫舞的楚国舞蹈引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这些宴乐场面更多被保留在了汉代画像石。
这时的歌舞不再是西周王廷之上礼仪尊严、雅乐和鸣的“八佾舞”,而是具有享乐情调的世俗宴乐,长袖善舞的舞姬们也不再是礼仪的象征,而成了欣赏的对象,她们曼妙的舞姿被定格在了质地优柔的美玉之中。
西汉白玉舞人佩,永城县僖山汉墓出土,河南郑州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