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跨界造车炙手可热,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车市盘点

12月23日,华为发布了AITO品牌首款车型问界M5,这也是首款搭载鸿蒙OS系统的车型。而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这是华为团队亲自打造的第一款车型,华为“造车”之路更加深入。

跨界造车炙手可热,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车市盘点

随着华为、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想瓜分造车“蛋糕”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甚至地产、酒业、家电行业也来蹭这波造车热。那么,对于这些汽车行业的“圈外人”来说,跨界造车的成效如何?“跨界造车”热潮的背后,正是“软件定义汽车”进程的不断加快,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而新入局者也为车市注入新的动力,促使智能汽车的技术比拼升级,成为未来竞技新阵地。

跨界造车炙手可热,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车市盘点

造车成为互联网竞技新阵地

今年来,华为强势冲击汽车市场,跨界“造车”底气十足。华为的影子已经深度渗入汽车圈,并与多家车企合作。4月17日,华为与ARCFOX极狐品牌携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搭载3激光雷达量产车阿尔法S 华为HI版正式上市,被认为是华为的“第一款车”,华为进一步跨界入局智能汽车新赛道。

跨界造车炙手可热,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车市盘点

在高调“造车”后,华为已成为流量新密码,华为联手小康股份宣布造车,不仅让小康股份创下了数个涨停,更让这个陌生的品牌赛力斯广为人知。此前,赛力斯品牌一年才销售800台,然而与华为共同打造的智选SF5开售一周便创下6000个订单,智选SF5与华为品牌产品在线下门店一起售卖,热度不断攀升。

随着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软件定义汽车”让软件成为汽车产品力的重要筹码。而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生的软件技术开发优势,成为其“跨界造车”天然基础。在具备跨界造车的天然条件下,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互联网竞技新阵地。

跨界造车炙手可热,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车市盘点

今年,华为、百度、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纷纷入局“上车”,为车企提供智能解决方案,软件系统与硬件结合,将新一代的汽车更加智能。

目前,百度Apollo已经在起亚嘉华,新一代广汽丰田汉兰达、起亚智跑Ace、捷尼赛思G80、吉利博越X等车型上实现了前装搭载,并实现自主研发的车规级认证远场语音交互芯片“鸿鹄”,具有远场阵列信号实时处理、高精度超低误报语音唤醒等核心能力。

而不少互联网车企不仅仅停留在提供智能方案,更“激进”自主造车或投资造车。10月18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 29亿元投资入股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投资全部完成后,间接合计持有哪吒汽车16.594%股权,成为哪吒汽车第二大股东。

小米更是斥资100亿成立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将总部落户北京,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在“自研”快速推进的同时,小米不断扩大“造车”版图,在智能汽车领域频繁投资、收购多家产业链公司,壮大小米造车产业链。

跨界造车炙手可热,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车市盘点

飞黄腾达还是万丈深渊?

随着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巨头下场造车,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让传统企业也试图分一杯羹。

相比于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传统企业跨界造车则更加“简单粗暴”,靠足够的资本积累,以投资、并购等方式,直接单线切入造车行业。

此前风头最盛的恒大集团自从宣布造车后,便一路高歌猛进,以“买买买”的方式与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其纳入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朋友圈”。

恒大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用三年时间,投资450亿元,打造恒驰汽车。目前,“恒驰1”已经正式亮相,恒驰全系列产品今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恒大汽车广东、上海生产基地在今年投产,首期规划产能均为20万辆。

然而,跨界造车却并没有“买买买”那么简单。在一路高调造车后,还未上市任何一款车的恒大,未出手却遭遇滑铁卢,此前,恒大已经接触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恒大汽车部分资产。

这也意味着,汽车作为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行业,跨界造车并非人人都赚得盆满钵满。由于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期研发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恒大汽车一直处于“烧钱”阶段,截至去年末已累计投入 474 亿元,其中研发投入高达249 亿元。今年5月,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预计2021上半年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48亿元,亏损进一步加大。

跨界造车炙手可热,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车市盘点

但传统企业跨界造车的势头依然火热。五粮液选择直接投资37亿,新建凯翼宜宾智慧工厂,入主凯翼汽车打造首款新车“炫界”。5月,美的集团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公布三大产品线,专注为车企提供汽车零部件,专注自己的制造优势。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发布创维汽车品牌,将新能源乘用车产业作为“再奋斗三十年”的目标。

汽车的智能化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重构,进而形成一个全新且庞大的产业链,而正是智能化汽车的快速发展,为大量的跨界者提供了机会。新入局的造车企业并不意味着能完全颠覆传统车企的地位,两者协同发展合作将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活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记者】拱千舒

【统筹】郭小戈 邵玉梅

【作者】 拱千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