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很多小伙伴一直不明白,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共有4个支队总计才11000余人,怎么重建新四军后,人数就一下子变成了9万多人,这个多出来的8万多人是哪里来的呢?】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与中共联合抗日;日寇发动了7.7事变后,陕北的红军组成了八路军,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伟大的新四军
一、新四军刚成立时的兵力情况:
新四军刚成立的时候,共有4个支队
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有10329人。
新四军成立时的主要领导人
1.第一支队由湘鄂赣边的红16师及粤赣边、湘赣边及赣东北的红军游击队整编而来,下辖第一和第二两个团,总兵力2300余人,由陈毅任司令员。
2.
第二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南及浙南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下辖第三和第四两个团,总兵力1800多人,司令员为张鼎丞。
3.第三支队由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下辖第五和第六两个团团,总兵力2100多人,司令员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
4.第四支队由原鄂豫皖红28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等部改编而成,下辖第7、第8、第9和手枪团共4个团,总兵力3100多人,司令员为高敬亭(后为徐海东)。
所以说,新4军名义上是一个军,我们也常把八路军、新四军并列,但新四军其实是很弱小的,它连八路军最小的师129师都不如(129师成立时有13000多人),它所辖的团,全都是不到1000人的小团。
当然,秉承着只要活着就要大力发展的方针,新四军成立后也快速地成长着。
到皖南事变时,新四军实际上已经分成了三个部分:由陈毅带领东进苏南的第一、二支队,又称江南指挥部;第四支队裂变发展成徐海东的第四支队、罗炳辉的第五支队和彭雪枫的第六支队,加上第二支队渡江北上的第4团改编的苏皖支队,合称江北指挥部;在皖南是军部直接领导下的第三支队和军部直属部队。
军部直接领导的人员约9000余人,江南指挥部和江北指挥部合计人员约16000余人。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二、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规模比原来的新四军还要大上4倍,以此来强力地反击国民党!
江南新四军所占据的地方与陕北、山西等传统上军阀占据的地区不同,这里一直是蒋介石的心脏地区,所以蒋石宁可冒天下大不韪,也要决心把江南新四军消灭。
皖南事变纪念碑
新建的新四军,总共有第1~第7师。
1、第1师,师长粟裕。第1师由原来的新四军第1支队和第2支队合编而成,下辖 3 个旅,8个团,
总兵力当时有11000余人
。这个师实际上是新四军最核心最精华的部队,其作战范围为苏中。
2、第2师,师长张云逸。第2师是徐海东指挥的第4支队,全师总兵力在18000人左右。它的作战范围在皖东,津浦铁路东、西两侧。
3、第3师,师长黄克诚。第3师由八路军344旅、新编旅和新四军彭雪枫一部合编而成,下辖3个旅,总兵力约为20000余人,作战范围为皖东北。
4、第4师,师长彭雪枫。第4师由彭雪枫部和八路军的一个旅合编而成,总兵力约15000人,作战范围为豫、皖、苏三省边界地区。
5、第5师,师长李先念。该师由武汉外围的游击部队整编而成,总兵力在15000人左右。作战范围在武汉周边的中原地区。
6、第6师,师长谭震林。第6师由新四军主力北渡后,留在长江以南的新四军余部发展而来,总兵力在8000多人,作战范围在苏南的南京、上海一带,对日寇的威胁、压力最大。
7、第7师,师长张鼎丞。第7师由活动于安徽境内长江沿岸的新四军、游击队合编而成,总兵力在5000人左右。作战范围为皖江一带。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
苏北新四军领导人
加上新四军的军部直属部队,新成立的新四军总共达到惊人的9.6万多人。
蒋介石听说新成立的新四军达到了9.6万人的规模,愣愣地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三、新四军重建后的人员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所属部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以及皖南突围的部队,主要是第一师、第二师、第六师、第4师一部,约5.8万人。
其二,是八路军的一部分南下部队,包括黄克诚的部队,罗炳辉一部、李先念一部、徐海东一部,总计约有20000多人。
其三,是新四军各地又发展起来的地方部队整编而成的部队,主要是第5师、第7师,人数约在15000人左右。。
之后,新四军就开始了新的伟大的征战,在华中、华东战场上大放光彩,直到1947年1月,新四军的番号才彻底走入历史。
你很少见到的新四军的军旗,它原来是这个样子
【结束语:新四军是一支伟大而光荣的部队,它从小到大,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永远牢记它的光辉事迹,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