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大约在13世纪,墨西哥的玛雅人被阿兹特克人取代,可可豆成为该国货币的等价物。
当时的价格,几颗豆子就可以买到一只肥硕的兔子,100颗可可豆可以买到一个强壮的奴隶。
当时的人们,认为可可豆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食用了以后,会产生神奇的幻觉,所以,都想找机会,品尝一次,很难找到一个人,没有尝过可可豆的。
当时的可可豆饮品,没有今天精致的制作,没有诱人的香味和浓郁口感、没有明亮的外表、精美的包装,更没有大众都能接受的甜美味道。
然而,可可豆加工的产品,配上辣椒或者芥末之类的配料,具备特殊的诱惑力,具备神秘的仪式感。
所以,巧克力诞生的故事看上去像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冒险小说,充满了惊心动魄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曲折。
二、
巧克力起源最常见的经典版本:
“巧克力”一词来源于阿兹特克语“xocolātl”,字面意思是“苦涩的水”(nawatl xocolli“苦味”,ātl“水”)。
或者来自词语čikola:-tl,意思是“泡沫饮料”。
然而,在同时期的任何文本中,都找不到原语xocolātl,也没有历史具体文献记录佐证,它的存在是某位语言学家的假设。
巧克力的发扬壮大,源于欧洲资本的注入和工业技术的推进。
可可饮料从15世纪20年代就为人所知,并逐渐扩大流行范围。
到了17世纪,这种饮料在欧洲从冰冷变成了热饮,并且加入糖类调味剂。
甜的热饮,更柔和、更适口,尽管很受欢迎,但昂贵的原材料限制了巧克力饮料的普及率,当时,只有少数富有的人才能享用。
19世纪20年代,是一个质的飞跃,荷兰巧克力学家康拉德·约翰内斯·范豪滕(Conrad Johannes van Hauten)发明了从磨碎的可可中提取可可油脂的廉价操作方法。
可可脂容易凝固成块,由此人们发现创造了硬的固体巧克力,它更方便携带,方便使用,价格也有优势,所以,逐渐取代了欧洲的液态巧克力。
固体巧克力出现时间,英国人认为,第一块块状“瓷砖”巧克力是1842年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地区生产的。
法国人认为,一年前,就是1841年,法国糖果制造商让·皮埃特雷(Jean Pietre)已经发明了硬快巧克力。
1875年,瑞士人丹尼尔·彼得经过多次失败的实验,终于成功地在巧克力成分中加入了奶粉,得到了第一块牛奶巧克力。
不久之后,他的合伙人亨利·内斯特(Henry Nestle)开始生产这种产品。
四年后,另一位瑞士人鲁道夫·林特(Rudolf Lindt)第一次掌握了巧克力品质控制方法。
这些食品专家的成就,使瑞士糖果商长期成为巧克力生产主力军,时尚产品的倡导者,各种规则的制定者。
三、
有关巧克力的小知识:
——74克巧克力的平均脂肪含量为18g(约占总热量的55%),60克牛奶巧克力约含280千卡。
——越是昂贵的品种,含有的可可脂越高。
——可可制品中主要生物碱就是可可碱,由于巧克力在人体中的快速代谢,可可碱对人体的影响极小,所以,人们在吃巧克力,中毒的几率几乎为零。
——同时,可可碱是一种强毒素,它对许多其他动物可能造成致命的危害。
——可可碱对猫和狗的平均致死剂量,按照体重比例,是200至400毫克/千克体重。
——马和鹦鹉对可可碱也很敏感。
——巧克力的口味为苦味、乳制品味道、甜味和咸味。——巧克力的颜色分为黑色、褐色、白色、红宝石色和绿色。
(部分资料来自格林.阿格罗公司грин-агр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