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在许多抗战影视剧中,将八路军的打法拍成了套路:

选一段地势险要的山谷,在山梁上一趴,等到日军通过,便击其中路、前后封堵,冲锋号一响,打完收工。

而真实的历史中呢?情况也差不多。

八路军执着于山地作战,实际上是个没办法的办法。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机动能力,与日军从来都不是一个水平——

毕竟两条腿再能跑,也比不过四个轮子。

正因如此,在1937年9月到11月间,毛主席曾连发6条电文,严令八路军各部坚持山地游击战,目的就是要利用崎岖蜿蜒的山路,强行抵消日军的机动优势。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八路军山地伏击

然而,要进行山地伏击战,需要一个最大的前提——

那就是日军得进山。

日军并不是傻子,在山地中连连吃亏后,他们一边固守各条交通要道,一边严密控制各类物资向山区流入,没有绝对优势兵力,绝不进山半步。

这套招数虽然阴损,但确实有效:

山区有限的物产,不可能长期负担军队供应,八路军想要发展壮大,势必要走出山区,到平原上开辟根据地。

这就意味着,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没有汽车和火炮的八路军,要与摩托化装备的日军正面碰撞。

这种仗到底该怎么打?且看智将

陈赓

给出的答案。

看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衔笔书史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陈赓大将

1939年初,八路军129师师长

刘伯承

有些焦虑。

自从去年趁日军支援徐州、兵力空虚的当口挺进冀南以来,129师就成了华北日军的眼中钉。

1939年1月7日,日军从正定、邯郸、邢台等地抽调了3万余人,分兵11路,在飞机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129师压了过来。

兵力如此分散,原本是兵家大忌,但日军仗着火力和机动的巨大优势,反倒逼得129师只能且战且退、处处受挫。

要说日军的打法,实在是没什么新鲜的,无非是

“飞机炸、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

,整个就是一简单粗暴。

可就是这种“一力降十会”的打法,在平原地区却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到1939年2月初,日军已经占领了冀南中心区域的所有县城,再打不开局面,129师就只能退回太行山了。

刘伯承思虑良久,却总找不到合适的应对方案,只得命令各部队在坚持游击的同时,注意保存实力,不要与日军硬碰硬。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抗战时的刘伯承元帅

正当刘伯承头疼的时候,386旅旅长陈赓来了。

刚一坐下,陈赓就发起了牢骚:

“鬼子也太嚣张了,仗着卡车小炮,一见到咱们的队伍就穷追不舍,这摆明是欺负人嘛!”

刘伯承瞅了瞅陈赓,没做声。

对这位鬼精鬼精的老部下,刘伯承太了解了,他这一顿牢骚之后,必有下文。

果然不出刘伯承所料——没过一会儿,陈赓便神神秘秘地凑了过来:

“师长,我看是不是可以利用小鬼子的这个特点,搞他一下?”

刘伯承眼睛一亮:

“你想怎么搞?”

“老办法,打伏击!”

在129师,甚至在整个八路军中,陈赓组织伏击战的本事,也是名列前茅的——

一年之前,陈赓率领386旅在38天内连打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3场伏击战,每一仗都精彩绝伦,就连国军将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称386旅是“神兵天降”。

但平原毕竟不比山地,尤其当时正值寒冬,冀南平原上一片荒芜,部队隐蔽相当困难,想要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难度非常大。

刘伯承沉吟片刻,抬起头注视着陈赓,问道:

“有把握吗?”

见刘伯承如此严肃,陈赓也收起了挂在嘴角的笑容,郑重其事地答道:

“请师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神头岭阻击战:战士们进入阻击阵地

在返回旅部驻地的途中,陈赓一反常态,没有与警卫员说说笑笑,而是望着茫茫荒野,陷入了沉思——

早在2000多年前,《孙子兵法》便写道: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

,特别是在敌我战力极不对等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利用地形抹平差距,就成了打好这一仗的先决条件。

于是,陈赓在回到旅部之后,第一时间便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在通报任务的同时,也给他们下达了命令:

寻找一处合适的伏击阵地。

没想到,指挥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说道:

“旅长,这地方到处一马平川,像过了碾子似的,恐怕不好找啊!”

见指挥员们提不起精神,陈赓虎起了脸:

“人是活的,地是死的,想吃猪肉,还怕找不到杀猪场吗?!”

别看陈赓平日里笑嘻嘻的,当真发起火来,还是相当吓人,一众指挥员连忙噤声,连大气都不敢喘。

过了半晌,陈赓放缓语气,说道:

“在这里,咱们初来乍到,许多情况都不清楚,要注意多向当地的老百姓请教,他们才是咱们的老师......”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陈赓与周希汉

陈赓提出的办法果然有效——几天之后,副旅长

韩东山

和参谋长

周希汉

兴冲冲地赶回旅部:

“旅长,地方找到了!”

陈赓精神一振,连忙问道:

“在哪里?”

周希汉一边展开地图,一边说道:

“我们找了不少老农民打听情况,目前看来,这里最合适!”

陈赓低头一看,周希汉指向的地点,名为

香城固

(今河北邱县香城固镇)。

在周希汉的带领下,陈赓急匆匆地赶到了香城固村。当他站在村口,一处天造地设的伏击阵地,便在他的眼前铺陈开来——

香城固村的西北面,是老沙河的故道。自从多年前老沙河改道之后,这里只剩下了一块洼地,仿佛一个巨大的沙坑,四周长满了沙柳和野枣树,当地老百姓都管它叫“转向湖”、“迷魂阵”。

在这个“沙坑”的西面,有一道长达数里的沙土岗,居高临下,俯视着整块洼地。而“沙坑”的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则是一个叫做庄头村的地方。

沙土岗、香城固和庄头村,正好组成了一个天然的钳型阵地,将这块洼地夹在了中间。

看着这块天造地设的伏击阵地,陈赓乐了:

“好!这真是块好‘杀猪场’!”

有了“杀猪场”,找“猪”就容易多了:

香城固往北不远处,就是威县县城。

这是日军补给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由于日军兵力分散,只有日军第10师团40联队的一部分驻守在县城,并且周边县城日军兵力并不强,是个理想的对手。

所谓“狮子搏兔,必用全力”,虽然日军人数不多,但陈赓依然相当重视,派出了

新一团、补充团和从344旅加强过来的688团

参战,并制定了一套极为周密,又满是“陷阱”的作战方案——

作为曾经的中共特科成员,他一向乐意给敌人安排些“连环计”......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把守城墙的日军

1939年2月8日深夜,威县县城东门外,突然响起了爆豆一般的枪声。

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跳起身来,慌慌张张地跑上城墙,开始盲目地扫射。

可没打多久,日军就感到奇怪了:

八路军的火力不仅不强,射击准头也偏得离谱,能打中城墙垛的子弹都寥寥无几,攻击只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便匆匆撤退了。

第二天一早,流言便在县城里传开了——

“听说昨天晚上攻城的,是386旅的补充团!”

“啥叫补充团?”

“咳,就是些新兵蛋子,没摸过枪的那种!”

......

听说了流言后,日军简直要庆祝:看来八路军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了,我们马上要胜利了!

正当日军额手称庆时,第二天深夜11点钟,东门外竟然又响起了枪声。

又一次被搅了好梦的日军恼火了,有些胆大的甚至冲到了东门外的工事里,打算好好教训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八路军新兵。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在城墙外,日军往往会堆起这样的沙袋工事

日军怎么也没想到,被教训的居然是自己——

这天晚上的八路军攻击凶猛、枪法奇准,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有炮!

原来,这一天晚上攻城的,已经不是补充团的新兵,而是由团长

韦杰

亲自率领的688团第3营,不仅配有2门82迫击炮,还有团重机枪连的2个排负责火力支援。

仅仅半个小时,日军在东门外便丢下了20多具尸体,剩余的残兵败将连滚带爬地逃进了城内,死死关上城门,再也不敢露头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386旅旅部,陈赓开心地笑道:

“好了,我们就等着小鬼子来‘报复’吧!”

不出陈赓所料,2月10日一早,感到受了愚弄的日军出动了200余人的一个加强中队,在一名大队长的带领下,分乘8辆卡车,还拖带着3门火炮,咬牙切齿地出城扫荡了。

得知敌人被引出了城,陈赓不慌不忙地下出了第二步棋——他当即打电话给688团团部:

“按照预定计划行动!”

当日军车队行进到县城南部的一个名叫南草厂的村子时,隐蔽在树林里的688团骑兵连突然冲了出来,长短枪一起开火,对着带头的卡车就是一轮齐射。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当场把坐在驾驶室里的日军大队长打成了重伤。当日军手忙脚乱地跳下卡车准备还击时,骑兵连长一声唿哨,众人纷纷拨转马头,向着香城固方向绝尘而去。

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闷棍,日军更是火冒三丈。接过指挥棒的中队长

安田

狂呼乱叫,带领着车队一路追了过来。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八路军骑兵

追出十几里地之后,安田突然发现,前方的八路军骑兵东一转、西一拐,就不见了踪影。气炸了肺的安田只得命令车队停下,派出几名尖兵四处搜索起来。

可这几名尖兵还没走出多远,在公路旁的树林里,神出鬼没的八路军骑兵又钻了出来,一阵排枪射来,几名尖兵就地了账。

按照《三国演义》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安田应该知道,这种若即若离的打法,背后多半有诈。但在这一天,怒气值拉满的安田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他当即命令车队冲下公路,要与这群八路军骑兵拼个你死我活。

但当日军车队开下公路,冲进那块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洼地后不久,安田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沉积了不知多少年的河沙,如同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住了车轮,任凭司机怎么猛踩油门,卡车就是一动不动。

就在安田命令士兵推车时,旁边的香城固村里,突然冒出了上百道致命的火舌,把率先下车的几十名日军打成了筛子。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正在伏击敌人的八路军战士

要说安田也算是久经战阵,虽然遭到了伏击,却并不十分慌张。他一边组织士兵依托卡车还击,一边命令炮兵迅速将火炮就位,开始向着香城固村猛轰。

在安田的固有印象里,只要他们的炮兵参加战斗,八路军就是再顽强,也得暂避锋芒。于是,当硝烟散去后,他挥舞着军刀,命令士兵向香城固村发起冲锋。

然而,安田又一次失算了。他不知道的是,在这里埋伏的688团1营,已经在村子里呆了3天了。在这3天里,这些战士们只做了一件事——

修工事

在坚固的工事面前,日军的小口径火炮再也威风不起来了。安田连续组织了3、4次冲锋,都被劈头盖脸地压了回来。

见正面冲击无效,安田又生一计,他命令两个小队向香城固东北方的庄头村发起进攻,想要对香城固的侧翼发起攻击。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日军

然而,这两个小队刚刚跑到庄头村附近,就迎面撞上了早已埋伏在这里的386旅补充团。

前文虽然说过,补充团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但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

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陈赓竟然将整个补充团都塞了进去!

以两个小队进攻依托工事的一个整团,就算日军人人天照大神附体,这仗也没法打。没过多久,这两个小队就扔下一地横七竖八的尸体,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洼地。

见侧翼冲击无望,安田只得收拢队伍,一面组织顽抗,一面命人迅速将陷得不深的几辆卡车弄出来,准备向北撤退。

得知日军要跑,坐镇中军的陈赓祭出了他最后的“杀招”——他一边命令部队集中火力摧毁日军卡车,一边抓起电话,斩钉截铁地说道:

“许副旅长,马上行动!一个鬼子也不许跑出去!”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许世友上将

在我军军史上,论及作战时的勇悍刚猛,

许世友

大概率是排在最前面的几个名字之一。

八路军挺进华北后,正在延安学习的许世友急得火烧火燎,三番五次地找毛主席请战,说什么也要上前线打鬼子。

1938年,毛主席终于批准了许世友的请求,命令他到386旅担任副旅长。

然而,当许世友来到386旅报到时,正赶上386旅转战冀南。几个月下来,路跑了不少,仗却没打几次,让许世友颇为不痛快。

许世友的心思,陈赓自然一清二楚。于是,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他便将最为艰巨的“扎口袋”任务交给了许世友。

与在山地堵截敌人不同,在平原上负责“扎口袋”的部队,往往没有工事可以依仗,而且敌人逃跑心切,必然更加凶残。陈赓将许世友摆在这个位置上,要的就是他敢于刺刀见红的杀气。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丁思林烈士

带领新一团埋伏在洼地西侧的许世友早就等得心焦手痒,当陈赓下达命令后,新一团团长

丁思林

一个没抓住,许世友便窜出了屋子,带领部队飞也似地向着预定截击位置冲了过去。

见许世友冲在了最前面,丁思林急得直跺脚,他一边小跑着跟上队伍,一边命令警卫员赶快把许世友拉回来:

“要是副旅长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可听见枪响的许世友,绝不是一两个警卫员能拉动的。赶到预定位置之后,许世友马上组织新一团就地展开,将日军的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见唯一的生路也已断绝,红了眼的安田竟命令日军向新一团防线发射了毒气弹。一时间,新一团阵地上浓烟四起,熏得人睁不开眼睛。

许世友见状,马上命令战士们向日军投掷集束手榴弹,用爆炸的气浪驱散毒气,同时组织兵力向日军发起反冲锋,以贴近作战的方式,阻止日军再次发射毒气弹。

新一团勇猛无畏的搏命打法,让安田彻底丧失了突围的信心。在他的命令下,日军向上空打出一连串绿色信号弹,向附近的日军据点发出了求援信号。

就在信号弹升空的同时,安田也听到了令他胆寒的声音——

伴随着嘹亮的冲锋号,688团骑兵连从沙岗上俯冲而下,雪亮的刀光飞舞,在日军中劈砍出一片片血雾。

而在骑兵连身后,无数的八路军战士也挺起了刺刀,呐喊着冲出工事,发起了召唤胜利的冲锋。

当脑海中一片空白的安田回过神来时,一匹骏马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还没等安田举刀反抗,马上的骑士已经迎头一刀劈下,直接送他下了地狱......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香城固伏击战中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

香城固伏击战,386旅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击毙日军250余人,生擒8人,缴获92式步兵炮2门,山炮1门,轻重机枪6挺,各型子弹3万余发......在这块“杀猪场”里,着实地杀了一口“肥猪”。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一向是我军发展壮大的法宝之一,而香城固伏击战,更是为八路军平原伏击战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的范本——在陈赓提交给129师的战斗报告中,明确列出了平原伏击战的原则:

1、选择适当的伏击区,须在敌人必经之路,且有利于我隐蔽和展开、不利于敌人展开的地形;

2、村落即是平原上的山头,须依托村落构筑坚固工事;

3、适时诱敌深入,应摸准敌人心理,并注意开展相应情报工作;

4、不可将伏击战打成防御战,要先敌开火,勇猛攻击,挫敌锐气......

陈赓精妙的指挥艺术和深刻的反思总结,不仅得到了刘伯承的高度评价,还为毛主席制定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参考——在香城固伏击战结束2个月之后,毛主席向八路军各部发出指示:

“根据抗战以来经验......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毛主席发表讲话

香城固伏击战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了80多年,但当我们回望这场战斗,不禁还会为陈赓大将指挥若定的风采所倾倒,为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雄姿而感动......谨以此文,向陈赓大将和所有八路军战士致敬!

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