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为雍正心腹,大将军年羹尧、两江总督李卫,为什么下场迥异?

年羹尧和李卫都是出身于四阿哥胤禛王府粘杆处的人,在没有出名之前,两人还是经常在一起喝酒玩乐的朋友。谁能想到呢,两人后来都随着四阿哥的发达而发达了,年羹尧的官做到了川陕总督、大将军王,而李卫也做到了两江总督、尚书。

更没有人能想得到的是,这两个人的下场,又是完全迥异,一个身首异处、一个死后也极为荣耀。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经常给出我们智慧,但可惜的是,还是有无数的人在不断地重复着年羹尧的悲剧。

同为雍正心腹,大将军年羹尧、两江总督李卫,为什么下场迥异?

雍正

一、年羹尧能当上大将军王,不全是靠四阿哥胤禛,也得益于九子夺嫡的几个阿哥之间的勾心斗角,所以他对胤禛的忠诚有点三心二意;这正是他后来悲剧的根源。

1.年羹尧首先站队的政治路线出了问题。

在康熙的九子夺嫡中,老八本来是最有希望的一个,时人称八贤王,在朝野都有着广泛的支持基础。

精明的老八,大力举荐了老四的人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再安排老十四举荐年羹尧为川陕总督。这着棋下得实在好,一方面挖了老四的人消弱老四,另一方面厚植了自己的力量,加法减法一齐算。

问题的关键是

年羹尧,作为老四的人,他本不该接受老八和十四的推举,可他就接受了;接受了就算了,他还没有及时向老四汇报。

同为雍正心腹,大将军年羹尧、两江总督李卫,为什么下场迥异?

年羹尧杀伐果断凶狠毒辣,正是带兵的好手

2.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结党擅权、擅作威福,不懂得低调不加强政治素养,这是他悲剧下场的必然。

雍正上台,并不是没有给年羹尧机会。

但是大将军王年羹尧战功越大,他就越来越恃宠而骄、飞扬跋扈;他还结党擅权大肆举荐官员,擅作威福;骄奢淫逸,君前无人臣之礼。

同为雍正心腹,大将军年羹尧、两江总督李卫,为什么下场迥异?

二、一个不同的李卫,永远甘当忠心的奴才。

与年羹尧相比,起步晚的李卫一直跟着雍正当差。随着雍正当了皇帝,李卫也小鸡小犬地升了天,从一个小跟班一直做到两江总督。

同为雍正心腹,大将军年羹尧、两江总督李卫,为什么下场迥异?

李卫

李卫之所以得到雍正的看重,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

1.他是一个能臣,在两江总督任上,为雍正聚集的大量的钱财,保证了西北用兵的后勤需要,这是第一功。

2.李卫眼中只有雍正一个人,任何其它人只要有违法的、不忠诚的事,李卫都敢冒死举报,这是维护雍正王朝的又一根本做法。

3.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当然,他也为皇帝做过不少不为人知的脏活,但他从来不说,让皇帝深为放心。

这样一个又红又专的能臣,怎么可能不受到重用呢?

乾隆三年李卫病逝,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三、雍正

赐死年羹尧,竟然让李卫去监督,有没有警告李卫的意思在里面?我认为是有的。

年羹尧在大将军王的位置上所作所为,雍正自然不可能一直容忍。

所以西北的战事一结束,心胸狭窄的雍正就开始操纵大臣们上书弹劾年羹尧,把自己的这个小舅子逐渐地赶上了绝路,最后赐死在杭州城门吏的位置上。

赐死年羹尧的任务,雍正还是让李卫去完成的。

雍正赐死年羹尧为什么派李卫去呢?

我认为应该是有这么两条理由:

1.年羹尧知道雍正的秘密太多了,这些都不能外泄出去,只有李卫才不会泄露。2.对李卫也是一次正面、反面的忠诚教育。

同为雍正心腹,大将军年羹尧、两江总督李卫,为什么下场迥异?

年羹尧

同为雍正心腹,大将军年羹尧、两江总督李卫,为什么下场迥异?

结束语:李卫和年羹尧同为雍正的家臣,两人走上了不同的结局,应该说年羹尧完全是咎由自取,李卫的为人做事的格局自然要高过年羹尧。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时候并不在于个人能力有多强、文化水平有多高,关銉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情商来判明你的主子是谁、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主子的关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