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中秋节已成为中国的法定假日。在满月的那一天,人们可以放下工作,享受家庭团聚的喜悦,这是一个已经持续了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并在其悠闲的假期中重新出现。年月相仿,中秋节种类不同。在档案的帮助下,作者试图探索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个特殊节点的中秋情况,从中看历史的原始面貌,与社会变迁的对比,以显示档案"明镜"的效果。
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禁止生产和销售月饼
1937年8月,日军占领了中山县属的荷高坝岛,此时,中山开始沦陷。到1941年,中山已经沦陷。沦陷期间,国民党中山县政府流亡到鹤山县沙坪,控制着中山县第二、第三、九区的部分地区,王伪县政府在日本军队的支持下控制了中山的大部分地区。
战争,国家解体,中秋团聚已成为成千上万人的奢侈品。从中山现存的民国档案来看,这一时期与中秋节有关的历史资料只是1940年9月鹤山县政府出具的几份文件。中秋节是9月16日。9月6日,鹤山县20多个组织和团体代表召开纪念"九一八"及中秋节保护活动的筹备会议,会议通过了《鹤山县中秋节保护活动实施办法》。措施规定,在中秋节(9月15日至21日)期间,各种组织、学校、公务员、学生和商界人士应捐款,全部用于生产今年的冬装。同时,该县禁止在中秋节开展不必要的送礼活动,禁止悬挂照明,违者对捐赠棉质服装的处罚,禁止销售月饼,"以救赎为目的"。
1949年:在黎明前夕,对"黑帮"实施了禁烟令
1949年10月30日,中山解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山县政府仍在苦苦挣扎。10 月 6 日是中秋节, 5 日,县政府向县民警发出指令,要求军警在 10 月 6 日、 7 日两天加强警戒,小轩全体人民不得燃放烟花、孔明灯,除防火外,更要反(共产党)趁机活动, 违者除对调查方责任外,警察和装甲部队首长将受到严厉处罚。然而,历史的潮流是浩瀚的,国民党当局正死心塌地地地成为气候。从10月12日起,国民党中山县民警纷纷叛变,30、解放军两大纵队和广东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和武贵山基地军民师在中山石岐宣告解放。
1955年:食物定量中秋国庆节
1955年的中秋节于9月30日举行,与国庆节有关。今年,列入《中山市报》的"大事"有11个,包括召开全县首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职工文化宫开幕、全县首批入伍877名应征入伍者。最著名的事件是毛泽东主席的著作《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该书受到中山县第一农产合作社主任梁祥生的称赞,"我担任大学校长的经历"和"中山省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那一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食品配给,即实行食品券,根据食品供应量发放食品券。
1955年8月5日,国务院通过了《市政食品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在以大米为主要食品的地区,特级重体力劳动者每月供应45~55公斤食品,平均不超过50公斤,平均不超过32公斤;器官、团体工作者、公私营企业工作人员、店员等精神劳动者每月24~29公斤,平均不超过28公斤;居民和10岁以上的儿童平均年龄在22至26斤,平均不超过25公斤;6岁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体重为16至21公斤,平均不超过20公斤;3岁以上6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超过13公斤;3岁以上的儿童平均不超过7公斤。
《办法》还规定,居民和农民工应当购买市政熟食业销售的挂面、切面、米粉、年糕等食品券,糕点、枣、汤等食品不得购票。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糕点,甚至米饭、汤圆等食物都是用门票购买的。月饼是糕点,因此必须用票购买。据老人介绍,买月饼的门票是特发的,不需要每月购买定量食品券。

1955年9月,石岐市商务局同意增设一份惠兴派楼,用于月饼销售(中山市档案馆)
尽管食品供应收紧,但中秋节和国庆节都列在政府的议程上。据1955年9月27日(1955年8月12日)第四版《粤中农农日报》报道,"向居民供应大量物资庆祝中秋节和国庆节"报道,国营商业部门供应的节日物资比去年同期多,主辅食品增幅较大,如广州猪肉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1%, 鸡肉比往年增加了三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2%。中山的工商业经营者不愿意落后,比如位于新文西路23号的惠兴蛋糕为了扩大月饼的销售,在太平路南昌蛋糕店多设摊位卖月饼;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中山1955年的财政收支低于1954年和1956年,但职工年人均工资为410.79元,超过1954年的365.44元和1956年的401.19元。
1955年9月27日(农历新年8月12日)广东农民日报刊登的中秋节报道(中山市档案馆)
20世纪60年代:"文革"中秋风俗成"四老"
与1960年代中秋节有关的茶中山市档案馆档案很少,只有少数是1965年之前的。例如,1960年9月20日,县人委发出一封信,号召国庆中秋两节补餐、出口工作,确保石岐、广州人民和港澳同胞在节庆期间吃到适量的配菜,并强调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1962年8月,石岐镇人民委员会在一份关于月饼价格的文件中列出了各种月饼的零售价,最贵的莲蓉蛋黄月饼,每块0.65元,最便宜的豆肉月饼,每块0.32元。1965年8月,县粮局出具了发放节日汇款细面粉的文件,规定中秋国庆节海外汇兑精品面粉按标准每百元汇款供应一磅半,共1万斤,由于数量有限,只能向海外华人家庭供应。
1966年6月20日,中山开始"文化大革命"并开展"破烂",作为传统的民间节日,中秋节如"四老"和"革命"落下,再加上经济困难,"文革"时期的中秋节没有"节"的月亮。在1966年至1969年的档案中,没有发现中秋节的参考资料。
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起飞前的沉默
1978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点前夕,中秋节人过得怎么样?
中秋节是当年的9月17日。查一下1978年9月的《人民日报》,没能找到中秋节相关词汇,但很快将成为广东省党报《南方日报》的前线,在9月16日最后一版中处于不显眼的位置,发表了三篇与中秋节有关的文章,分别发表《省、民革命举办中秋珠江夜庆》《广州在羊城举办中秋元宵展》 公历中秋节?
1978年中秋节,中山著名文化人于聚轩给我国著名收藏家、历史学家王桂琛先生写了一首诗(中山市档案馆)
据《中山市报》报道,1962年至1978年,中山职工平均年薪一直徘徊在498元(1963年)至580元(1977年)、1978年553元之间,与1965年持平,1979年突破614元,随后逐年迅速增长。这说明中山在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生活长期处于同一低水平,可想而知,1978年中秋节缺之不尽。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统计数字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988年:从县城到市月饼价格上涨和下降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中山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方级市,中山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47位。经过近10年的改革开放,中山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988年,中山市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6.9倍,职工年均工资2884元,是1978年的5.2倍;经济发展伴随着价格上涨,月饼的平均价格比1987年上涨了50%。根据中山某老牌食品厂1988年的月饼价目表,双黄莲花月饼每块4元,豆沙单黄月饼每块2.3元,价格分别是上述1962年同类品种的6.2倍和7.2倍。
月饼价格大幅上涨,但销量比1987年下降了11.26%。据市商务局分析,由于中央到地方各级禁止公款送礼,各级机关率先不送礼、不送礼,使月饼的销售量减少。
1999年:50岁生日结束时的中秋节快乐
1999年,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并欢迎澳门的回归。即使是喜事,也让中秋节(9月24日)更加充满欢乐的气氛。
在中山,人们的生活水平如芝麻花节高,职工年均工资12607元,是1988年的4.4倍。政府惠民政策陆续出台:1月,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改革,放宽落户条件,4月,实行社会医保IC卡服务,7月,提高失业救济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0,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5%, 9月向全市60岁以上发放"爱心卡",提供优惠服务,10月,将全市最低工资从每月350元提高到455元。
为庆祝新中国50周年,1999年国庆节假期由一天增至三天,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共计7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国庆"黄金周"。中秋节前后闲暇时间的增加,使节日气氛更加浓烈。全市商业系统以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中秋节和澳门回归等盛大节日为宣传契机,积极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推向市场,年零售额达3.29亿元,比1998年增长18.3%。商业零售额上升,但价格下跌。数据显示,1999年石岐市双黄莲花月饼零售价为每年9.25元,比1998年的9.7元下降4.6%,豆沙蛋黄月饼6.3元,比1998年的6.5元下降3.1%。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假期和更低的价格使得零售销售的增长成为合理的必要条件。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 中秋节放假
2008年,发生了一些事件: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遍地开花;纪念活动到处盛开;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遍地开花;纪念活动到处开花;纪念活动到处盛开;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遍地开花;纪念活动盛行;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遍地开花;改革开放30周年,纪震撼地球的汶川地震,引发了对万物大爱的汇聚;举办首届奥运会,激发高度的爱国热情;清明、端午、中秋节最早被指定为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回归百姓。
200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庆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08年起分别举办一天。2008年的中秋节是9月14日,加上一个双节假期,中秋节放假从9月13日到15日共3天。中秋节让这个以"团圆"为主题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可观的回报,游客有时间回乡,工人和农民有时间出行,商场欢迎更多的顾客,各种流通渠道一个繁荣。据悉,首届中秋节期间,中山出入境游客人数较2007年同期增长33%,该节日的设立为月饼的销售带来了商机,中山举办了首届中秋文化研讨会,探讨如何以月饼为载体弘扬中秋节传统文化。在"2008中国名月饼品牌推广活动"中,中山的月饼企业不负众望,有6家月饼企业荣获"中国名饼"称号,两家月饼企业两家企业荣获"知名月饼"称号。在上海举办的"2008中国月饼文化节"上,徐祥源等三家山地食品企业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月饼行业品牌"称号,绥香源月饼还荣获"2008中国月饼文化节金月饼"奖。
高文伟小兵
编辑:陈琳琳
审核:王健
终审判决:刘世东
资料来源: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档案局编纂,2013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