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刻就死,和下一刻仍然活着,其实是概率同等的假设,可是人们都只是为了活得更好而勤奋地积累钱财,巩固地位,经营感情,呵护身体,却对另一件同样可能发生的事置之不理。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希阿荣博堪布
人们总会抱着侥幸心理,觉得那些绝症、灾难什么的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可是,如果你去医院,看看那塞得满满的病房诊室,病患之众多一定会让你惊讶。而那些病人当中,一定有跟你年纪相仿的,或者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差不多处于同样的人生阶段,面对相似的压力和问题,如果他们被疾病击倒,同样的疾病为什么一定不会袭击你?其实那些病人在被查出疾病前,大概也都认为自己会比别人更幸运,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这种假设却是没有多少依据的。
一旦事实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便愤怒、委屈,一再质问:“为什么是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无辜的一个人。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态度:顺利的时候,沉浸在一厢情愿的假想中,相信一切都会如己所愿永远好下去,任何变故,都是意料之外、难以接受的。
然而,这种态度既不能留住美好的时刻,也不能阻止变故的到来,只是让我们脆弱而固执己见,以至于再大的变故也很难让我们警醒:是否一直以来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太片面,对待无常太过草率、自负了?
除了因病而致的死亡外,每年因为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作生活里种种意外而丧命的人,也很多。仔细想想每个人日常每一天的生活,说“危机四伏”其实一点儿也不过分。
下一刻就死,和下一刻仍然活着,其实是概率同等的假设,可是人们都只是为了活得更好而勤奋地积累钱财,巩固地位,经营感情,呵护身体,却对另一件同样可能发生的事置之不理。一旦死亡降临,有什么能给我们以救护和依靠呢?钱财、地位、感情、身体这些,能帮上多少忙?
——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我们的心灵是一亩田,播种什么、收获什么。现代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却让我们的心田前所未有地干涸荒芜,拥有得越多,越浮躁空虚。《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结合传统禅修方法,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以正确的方法去实现身心轻安,像一盏灯,指引我们发掘内心的安乐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