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宋恶斗:外甥孔令侃阴招连连欲扳倒娘舅宋子文,结果反被收拾!

亲父亲兄,争权夺利,可以残酷恶劣到何种程度?

司马迁在《史记·韩长孺列传》的感慨之语让人不寒而栗。司马公说:”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

千百年来,世事在变迁,不变的是人性,善很脆弱,恶很顽固。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这已是后世含蓄客气的说法。实质上,自有权争的那一天起,卧榻之侧,管你是怎样的父子,管你是怎样的至亲,揭下那一层伪装,那一层皮,都是互相撕咬,欲置对方于死地的虎狼。

大概是受到了司马迁《史记》的影响,民国时期,曾有人以虎狼之争来比喻四大家族中孔家与宋家的关系,更有人进一步模仿司马公直言:”虽有娘舅,安知不为虎?虽有外甥,安知不为狼?“

娘舅为何人?

当然是宋家掌门人,宋霭龄的弟弟宋子文。

外甥又为何人?

自然是孔家第二代,孔祥熙、宋霭龄的大儿子孔令侃。

虎狼之说,若非夸大其辞,背后必有至黑的真相。咱们不妨揭开黑幕,深入下去,一探究竟——

孔宋恶斗:外甥孔令侃阴招连连欲扳倒娘舅宋子文,结果反被收拾!

从本质上讲,自蒋介石崛起后,孔宋两家的权力落脚点都在财政金融领域,一个卧榻,两家竞争,这一点决定了孔宋两家的争斗不可避免。

起初,宋子文凭借先入为主和哈佛大学毕业的优势,很长一段时间是压过孔祥熙一头的。蒋介石在南京开府后,宋子文当仁不让,先后出任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后又兼行政院副院长,妥妥的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金融首脑。反观孔祥熙,从工商部长到实业部长,表面上似乎居于部长高位,但在当时民生凋敝、经济萧条的国情下,他所占据的其实是无足轻重的清水衙门,中看不中用。

那一时期,孔家人很郁闷。在他们看来,无论是蒋宋联姻,还是蒋介石定都南京,孔家尤其孔夫人宋霭龄都是助力最多的,而宋子文则是个不冷不热的反对派,”不劳而获“的受益者。按说,如此踩着孔家的肩膀上位,宋子文理应知恩图报,照拂孔家,然而现实却是另一番模样,对于孔家,宋子文不但无从表示,而且对孔祥熙主管的工商与实业多有压制之举。

在权力面前,宋家首先被视为白眼狼,孔家又绝非善类,由此,两家的龌龊恶斗便开始了。

对于孔宋两家的争斗,蒋介石的心理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鹬蚌相争,对他的独裁有利;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始创阶段,启用宋子文这样的干才对时局有利,纵使内心更倾向于一向”唯命是从“的孔祥熙,但为了大局也只能暂时隐忍下来,让针对宋子文的子弹先飞一会儿。

宋子文掌握财政金融大权时,锋芒的确很盛。他不但有抱负,有主张,有野心,而且胆大妄为,常有突入蒋氏禁区的举动。那时候,蒋介石还有许多敌人,还有许多的仗要打,因此需要大把的军费,可在钱这个问题上,蒋介石不仅要钱难,而且经常还要忍受宋子文的携钱自重。

另外,作为独裁者,蒋介石一向不容中枢文臣染指武装,结交军人。但宋子文掌权时却根本不甩蒋介石的这一忌讳,他不仅与东北军张学良素有深交,与粤桂军人勾勾搭搭,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办起了私人武装——税警总团,甚至与戴笠的特务系统也打得火热。戴笠就曾毫不隐讳地向手下吹嘘宋部长性格豪迈,”很有气魄“!

宋子文之所以敢如此嚣张,除了性格豪迈,还有一点,那就是他自视甚高过了头,觉得国民政府财政金融这个大摊子,只有他才能支起来,玩得转,换了他人,即便是孔祥熙,统统是不灵的。

从这个角度讲,宋子文绝非老练的政客,嚣张之时,他忽略了几点:第一、国民政府的黑屋政治太过污浊现实,他所培养的财政金融幕僚,效忠的是黑屋中的利益,而不是他这个摊主,没有了幕僚的共进退,再谈不可取代显然就成了”痴人说梦“;第二、此一时彼一时,始创阶段倚重你,守成阶段干掉你,这是残酷的真理,越是强横,越摆脱不了;第三、他的对手不仅仅只有孔祥熙一人,他的大阿姐宋霭龄居在幕后,发指示、”运筹帷幄“,更加地难以对付。

孔宋恶斗:外甥孔令侃阴招连连欲扳倒娘舅宋子文,结果反被收拾!

孔祥熙则不然,如同他的字叫”庸之“,此人对待蒋介石,不仅始终以庸示忠,而且能够主动为蒋分谤,勇背黑锅。

说到孔祥熙对蒋的以庸示忠,逢迎谄媚,孔官邸秘书处秘书夏晋熊曾回忆:从未看到或听到孔对蒋的决定有所违拗;侍从室送来许多密封的额外支付命令,孔无不照办。宋与蒋之间不能处好,就是缺少这一套。

公事无不奉命,私交方面,孔祥熙更有自己的底线、座右铭——尽可能地不与军人接触。用孔二小姐的话来说:院长(孔祥熙)不结交军人,怕的是委员长吃醋。

据说,鉴于孔祥熙的特殊身份,国民党的一些元老派及CC系分子曾有心联孔以壮大权势。孔身边的谋士亦献计献策:乘机结合这些力量,可培植党羽,巩固势力。而孔祥熙呢,则不以为然地答以:”我们今天完全是由蒋先生的支持而上来,蒋哪天不相信我,我哪天就滚蛋!联合这班人有啥道理?“

正是由于宋刚孔庸,到了1933年,蒋介石见大局已定,于是不再隐忍,一脚将宋子文踢开,然后扶孔祥熙上位,接任了财政部部长兼行政院副院长。

作为后来居上者,孔家对权力的理解是相当现实腹黑的,在孔氏夫妇看来,宋子文虽然丢了高位,失了势,但他的资历、威望、能量尚在,这就决定了他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而要杜绝这种不利,孔家除了要紧紧跟随蒋介石,还须在另一点上下功夫,那就是即便不能彻底灭了他这个皇亲国戚,也要尽可能地废了他。

作为昔日高傲的掌权者,面对失败,宋子文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面对威胁,他当然更不会缴械投降,坐以待毙。

于是,一场双方都在暗寻机会,都在暗自发力的博弈在两大家族之间上演了。

1936年西安事变突然爆发,让一向跟张学良交好的宋子文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宋子文亲赴西安,斡旋调停时,蒋介石曾向他许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先由他与孔祥熙一起成立过渡政府;三个月后,再由他出面组织抗战内阁,全面负起抗战救国的责任。

得到蒋介石的许愿,宋子文原以为自己成功掉孔祥熙,实现了卷土重来。然而,现实很快抽了宋子文一记响亮的耳光,他忘了政治从来都是充满谎言的,过河拆桥是老蒋的一贯伎俩。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宋子文一直在摩拳擦掌地期待着,然而过了一年,平津沦陷了,上海沦陷了,南京沦陷了,过渡政府仍是一句空话。

更让宋子文感到愤愤不平的是,1938年1月1日,武汉方面传来消息,国民政府行政院改组,孔祥熙以调停西安事变有功居然升任了行政院长,与此同时,他依旧还兼任着财政部部长及中央银行总裁的职务。更不可思议的是,虚悬的行政院副院长一职,蒋介石宁肯赏给亲日派巨头张群,也不愿叫宋子文拿去,至于拥有实权的部长之位,那就更不用提及了。

对此,同情宋子文者曾有议论,有功者遭受冷落,无功者甚至有罪者居然升官,如此功过不分,黑白颠倒!这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

了解这段内幕的民国老人曾披露,遭受这样的欺骗与羞辱,宋子文内心里对蒋介石是鄙视的,但斗争的矛头他却对准了孔家。而这时候,孔家的二代已经开始进入政坛,比起老孔,小孔可谓是先天在老油里炸过的,娘舅有锋芒,外甥有的是滴着老油的暗刺,由此,孔宋两家的关系完全进入了壁垒分明的时期。

孔宋恶斗:外甥孔令侃阴招连连欲扳倒娘舅宋子文,结果反被收拾!

家族间争权夺利,孔家子嗣兴旺而彪悍,一度确实是个优势。据说,宋美龄因为没有亲生子嗣,很早就曾许愿孔家,不出意外将扶持孔家长子孔令侃登上部长的宝座。

宋美龄有这样的考虑,孔祥熙、宋霭龄更是有强烈的期许。事实上,早在孔令侃还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孔家即已经开始”悉心“栽培他了。在圣约翰大学,经孔祥熙布置,孔令侃时常以交通银行官董的身份,将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一部分公事拿到教室里批阅。

得益于家族的势力,除了早早地历练批办公事的经验和能力,孔令侃在圣约翰大学还办了一件”大事“,他仿效希特勒的纳粹组织,暗居幕后,组建出了表面为学术团体,实质是秘密政治班底的”南尖社“。

据孔令侃的圣约翰大学同学、”南尖社“成员邢铎回忆:这个组织初期吸收的只是一些同学,但后期吸收的社员已经包括政界、商界、金融界、教育界的各路神仙了;地区从上海扩大到南京、香港、重庆、广州、天津等地。初期,孔令侃没有出面,而是叫他在圣约翰大学的跟班出面主持,学术讨论只是它的虚假表面,蠢蠢欲动,计划掌权才是它的真面目。

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孔令侃向政界挺进的步伐迈得更是嚣张无比。孔祥熙利用手中的权势,给他特别挂了一个”财政部特务秘书“的头衔,然后在上海孔公馆设立了一个由他全权负责的财政部驻沪办事处,并暗仿蒋委员长的侍从室成立了机要、秘书、情报、总务、财务等组,各组骨干成员均是”南尖社“活跃分子。

据说,自从孔令侃当上这个”别出心裁“的特务秘书后,不但可以替孔祥熙签字画押当家作主,甚至还可以直接指挥财政部副部长以下的大小官员。对此,时人曾有评价,小孔凭借乖张的头衔和驻沪办事处这样一个”孔氏侍从室“,既可以办理涉及国家财政金融方面的机密事项,又可借此熟悉政坛内幕及公事,还可以借此联络各界名流,培养人望,夯实政治基础,如此一箭多雕,除了孔家,恐怕再无分号了。

比起其父,孔令侃一向自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热衷的是霸道,而非中庸之道,成为事实上的财政部“影子部长”以及中央银行“影子总裁”后,他在上海威风耍得厉害,凡是涉及财政部与中央银行在上海的一应大事,不走通他的路子,往往是要碰钉子的。即便是老娘舅宋子文出面,孔特务秘书同样不把他放在眼里。

1937年4月,孔祥熙以民国政府特使的名义率团赴英国参加乔治六世国王的加冕典礼。国难当头,财政部无人,蒋介石迫于稳定金融大局的现实需要只好亲嘱宋子文代为主持。

对于老娘舅,孔令侃一向不敬,并且时刻保持着警惕。孔祥熙走后,察觉到宋子文有趁虚而入的可能,孔令侃毫不客气,随即利用财政部驻沪办事处的名义,与老娘舅唱起了对台戏。

宋子文连老蒋都不放在眼中,外甥放肆,他岂能容忍,一个嚣张,一个强硬,一时间两军对垒,相互,所过之处闹得是乌烟瘴气。

说来真是可恨,在当时,孔宋两家为了各自的权势利益,只知道相互撕咬,全然不顾国家的危难。更为丑陋的是,上海沦陷后,孔宋两家非但没有幡然醒悟,相反是危难来得越重,窝里斗得越狠。

孔宋恶斗:外甥孔令侃阴招连连欲扳倒娘舅宋子文,结果反被收拾!

1937年11月27日,上海华界全部沦陷,租界已成为孤岛,宋子文与上海特别市市长俞鸿钧、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江湖龙头杜月笙以及金融界名人胡笔江、徐新六等人,搭乘法国“阿拉密司”号轮船离沪逃向香港。

到了香港,一个月后得知孔祥熙升任了行政院院长,宋子文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愤怒与失意之中。面对老蒋促其赴汉或者返渝,参与抗战大计的电报,宋子文先是冷冷一笑,接着便拿起球拍对手下人说:“我们去球场打球吧,国家的事,有他们去办,用不着我们了。”

毫无疑问,宋子文对老蒋的置之不理,既是一种透着不服的冷战,也是一种冒着酸气的叫板。在宋子文看来,老蒋要是真有诚意邀他赞襄战时大计,最起码应该先将国民政府驻香港的财政金融大权交到他手里。

然而,随着1938年年初孔令侃也逃到了香港,宋子文这才意识到他的想法太过天真乐观了。即便老蒋愿意,孔家也根本不容他以驻港最高负责人的身份染指权力。

别看孔令侃当时只有二十来岁,但讲到争权夺利的彪悍与阴狠,他的确不是一般纨绔子弟可以比拟的。刚到香港,他就以财政部“特务秘书”的身份发号施令,凡是从国民政府或者财政部发出的公事,必须先发给他的秘书,他批阅之后方可视具体情况转给“T.V“。

“T.V“这个称呼是孔令侃特意为宋子文起的绰号,轻藐之意,不言自明。

遭受这样的藐视和压制,宋子文在香港不止一次地发出怒吼,竖子狂妄,真是岂有此理。

面对娘舅的不满,孔令侃的反应可谓是既阴狠又毒辣。在他看来,一山不容二虎,要想独霸香港这座山头,捍卫孔家的权势,对宋家娘舅,必须先下手,下狠手。

于是乎,外甥“欲杀娘舅”的阴狠大戏在黑幕之中开始接二连三地上演。

1938年1月5日,孔令侃密电孔祥熙:

“院座钧鉴:密。(一)宋部长处邓勉仁妄出高价,兜揽军火,为粤桂张罗购买,似此不特货价涨高,买采又不集中,谨乞分电粤桂当局,谕令军火一律由中央代买,否则不发护照,以杜分歧。(二)此次钧座长院,宋部长谓人此妥协内阁也,并表示所以不长粤或部者,因财政当局觊觎中国银行云。职侃叩。”

孔令侃的这一密电,既是告娘舅的黑状,也是给老爹支阴招。密电中的”钧座“当然指的是四天前刚刚就任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宋部长“自然不是别人,正是娘舅宋子文。孔令侃的密电虽短,却紧紧抓住了两个敏感的问题,一是军火,二是组阁。

抗战以来,国民党的军火生意大都是通过宋子文向英美借款采购的,又因为外汇划拨业务一向归属中国银行,所以军火生意一直掌握在宋子文的手里。

为了争夺垂涎已久的军火生意,孔令侃使出的手段虽是个俗套,但却是屡试不爽的狠招。首先,他将宋子文的军火生意跟粤桂两系军阀挂上了钩,而且还是“高价兜揽”,很显然,这是踩着老蒋的大忌讳去的,孔令侃将此事捅出来,老蒋对宋子文必生新的猜疑与嫉恨;离间的目的达到后,孔令侃很是直截了当地向老爹建议,不妨趁此机会,利用行政院长的权势,一举剥夺掉宋子文的军火采购权。

蓄谋“虎口夺食”之后,孔令侃还觉得不够,紧跟着他又抛出“妥协内阁”一说,并且表示宋子文之所以不配合当局工作,主要原因是嫉恨老爹一直在觊觎中国银行,言下之意,孔宋两家早已对峙开来,这个时候,孔家越是“仁慈”,宋家越会变本加厉。

可以想象,在孔令侃的离间挑唆之下,孔宋两家的矛盾不可能不进一步激化,更阴狠的是,孔令侃深知此时的孔家,在政治上一向对老蒋唯命是从,宋子文诋毁孔家,就是诋毁老蒋,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蒋孔之间必会进一步捆绑在一起,而蒋宋之间也必将越走越远。

孔祥熙接到这样一封密电,会做出怎样的动作,自然是不难想象的。大概是深知老爹行事一向中庸,”政治追杀“不是一把火就能解决的问题,仅仅过了三四天,孔令侃在1月9日至14日的一周时间内,竟又三次密电武汉,将有关娘舅的各种政治情报统统捅到了老爹以及老蒋的办公桌上。

孔宋恶斗:外甥孔令侃阴招连连欲扳倒娘舅宋子文,结果反被收拾!

1月9日,孔令侃密电孔祥熙,谓:”彼(指宋子文)要李拉白暨各路将领通电中央,对政府改组表示不同意见,而章乃器、曾养甫等从而奔走拉拢。此次异动尚未发生效力,但广西暨西南一派失意分子从而附和之,亦颇足废弛抗日将士的意志。“

孔令侃在此密电中告诉老爹以及老蒋:娘舅宋子文正在拉拢桂系头目李宗仁、白崇禧,并教唆他们反对中央。

此事是真,还是假?

孔令侃根本不考虑,因为他深知一点,老蒋一向好猜忌,对于最为痛恨的事,他只会信其有。

此封密电发出后,一天后,孔令侃的另一封密电又来了。

”倾月笙自广州归谈,铁城等极盼文舅赴渝汉共策国是,岳军每日电话中谓孔宋不洽,港方盛传一时,钧座屡电文舅,约其赓续为国努力,而小人挑拨离间,殊属可恶。闻改组以前,文舅欲长外交部,及铁部归并,任命公叔,又深恐钧座有改组中国银行中心组织,故与中国银行人物拢揽集中港地开会······“

此封密电,孔令侃借江湖龙头杜月笙之口指控宋子文不顾大局,企图染指外交,甚至私下与日本人勾结,其居心甚为叵测。

此一举,真可谓是既捅了刀子,又泼了脏水。

到此,孔令侃还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1月14日,他的第三封密电又来了:

”中国银行方面人员日来在港迭开会议,由宋亲自主持,时人称贝淞荪、汪楞伯为小皇帝,又称各地中国银行行长为督军。据闻,彼等对此次政府改组颇表示不满,宋未出山,认为是委座及钧座未加赞助所致。“

三部曲唱到这里,孔令侃火力全开,在密电中公然指控娘舅因为不满老蒋与老爹,正企图以中国银行为基地,大搞独立王国与中央分庭抗礼。

接二连三接到关于宋子文的黑材料,再看宋子文在香港的活动,老蒋终于不那么放心了。这时候,老蒋下了一个命令,要孔祥熙亲自去香港,务必将宋子文接来重庆。

政治这个东西,有时候犹如旋转的色子,博弈未见底,大小点往往是猜不透的。老蒋此番执意要孔祥熙接宋子文北上,朝后发展,究竟是要给他上锁,还是会迫于现实的需要交给他一方权杖?

孔家在琢磨这个问题。

宋家更在琢磨这个问题。

孔家深知,宋子文北上之后,要想趁着老蒋的猜忌心理将枷锁套在他的脖颈上,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继续瞄准打击对手,二是趁势拔高自家。

孔家玩阴谋很有一套,宋子文北上之后,孔系人马立即抓住了宋子文的一个致命弱点。许多时候,一个人最大的优势,把握不好,往往就是最大的靶子。当时的宋子文就是这样,当时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英美等国的支持,对此,宋子文一向引为最有力的资本。然而,宋子文最大的优势到了孔系人马手里,一反转,结果就成了宋子文一向挟外人自重。这个说法,无疑又是老蒋痛恨忌讳的,因此北上之后,宋子文依旧郁郁不得志,并且时刻有被上枷的危险。

面对此种困局,宋子文当然知道是孔家在从中作梗,但是在反击一事上,起初的一个阶段,宋子文却犯了耿直傲慢的错误。

他丝毫不懂得迂回,更不屑于阴谋诡计,只一味地发动宋系人马以及反孔人士,直接轰击孔祥熙,理由是孔氏不仅腐败,而且无能。

要知道,孔的背后是蒋,孔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蒋的问题,在局势尚未崩塌,蒋还需要孔站在前台唱双簧的情况下,宋子文如此开火,结果只能是子弹不伤人,弹壳反倒弹向了自己。

当时,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杜月笙私下里就曾对人说,宋子文这么做,适得其反,实在不够聪明。

孔宋恶斗:外甥孔令侃阴招连连欲扳倒娘舅宋子文,结果反被收拾!

大概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又或者是受挫之后领悟到了倒孔的要诀,1938年5月间,宋子文一个转身,颇让人意外地上演了一出”杀甥“的好戏。

1938年至1939年间,正是蒋经国在江西以及赣南迅速崛起的阶段,老蒋着意培养小蒋,自然不容其他家族暗中培植二代班底。宋子文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并且通过上海工商时报彻底地将孔令侃的”南尖社“披露了出来。

通过这个动作,宋子文意在告诉老蒋,孔家这个崽子可比你想的具有野心。他培植政治班底”南尖社“的时候,你的儿子还在西伯利亚当难民呢。

”南尖社“的内幕被有目的地宣扬开来后,时人曾有评价,当这一警钟在老蒋的面前敲响时,小孔的政治生命差不多也就走到头了。

然而,未见棺材的孔令侃,是不会提前流泪的。

在娘舅的重击下,他变得更加的阴狠毒辣。为了挽回颓势败局,1938年6月间,他给孔祥熙发去了一封全面倒宋的密电,提出了倒宋的”治标之道“与”治本之道“。

由于密电的内容较长,在此就不引述了,但简明要义还是很有必要的。

孔令侃告诉老爹,倒宋的”治标之道“在于,钧座接下来切不可与宋有任何正面冲突,这样可以避免第三者的质疑;凡与第三者偶然谈及宋氏时,于表面上对宋要咸作爱护恳切之词,以此可显示钧座的宽厚重道,豁达大度。正所谓以不卫自卫,以不名自名,以不尊自尊;至于打击宋氏,钧座应掌握一条,设法通过日本人之口,披露宋氏种种自私自利之图谋,如此委座易信。

当然,光有”治标之道“还不够,倒宋还必有”治本之道“。怎么个”治本“法呢?那就是利用苏联和延安,调虎离山,将宋钉在苏联大使的位子上。如果他与苏联和延安水乳交融,他之色彩必变红,必为内所排斥;如果他与之不协调,这两家必抱怨宋有恩不报,得鱼而忘筌,必群起而攻宋。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了权势,竟欲对亲娘舅下如此黑手,真是应了开篇的评价——虽有外甥,安知不为狼?

那么,宋子文又如何呢?

有了先前揭露”南尖社“的高明,宋子文“杀甥”越发地具有阴谋家的味道。1939年,据说是因为日本特务向港英当局施压,孔令侃在港秘密设立的电台突然遭到查抄。

许多人相信,这一事件的背后,藏着宋子文的黑影。因为正是这一事件彻底葬送了孔令侃的政治前途。

时人曾有评价,小孔在港秘密电台遭到查抄,进而小孔本人遭到港英当局的驱逐。老蒋对孔家秘密电台一事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但明知却要小孔返渝说明一切。此为何意呢?很显然,老蒋对小孔也有了深深的猜忌,区区小子竟有如此之大的能量,这个内情是必须要问个清楚的,而问了清楚,小孔恐怕也就成了众矢之的。孔家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无奈之下,小孔只好异国远走,自废政治前程。

几番较量下来,外甥终于落败了,可到最后,孔令侃还是以他的叛逆之举狠狠地羞辱了娘舅一把。

孔令侃先是叫嚣着要娶宋子文的小姨子。

孔令侃说:“讨了他的小姨子,我就是他的连襟。”

此事因为太过大逆不道,最终没能办成,但孔令侃仍不罢休,离港赴美途中,他干脆娶了盛家的七太太、宋子文初恋情人盛爱颐的嫂子。

据说,宋子文得知此事,大骂孔家不知礼义廉耻,必遭唾弃。

骂完,宋子文再不犹豫,随即接受老蒋召唤,并于1939年9月7日抵达了重庆。侍从室第二处情报组长唐纵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述:“宋子文来重庆。外间谣言甚多,谓政府将改组,宋有任行政院长说。此次宋之来,系委座一再催促,其将有所借重,自不待论。惟宋不愿居孔之下,孔宋亦难相容。外间之责难于孔者亦多,故宋之声望,仅见重于人民也。”

唐纵所言“宋任行政院长”虽未得到印证,但两个月后,老蒋亲赴行政院夺权,逼迫孔祥熙退居副院长,此一微妙举动暗示着孔家已走向下坡,宋家又开始势起了。

然而,宋家再次势起又怎样,到头来不过是堆积虎狼恶名,黑上加黑······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