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浓缩长江文化的国家级大展频现武汉元素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7日讯(驻京记者柯立)中国国家博物馆联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共同打造的“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正在国博展出。长江日报记者在这个国家级文化大展上看到,武汉盘龙城、张之洞督鄂、汉口开埠等大量与武汉相关的文物、史料、古画和老照片,均在现场展出。

记者12月26日探访该文化展看到,展厅里有多幅古画长卷,相当一部分古画的长度超过10米,其中明清时期的《长江图》《长江万里图》《乾隆十六年南巡各地详图》《滇南盐井图》等多件文物,都是国家博物馆珍藏,近年来首次对公众展出。

这个浓缩长江文化的国家级大展频现武汉元素

长江流域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现场展出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秭归柳林溪遗址等地出土文物。记者柯立 摄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首先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开始在长江流域内出现,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如星星之火遍布大江两岸:河姆渡的骨哨、陶纺轮,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湖北秭归柳林溪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像、刻画符号,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的灰陶鼎……展览现场陈列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展示了长江文明在公元前5000多年前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这个浓缩长江文化的国家级大展频现武汉元素

武汉盘龙城出土的文物见证了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的文明。记者柯立 摄

进入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的文明加快了发展进程,记者在展览上看到: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铜斝(jiǎ)、铜刀、石斧等文物,与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江西吴城遗址,越王勾践剑等比邻而立,展示了灿若群星的巴蜀文化圈、楚文化圈和吴越文化圈,一个融合了长江流域各地区文化、多元一体的长江文明自此形成。

这个浓缩长江文化的国家级大展频现武汉元素

盘龙城出土的商代早中期玉戈。记者柯立 摄

自秦汉以后,长江文明进入了漫长的“白银时代”,现场展出了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和史料。进入近代,张之洞督鄂、汉口开埠等重要事件,让长江文明走向开放。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文明进入黄金时代。现场通过文物史料、名家绘画,全景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重大事件,包括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三峡工程、葛洲坝等水电工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场还展示了三峡大坝和三峡升船机的立体模型。

这个浓缩长江文化的国家级大展频现武汉元素

《乾隆十六年南巡各地详图》等古画记载了长江黄金水道的历史风貌。记者柯立 摄

本次展览分为“横穿万古岁月流”“文明传承绵延长”“千年文脉润古今”“黄金水道通九州”“大江安澜丰碑立”五大部分,展出了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等收藏的300余件/套文物,并通过大量老照片、史料,全面展示长江的历史之久、人文之盛、生态之美、工程之巨。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3月。

这个浓缩长江文化的国家级大展频现武汉元素

国博展出珍藏的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图。记者柯立 摄

国家博物馆策展人赵永说:这是继甲骨文、《红楼梦》、孔子等大型文化展之后,国博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又一重要尝试。希望通过长江文化展,赓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坚定全民族文化自信。

【编辑:张玲】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