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三种教育方法,通用又实用

★每天一篇原创,今天是第1678天

《管见参考》

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绍兴市网上文化家园示范项目

绍兴市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绍兴市最美领读者

这三种教育方法,通用又实用

文/管见 主播/张彬

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说的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加以教育。

不过,教育还是有普遍规律的,今天,我就来说说三种实用性、通用性兼具的教育方法。

第一种:先稳定情绪,再解决事情。

遇到事情,先稳定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再去处理具体的事情。

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责怪,如果让孩子情绪失控了,家长往往会束手无策。

很多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只是想通过发泄情绪来掩盖自己的害怕,这时,家长要安抚孩子,让孩子先平静下来,而不是用吼叫、哭闹、离家出走等解决问题。

当然,家长自己也要控制好情绪,不能孩子一出问题就非打即骂。

家长一定要切记:

教育孩子,一定要先稳定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安抚孩子的情绪,切不可”火上浇油“。

第二种:先选择时机,再细分场合。

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己天天耳提面命,对孩子谆谆教诲,孩子不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且还嫌家长唠叨。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原因是没选对教育时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可以分为“固定”和“突发”两类。

“固定”,是指在一个时期内,选定某一天,比如周末或者每月第一天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养成定期反思的习惯。

“突发”,是指面对孩子的突发问题时和孩子谈心谈话,这时,孩子知道自己理亏,往往能听得进去,不会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

除了抓住教育时机,教育孩子还要分场合,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家长眼中老是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在公众场合,嘴里挂着的总觉得什么都是别人家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

这样的表述,会严重伤到自己孩子的自尊心。

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自卑和敏感,无法接受别人的“正常建议”。

第三种,好好吃饭,亲密沟通。

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大小,和父母在家庭里的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的交流呈现正相关。

对现代人来说,饭桌,已经变成了“有效沟通”的主要场所。

孩子平时都在学校里,只有晚餐的时候,家人们才能团聚在一起,餐后孩子很快就要做作业,很难进行沟通。

所以,家长特别是爸爸晚上下班后尽量能够早点回家,和孩子一起吃顿饭,这是难得的交流机会。

也只有这时,家人都处在一个自在的氛围,家长以放松的心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餐桌上的沟通,比“正式约谈”更有效,能让孩子表达出更多真实的感受。

以上的三种教育方法,每个家庭都可以实施,不过任何事情都一样,都是说说容易做做难,比如第一种方法要有效果,家长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前提,又比如第三种方法,如果一个爸爸十天半月不着家,天天酒局麻将,连个团圆饭都吃不上,又何谈什么教育?

正所谓:

好方法,人人都可学。

要做到,家家都很难。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管见参考》视频号

更新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