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佰》一闪而过的杜月笙,曾想救出谢晋元和守军,为何被拒绝?

《八佰》中一闪而过的杜月笙,想法救出谢晋元和守军却被拒绝

文/无计读史

“钱是赚不完的,刚打天下的时候不也是两手空空吗?再说国难当头,谈钱还有什么用?”说这句话的是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在《八佰》中,有一个黄包车一闪而过的镜头,而坐在黄包车的里的人,被普遍认为是杜月笙。

杜月笙是当时上海滩的传奇人物。世人皆知他是一个商界鬼才,黑社会的头目,却很少知道他也曾在上海遭受入侵时,尽自己的全力去守卫这一片他热爱的土地。

《八佰》一闪而过的杜月笙,曾想救出谢晋元和守军,为何被拒绝?

1.

以己全力,共赴国难

杜月笙于1888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厅,现为今上海浦东新区。他的原名是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故为杜月笙。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杜月笙由继母和舅父商庆国养育长大。在14岁时,他就进入到上海十六铺当水果行的学徒,后来进入当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

1937年八月,淞沪会战爆发,身为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人物,杜月笙没有借机逃脱,加入了上海各界抗敌救援会,担任筹募委员会主任。为掩护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奉孙元良之命,留在四行仓库继续坚守。为了能让谢晋元安心抗敌,孙元良请求杜月笙将谢晋元的妻子和孩子护送到广东。虽然,护送没有成功,但是杜月笙想要帮助抗战的心是真的。这也充分说明他在民族危亡面前,始终把国家大义放在最前面。四行仓库的保卫战十分惨烈,日军为攻下四行仓库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但四行仓库守军们,凭借着四行仓库易守难攻的特点,和他们的战斗决心与力量,成功抵挡住了日军的进攻。虽然,四行仓库守军们坚守住了阵地,但是由于阵地补给少,士兵们面对粮食不足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是杜月笙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出钱出物,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将食物衣服等送到四行仓库保卫军的手中。

杜月笙是一个商人,他不是不知道金钱的重要,但是他也明白即使自己有再多的金钱,如果国家都没有了,这些钱又有何用?所以,杜月笙将国家的生死存亡放在了第一位,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抗日战士们。

《八佰》一闪而过的杜月笙,曾想救出谢晋元和守军,为何被拒绝?

2.

关爱战士,出谋划策

四行仓库保卫军撤退到租界后,租界工部局害怕于日军的报复,就将孤军软禁了起来。被软禁起来的孤军精神压力极大,状态非常之不好。

杜月笙也知道此时孤军们的状况,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来解救这些将士。这个方法是组织上海的失业工人,让他们乔装成慰问者进入孤军软禁处,然后与孤军战士互换服装。而后,孤军们趁机离开,回到自己战斗的地方。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混淆租界监管人员的视线,安全性较高。

但是由于谢晋元认为作为军人就应光明磊落,“光明而来,亦当正大而去”,不想因为为求一条生路,而将难民们的生命做一次冒险。所以谢晋元拒绝了这个请求,选择继续待在软禁处。虽然,杜月笙的这一提议遭到了拒绝,但是这也充分的反应了杜月笙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军事能力,显示了他对抗日战士的关心之情。

《八佰》一闪而过的杜月笙,曾想救出谢晋元和守军,为何被拒绝?

3.

坚守本心,助力爱国事业

上海沦陷后,日本人向杜月笙抛出了“橄榄枝”,但是遭到了杜月笙的强烈拒绝。1937年11月,他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而后杜月笙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后又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

这一系列操作,显示出了杜月笙极强的商业能力,也看出了他大力发展商业的决心。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重新回到上海,去稳固自己在上海的地位。而后的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当选为议长,但由于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并未就职。放弃当选议长的杜月笙,转而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借此加固自己的地位。

由于杜月笙在上海的威望极高,所以国民党想让他跟着去台湾,共产党想让他留在上海。但是,最后杜月笙选择去香港。1951年8月16日,一代传奇杜月笙于香港病逝。

《八佰》一闪而过的杜月笙,曾想救出谢晋元和守军,为何被拒绝?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有的中国人民最想做的是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即使是身为黑帮老大的杜月笙也不例外,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