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2年,一男子将母亲遗物交给政府,6年后抗日老将军上门寻找恩人

李运昌

,我国的抗日名将,曾在冀热辽军区担任司令员,建国后在交通部、司法部中都担任了重要职位,是新中国的功臣之一。

1988年,已经80岁高龄的李运昌在秘书的陪同下,来到了河北承德,如愿见到了当年的恩人一家,只是却

不见恩人本人

据恩人之子朱海青说,如今母亲

张翠屏

已经去世,

他是翻到母亲的遗物才知道她为八路军做过事

,这才联系的政府。

听到这里,李运昌心中五味杂陈,想到当年张翠屏为八路军出生入死时的身影,不由得悲从中来:

“我还是来晚了一步……”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老将军又为何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了大半辈子呢?

82年,一男子将母亲遗物交给政府,6年后抗日老将军上门寻找恩人

是河北承德市兴隆县的一个普通农妇,18岁便嫁给了同村的朱殿坤,如果不是侵华日军的到来,他们的生活兴许会一直这样平淡而幸福下去。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日军全面侵华后,华北地区很快便沦陷了,看着日寇、伪军和汉奸招摇过市,

张翠屏夫妇这样的普通人家只能敢怒不敢言。

就在河北人民水深火热之时,

李运昌接受组织安排

,在承德发起了暴动,当地民众热切响应,其中就包括张翠屏夫妇。

很快,冀东根据地建立,3000余人的八路军在冀东深深扎根,担起了当地抗击日寇、保卫人民的重责。

但八路军长期对敌作战,加之队伍不断扩大,身处抗战大前方的李运昌部队很快就

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82年,一男子将母亲遗物交给政府,6年后抗日老将军上门寻找恩人

众所周知,八路军素来有“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原则,不过在此特殊情况下,八路军的后勤战士们为了维持军队的粮食供给,也

只好到各户村民家中筹集粮食

张翠屏在得知了这一情况后,

默不作声地将筹粮的责任扛到了自己肩上。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村民们总能看到张翠屏在几个村子间来回奔波的身影。

她还联系了村子里一些能说会道、腿脚麻利的妇女,让她们和自己一起到各家各户去筹措粮食。

当时日军的耳目很广,

张翠屏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生命危险

,但她却数年如一日地为此奔波,前前后后不知给八路军部队提供了

几千斤粮食。

八路军的领导对此很是感激,收下后坚持给张翠屏开了借条,让她以后一定要拿着借条来找八路军兑换。

于是,张翠屏每去交接一次粮食,就会带回一张欠条,

几年下来便累积了厚厚的一叠。

82年,一男子将母亲遗物交给政府,6年后抗日老将军上门寻找恩人

当时的李运昌也知道群众中有这么一位“

铁娘子

”,却并没有和她打过照面,一直到1943年的1月。

当时,日军像发了疯似地在河北发动“扫荡”,八路军奋起反抗,英勇退敌,

李运昌正带领着300余名战士在张翠屏所在的兴隆县执行任务。

突然,一封急报传来,称日军已经集结了

7000多人

准备“扫清”李运昌部队,近万敌军正以包围之势向他们攻来。

敌我兵力相差太过悬殊,正面迎敌无异于以卵击石,就在李运昌拧着眉思索着如何对应时,

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农妇站了出来。

82年,一男子将母亲遗物交给政府,6年后抗日老将军上门寻找恩人

李运昌一家

张翠屏此时已经有

八个月身孕

了,保护八路军仿佛成了她的本能一般,因此在听到部队处境凶险后,毅然站了出来,

坚持要为八路军带路,绕出日军包围圈

李运昌是有所顾虑的,此时正是深冬时节,外面还下着鹅毛大雪,就算情况紧急,也不能让一个孕妇为部队冒险。

但村子里,除了张翠屏经常四处走动外,很少有村民知道那条小路,就是知道的,也没有张翠屏的这份胆量。

最后在张翠屏的再三坚持下,李运昌还是答应了下来。

一行人于是在张翠屏的带领下,在茫茫大雪中翻山越岭,途中还经过了一片冰原。

尽管路途崎岖,一路上却没有遇到一个敌军,恐怕连日本人也没有想到,八路军竟然会走这么一条险路。

张翠屏挺着大肚子,脚下却一点也不敢耽搁,

路上还因为着急摔了一跤。

82年,一男子将母亲遗物交给政府,6年后抗日老将军上门寻找恩人

孕妇摔跤可不是什么小事,好在张翠屏身体康健,孩子也很坚强,

不仅没有出事,还提前来到了这个世上。

为了纪念这段冰天雪地中的难忘经历,张翠屏给孩子起了个小名,

冰儿

当时,李运昌还去探望过几次孩子,后来因为战事繁忙,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也就渐渐地淡了。

直到抗战胜利后,李运昌才再次想起这位八路军的大恩人。

因为当时情况太复杂,他已经记不清张翠屏的名字,于是多年来

只能凭借着“冰儿母子”这一条线索苦苦寻人

,却始终遍寻不到。

1982年,当年的“冰儿”朱海清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无意找到了一叠发黄的纸片,他请来村里的老人细细查证一番后才知道,竟然是八路军给母亲开的粮食借条。

众人一清点才发现,

张翠屏当年竟给八路军筹了足足7000多斤粮食!

82年,一男子将母亲遗物交给政府,6年后抗日老将军上门寻找恩人

朱海清也愣了神,家里前几年最困难的时候,

怎么没见母亲把这些借条换了钱补贴家用呢?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过来,母亲一生俭朴善良,她当初给八路军借粮食时,

定然是没想过要什么回报的

,自然也不会把这些借条当成改善生活的工具。

朱海清想明白了这一点,就郑重地将借条收好,交给了当地政府保管。而承德市政府在收到这些后又将情况向上级反馈,这才让李运昌找到了人。

张翠屏的一生是朴素而纯粹的,她始终是那个小农村中的一个普通人。

但在那个烽火年代中,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而不平凡的人在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他们以勇气和奉献精神为武器,

用自己的方式,保卫着这个国家。

文/木中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