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历经2年多的商讨、筹备,从上海崇明到西藏冈仁波齐,辗转20000公里、爬升5300米、跨越10个省市自治区,“Rong-源”空间艺术展于近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展览多以空间、材料作品构成,作品全部组件、设备超1万余件。9大板块分布在7大空间内,按观展顺序依次是《序曲—迷雾森林》、《光之柱》、《风之翼》、《光之茶室》、《光之融器》、《雨滴》、《算力光影》、《尾声—光之溶洞》、《花絮》。

一个空间艺术展最好的感受方式就是“在现场”。《序曲—迷雾森林》是一个以光的回响构建而成的空间。虚幻而时隐时现的迷雾景观将置身其中的观众代入一个诗意的栖居空间。作品如同迷宫一般捉摸不透的特征,暗示了当下人类生活之中的部分虚浮景观。

《光之柱》记录了冰块的折光与消逝,该作品完成了一项看似徒劳的壮举:艺术家从吴淞口取了十五罐江水冻成巨大的三棱冰柱,从上海运到青藏高原、把这块冰带到了冈仁波齐。又从塔钦的玛旁雍错圣湖取水带回上海冻成冰柱,让塔钦的水灌溉在崇明长江入海口的土地上。它在特定场域记通过记录冰块的折光与消逝,探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风之翼》通过记录风的数据,将其经过运算后转化成现场机械装置的动能,使光线随着节奏而自由变幻。它用当代技术向世界传递了西藏地区神秘美好的习俗:每当强风吹拂,经幡扬起,便是一次祝福。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光之茶室》作品主体由5000多个满钵构成,主创艺术家白水对它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它的气泡结构外面是满的,里面是空的,中国传统哲学里智慧的概念‘空即是满、满即是空’。“轻盈的白色纱幔围绕在作品主体的稳定的穹顶空间外,步入其中,茶室顶部实时传输着来自冈仁波齐的天空影像,空间的隔阂被技术消除,跨越千里的两地得以“共此时”。作品将饮茶和当代审美相结合,用当下的语言来重新定义东方人文精神。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围绕在《光之茶室》周围的《光之融器》则包含了两个细分系列:《融器》、《融声》。《融器》中的重点作品《草叶集》源于对我们周边无名的微弱力量的致敬。创作者在寒冬来临之前采集了许多不知名的枯草,拍照记录,然后用高温玻璃熔液将四维空间的生命定格成二维半的光影,通过材料的转换来为即将消逝的无名野草留下生命的痕迹,恰如是时间长河中的某些篇章,闻所未闻但确有其事。《融声》则将从高原上采集的声音与画面收集起来,希望能把这些生命的痕迹放入陈列柜中收藏。作品是对万物有灵的细心感受,以恬静的心态将内心与外在互融。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装置《雨滴》表面上看只是将9个大大小小的玻璃雨滴安放在160左右平米的空间内,但是多数玻璃雨滴的尺寸都不小于成年人的身高。原本微小的雨在这里成为庞然大物。当事物既有印象的尺度发生改变时,人们的原有认知会发生巨大的反差。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算力光影》是一个智能交互作品,作品使用的画面摄于2021年8月的阿里地区和上海,通过对展览现场的噪音捕捉来实时运算,让画面变得不可预知。观众与作品的每次互动都会影响程序运算的演变。它是对我们当下社会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种提示。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冰川溶洞是地质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一直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同样受到了人类行为的影响。装置《光之溶洞》通过实时捕捉行走其间的人数来变幻光色,模拟了溶洞空间。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作用的暗示。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艺术并非后知后觉的产物,而是经过时间沉淀后,对时代的见证和反思。”策展人张子康认为,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人类文明和自然世界的关系,”RONG-源“体现出艺术家对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也由此构成展览的实效性、实验性、有效性、前瞻性。展览的主题“RONG”,可以理解为“融”、“溶”、“熔”,也可以理解为“荣”或者“容”……但主办方并没有直接给出具体汉字,是想要把解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辗转2万公里,这场开放性艺术打卡展把主题阐释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作者:李婷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