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体重仅900克的“巴掌宝宝”被成功救治

红网时刻12月27日讯(通讯员 谢倩玲 周艳姿)11月9日,孕29周的林女士发现自己这两天反复有少许的阴道流血,家人立即把她送到当地医院就诊,B超考虑胎盘早剥,随时可能早产,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当地医院迅速将她转入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后立即行急诊手术。

11月10日21时54分,在产科医生的帮助下,康康提前出生了。让人感到揪心的是,仅有900克的康康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大腿只有成人拇指粗细,各个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产科医生准备行急诊手术前,新生儿科已充分准备好预热好的暖箱、呼吸机管道的连接及特殊药物的配置。在产房,总住院医师对早产儿进行新生儿复苏处理,同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全身进行保暖。当康康情况稳定后,立即将他转入新生儿科。

“孩子胎龄太小,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上的治疗和护理难度极大。”新生儿科主任王平说。

早产儿出生后的24小时抢救尤为关键,早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枕戈待旦”的医护人员立即对康康实施抢救,呼吸支持、温箱保暖、肺内注射特殊药物……一系列抢救后宝宝呼吸情况较前稳定,但宝宝之后还要面临很多其他关卡。于是,医护人员轮班24小时守护在宝宝温箱旁,监护仪上每一个数值的跳动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

惊险 宝宝确诊为先天性肠闭锁

由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极差,一个个并发症接踵而至,一会儿孩子不能吃奶了,一会儿孩子不会动了,一会儿孩子没有呼吸了……反反复复。面对危及宝宝生命的重重关卡,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立刻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体重仅900克的“巴掌宝宝”被成功救治

康康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先天发育不良,所以一直予以禁食,靠静脉营养维持营养。11月11日,值班护士发现宝宝胃管里引流出少许咖啡色液体,腹部稍稍隆起,医生查看情况后,建议继续观察。过了几个小时,值班护士报告医生宝宝胃管里引流出暗红色咖啡色絮状物,腹围明显增大了不少,请外科医生会诊,考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11月12日,医生发现康康出现明显腹胀,腹部皮肤颜色异常等情况,拍了腹部立位片提示腹部肠袢固定,肠管扩张加重。经小儿外科专家会诊后,建议立刻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出现肠管坏死穿孔的情况。

下午,小儿外科、麻醉手术室、新生儿科等多学科专家为康康进行手术。术中,小儿外科专家陈小林探查腹腔时发现空回肠充血水肿,回肠充气扩张明显,并且距离回盲部约20厘米,末段回肠有发白,这意味情况非常危急,再晚一点很可能会肠坏死穿孔。随后,外科医生探查时发现康康空回肠有多发性节段性肠管闭锁,并成功完成了肠管双口造瘘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康康生命体征平稳。

感动 24小时看护下顽强闯关

在紧张的几个小时后,康康由手术室转入新生儿科病房。接下来的日子是漫长的治疗阶段,康康胎龄和体重太低,同时也是医院第一例年龄最小的肠道先天发育不良的手术患儿,所以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都提起十二分精神来照顾这个“巴掌宝宝”,陪着他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体重仅900克的“巴掌宝宝”被成功救治

模拟子宫内环境的温箱、严格的体温管理、呼吸道管理、精确到零点几毫升的药物剂量……主任王平和护士长李新凤带领医护团队成立了治疗和护理小组,24小时“一对一”对康康进行看护,同时密切检测血氧、血气及各项生命体征。

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宝宝的造瘘护理和静脉通道的维护。每班护士都会给宝宝进行造瘘护理,随时观察造瘘口皮肤情况和排泄物的颜色、量和性状,以免发生特殊情况。

护理过程中,最困难的还是静脉通道的维护,由于康康凝血功能异常,无法置入PICC导管,为确保治疗用药、静脉营养等及时准确地输入,护士们靠着精湛的打针技术在宝宝几乎透明的皮肤下、细如发丝的血管中,打通了输液的生命通道。

历时43天,康康从900克增重到1600克,小脚丫长大了近一倍,每顿可以自己吮吸完成34ml奶量,从呼吸机有创辅助通气到无创辅助通气再到鼻导管给氧,目前血氧稳定,各项生命体征都逐步恢复正常。

“因为是早产儿,体重又这么轻,出生几天就做了一个大手术,我真的很担心我的宝宝没有办法支撑下去。很感谢这里的医生护士,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精心照顾我家宝宝。”林女士看着保温箱里的康康激动地说,她现在只盼着早点接康康回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