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宋朝的大太监杨戬与二郎神并非人物原型的追溯,此杨戬非彼杨戬也!

宋朝杨戬

“少给事掖庭,主掌后苑,善测伺人主意。自崇宁后,日有宠,知入内内侍省。”——《宋史》

根据宋史的记载,杨戬因家贫而早早净身入宫做了太监,入宫后主要在后宫打杂,后升职协同管理后花园,后花园乃皇家赏花休闲之地,杨戬也是在这里把握住机会,每当皇帝于后花园赏花散步时,他总会通过皇帝的言行举止揣测出皇帝的喜怒哀乐,因而伺候的甚是周到,故而自崇宁以后,倍受皇帝受宠,升任知入内内侍省。后来朝廷的几个大工程如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他都担任提举官。

政和四年(1114年),杨戬由于出色的个人能力,被宋徽宗提拔为彰化军节度使,初涉军政的杨戬立马向宋徽宗提出设“护卫军”以保护皇帝日常出行,表面是为了皇帝安全着想,实际上是权利的野心膨胀,欲以首举之功提领护卫军,以巩固自己的的权力和地位。后来杨戬历任镇安、清海、镇东节度使,在地方混得风生水起,官职也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进而欲干涉国本,谋划拉太子下水。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杨戬的野心建立在他不择手段的为皇帝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杨戬的爪牙杜公才曾为其献计,制定了收刮民脂民膏的田契法令,变相的从老百姓手中增收租赋。令百姓将废堤、弃堰、荒山、退滩及大河淤塞的地方租为田地耕作,这显然是毫无耕作价值的土地,但不管这些土地能不能种出粮食,有没有水土流失造成田地的损坏,老百姓都得按照实际丈量的土地面积缴纳田赋。这一政策从汝州试点成功后,开始逐步推行至京东、京西、淮西、淮北等地,时号称“西城所”。

对于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杨戬制定了按船定租税的办法,不管渔民有没有出河打鱼,有没有收获交易,都得按照记录在册的船舶数量缴纳租税,这样一来,一个县城除了常赋之外又增收租钱十多万缗,这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增收(当然很多落入了层层官员之手),杨戬再一次为皇帝带来了惊喜。

“蔡京、蔡攸、童贯之徒,纵恣于上;高俅、杨戬、朱勔之党,朋邪于下。”——《大宋宣和遗事》

宣和三年(1121年),杨戬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吴国公,一个太监能有国公的追赠,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可见杨戬是颇受皇帝喜爱的,宋钦宗即位之后对于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宦官进行了惩罚,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爵,杨戬的党羽李彦等也一并被削官治罪。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历史上对于杨戬的评价多为负面,但将其与高俅、蔡京、童贯放在一起评论,说明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出众的,毕竟这几位“恶人”确实是当时北宋朝廷的柱石肱骨。民间小说《水浒传》将杨戬与童贯列为把持北宋王朝的文武二祸,也是由于其对于人民苛刻的手段而造成,但此处的杨戬与二郎神真的没什么关系。

二郎神

二郎神本来就不一定与杨戬这个名字划等号,把杨戬定性为二郎神的是《封神演义》,但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二郎神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称呼,在古代帝王中也常见为二郎神上封号的例子,如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所封灵惠侯、宋哲宗元佑二年七月(1087)所封灵惠应感公、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所加封昭惠灵显王,这时候得二郎神还不叫杨戬。故而这个二郎神与宋徽宗时期的宦官杨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宋会要.郎君神祠》

之所以认为杨戬与宋徽宗时期的宦官有关系,是因为《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敕封昭惠灵显王”的称号是引自宋徽宗册封的“昭惠灵显王”。而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记载,一致认为最早追溯的灌口二郎庙,所供奉的二郎神是宋真宗时期敕封的“清源妙道真君”,他的名字叫赵昱,即赵二郎。这个赵昱是随朝时期青城山的道士,因斩蛟龙为民除害而得供奉,入列仙班,唐太宗在灌口立庙祭奠,为嘉陵江洪水泛滥祈福避祸。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朱子语录》

关于二郎神的追溯也有很多说法,最为广泛的传言还真不是杨戬,而是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李二郎。在李冰父子在蜀修建都江堰时,李冰次子“二郎”凿离堆、开二江,立下大功,故而在民间被当作为神灵奉祀。根据《宋会要》的记载,宋仁宗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这个说法到清朝仍受雍正皇帝认可,继续加封二郎,并连同二郎他爹李冰也加以赐封“敷泽兴济通佑王”。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西游记》

而《西游记》第六回写到“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这个灌口地方没有争议,就是灌口二郎庙,这里也提到了玉皇大帝妹妹与凡间杨君得一男子,故而有了杨二郎的说法,但此处也没有杨戬之名。北宋时期也有杨二郎的说法,主要源于《太平广记》,但也没有直呼杨戬。只是《封神演义》以二郎神为原型的人物命名为杨戬。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邛崃县志》

关于杨二郎的说法,更多看法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氐族英雄人物杨难当,即氐王杨盛的二儿子,成为传说中的二郎神。由于历史上的杨难当以甘肃武都的仇池为根据地,还据有宕昌之地,也就是今天邻近灌口的松潘,他曾派兵深入川境,因为四川原本就是羌氐族旧地,故而容易归附,灌口立庙也被看作是当地氐族百姓祭奠杨二郎所为。且有史可查的是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国西北部,并有“剠额为天”的习俗,也就是说用刀在额上刻下痕迹并涂上墨,长成固定的黑色伤疤,类似于后世流传的开天眼,二郎神的天目有可能是这样的由来。

杨戬是宋朝的太监,怎么就封神了呢?

又因为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神灵,二郎神的祭祀品为羊,流传久了就以二郎神姓杨,而戬字是“以戈得福”之意,羊戬就是杀羊血食求福的意思。故而二郎神名字的由来也可能是因为这种祭祀习俗。

综上,古代神话传说中,“二郎神”的原型还有白族传说中的“二楞神”、羌族传说中的“罗和二王”、彝族传说中“支格阿龙”等,这些民间传说各执一词,没有争论的意义,而杨戬之说就是《封神演义》家喻户晓之后的“定论”,这里的杨戬也与宋徽宗时期的大太监毫无关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