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马陵战败之后,魏惠王就步入了人生的低谷。曾经四处耀武扬威的他,被迫向齐威王俯首称臣,并在公元前334年配合齐威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市南)与齐国互相称王。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齐威王之所以要与魏惠王一起称王,就是向周王室示威。周显王先致伯于秦孝公,又在秦惠王继位后赐予文武胙,全然没将两次大胜东周前霸主的齐威王放在眼里。既然王室不愿致伯于齐,干脆齐国就自行称王了!

可是,周显王特意冷遇齐威王,也是因为两人间陈年已久的一段旧怨。战国初期,天下诸侯已鲜少有人来朝觐周王。而此时齐威王却别出心裁,主动前往王室朝觐,为他赢得了仁义的美名。可不巧,不久后周烈王不幸去世。因为道路遥远,齐国前往凭吊的使者晚了一些才到达周王室。继位的周显王为此极不高兴,派人去齐国指责。没想到,齐威王因此恼羞成怒,开口就大骂:“呸!你妈不过是个奴婢!”从此,周显王就与齐威王彻底翻脸了。

周王室之所以亲近秦国而疏远齐国,可谓是“昨日因,今日果”!

虽然周王室不待见齐威王,可被王室寄予厚望的秦国却不敢如此无视齐国。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上升时期。到秦惠王继位之时,秦军已多次大破魏军,迫使魏人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呈现出咄咄逼人的东扩态势。但就在此时,秦国东邻中最强大的魏国却向齐国称臣,这如何能不让秦惠王感受到如芒在背?万一齐、魏联手抗秦,那么秦国突破崤函天险的计划必将遭遇重大挫折——一定要想办法扭转这一局面!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公元前333年,秦惠王突然宣布,任命阴晋(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人犀首为大良造!犀首,是魏国官名;但通常,史书中提到的“犀首”大多是指一人——即魏人公孙衍。周时能冠以“公子”、“公孙”之人,来头都不小,一般都是列国诸侯之后。犀首也号称“公孙”,又出生在魏国,应该也是魏国公室之后。

秦惠王突然重用一位魏国公族,不知他有何企图?

就在秦惠王重用犀首这一年,齐国局势发生了危险的变化。

不知为何,齐威王突然派大军北上伐燕,却在权邑(今河北正定北)遭到燕、赵二国军队的强力抵抗,进退两难。而此时南方的楚国却趁火打劫,大举进犯齐国的徐州。齐楚大战在即,犀首却突然造访魏国,对魏惠王说:“为什么不表面上与齐国结好,却与楚国暗地里结盟?两国自恃有了魏国的支持,必定会开战。如果齐国战胜了楚国,那么魏国就可趁机夺取方城之外的土地;如果楚国战胜了齐国,那么马陵之战太子被俘的大仇就可以报了!”表面上看,犀首这番话完全是为魏国利益;但联想到犀首正在秦国出仕,他此行是不是也带有搅乱山东六国的任务?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不得而知。不过,因为齐国是两线作战而且内部失和,最终在徐州遭遇了一场大败。

徐州之战次年,犀首又想促成齐、魏两国伐赵。

权之战中,赵人恩将仇报出兵助燕,这让齐人对赵国高度不满;而魏、赵二国,早在桂陵之战时就结下了深仇大恨。如今齐、魏先后遭遇重大挫折,而赵国却损失甚小,这不免有些招人眼红了。

于是,秦惠王派犀首出使齐、魏,让他游说二国伐赵。但齐、魏才刚遭受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痛苦,自然不肯轻易出兵。见此情形,犀首故意向两国夸下海口:“请各出五万兵马,不到五个月赵国必破!”

犀首这么大包大揽,引起了齐国名将田盼的担心。赵国在权之战中的背叛,田盼也恨之入骨,早就想借机报复。可见犀首如此,田盼倒担心起来:“轻率用兵之国容易遭遇危机;轻率用计之人容易陷入困境。您现在说破赵太容易,恐怕会有后患!”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犀首听了,神秘地一笑,安抚道:“您太不明白事理了!两国之君原本就不想出兵,现在还要说战事艰难来使他们害怕,这样伐赵的计划就定然破产了!一旦开战,齐王、魏王如见到战事危急,又怎么会弃置军队而放手不管呢?”田盼听了后,心领神会,也积极怂恿齐威王出兵。

在犀首与田盼二人的积极努力下,齐、魏果然大举出兵伐赵,逼得赵人最后挖开了黄河,才阻止了齐魏大军的进攻!

至此,秦惠王重用一位魏国公族的目的也昭然若揭:不只是想混乱魏国朝政,更是想混乱山东六国局势。犀首以纵横之术两次搅乱东周局势,可谓是一举成名!

在犀首担任大良造后两年,秦国先收入了魏国的阴晋,又在雕阴(今陕西富县)大败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人。有种说法,雕阴之战中秦军主将公子卬就是公孙衍。如果确实如此,那么犀首的表现显然远超秦惠王预期。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不过,犀首毕竟是魏人,而且出身于公族,他真会对魏国痛下杀手吗?

就在犀首的仕途看似顺风顺水之时,他就迎来了一位终身的竞争对手。他就是另一位魏人、苏秦的同门师兄弟——张仪。早年间,张仪游走于列国之间,却穷困潦倒。后来他在苏秦设计下来到了秦国,立刻得到了秦惠王的关注。张仪与公孙衍一样,都擅长纵横之术。秦惠王继然重用了张仪,就意味着他对犀首有所不满。就此而言,雕阴之战中的公子卬不是公孙衍的可能性更大;或许就是因为公孙衍在面对魏国时态度不够坚决,才招致了秦惠王的不满,最终弃用了他。

公元前329年的楚魏陉山一战,验证了犀首与张仪二人在秦国的地位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陉山大战爆发时,张仪对秦惠王说:“不如支助魏国。魏国战胜,它自然会听命于秦,大王一定能收获西河之外的土地;魏国战败,不能坚守,大王也可以自取西河了!”秦惠王听了,果然派出皮氏(今山西河津西)驻军万人前往助战。有了秦军的帮忙,魏军士气大增,在犀首的率领下战胜了楚威王。但战后魏人对秦国也更加畏惧了,不得不主动献上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史记·六国年表》)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陉山一战中,犀首究竟是魏军主将还是秦军主将?

史料记载并不明确。但即使犀首还留在秦国,战前决策却已看不到他,说明他的地位已不如张仪。在秦国的竞争中,犀首完败给了张仪,不得不另谋出路。

离开秦国后不久,犀首就牵头促成了一件大事。

公元前324年,在张仪助力下,秦惠文君宣布正式称王。此时的犀首,则回到了故国魏国。次年,犀首就积极奔走列国,力促齐、赵、魏、燕、中山五国共同称王,以与秦国相抗衡。对犀首而言,这是他离开秦国后证明自身的又一次高光时刻:既然秦人不用他,那他就要联合天下人反秦!

不仅仅是“五国相王”,犀首还抓住一切机会来给秦国制造麻烦。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一次,义渠君前来魏国访问,犀首找上门去说:“山东诸国如果与秦和平相处,那么秦人就将摧毁您的国家;山东诸国如果讨伐秦国,那么秦国必将向贵国赠送贵重礼物,以事奉贵国。”

义渠君听罢,如醍醐灌顶,答道:“谨受教。”

没多久,齐、宋、韩、魏、赵五国就联合攻秦,秦人果然向义渠国赠送了重礼。义渠君马上召集群臣,宣布:“公孙衍所说的情况到了!”于是,他立即召集军队袭击秦国,结果大败秦军!

在与秦国对抗的同时,犀首却积极地维护魏国的利益。

齐威王曾计划在卫国与燕、赵、楚三国之相会盟,意图孤立魏国。为此,魏惠王紧张不已,担心列国联合起来攻打魏国。公孙衍得知此事后,向魏惠王请缨:“大王给下臣百金,下臣将破坏他们的盟约。”魏惠王听了,马上给他准备了车辆,并准备了百金。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犀首快马加鞭地来到了卫国,在盟会举办前用百金贿赂了齐国使者,抢先拜访了齐威王。由于犀首与齐威王会见时间过长,这让参加会盟的他国相国产生了疑心。最终,齐威王组织的这次会盟因此而流产!

离开秦国后,犀首在东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混得是风生水起、名声大噪。

然而,职场永远都是竞技场。

这几年的风生水起,并不意味着犀首就没了竞争对手。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回魏后,犀首曾想争抢魏国相国。此时,犀首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刚从秦国赶回的张仪。张仪之所以回来,是与秦惠王达成了秘密协议,想要操控魏国之政。虽然张仪不是刻意针对犀首,可当年两人在秦国结下的梁子,让犀首彻底愤怒了。

为阻止张仪,犀首派人劝说韩相公叔:“张仪要联合秦、魏二国了。他宣称,要让魏国进攻韩国的南阳,秦国进攻三川,那样韩国必定灭亡!您何不将韩国政事稍微委托我一些,这样我就有了功劳,那么秦、魏之间就难以结盟了。如此一来,魏国就会抛弃张仪,为亲近韩国而任命我为相国。”

公叔听了,大为赞同,果然将一些政事委派给犀首。

光有韩人帮忙,还不能保证犀首扳倒张仪。毕竟,秦国才是大国、强国,韩国国力远逊,魏惠王怎么会轻易放弃秦国而选择与韩国结盟?

在这紧要关头,一位意外的帮手现身了:张仪在秦国的死敌,陈轸。陈轸正负命访问齐国,途中经过魏国。到了魏国后,得知犀首与张仪正争夺相位,陈轸出了一计:在魏惠王派现任相国田需出使楚国之际,犀首却高调假装出使燕、赵二国。这几年来,犀首凭借纵横之术搅得整个东周翻天覆地,列国都清楚他的本事。听说犀首要出使燕、赵二国,齐威王首先就坐不住了:万一犀首与燕、赵二国结盟,那齐国岂不就危险了?这时访问齐国的陈轸再借机推波助澜,齐威王就更加把持不住,马上提出要将齐国政事委托给犀首。齐威王牵了头,燕、赵、楚等等国也不甘落后,纷纷把政事托付给犀首。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其他国家都要犀首担任相国,这下轮到魏惠王着急了,说:“寡人之所以不用公孙衍,是因为他不能胜任。既然其他四国都把政事交给了他,那么寡人也把政事交给他吧!”

一时间,犀首迈入了人生的巅峰,同掌五国相位!

虽然在秦国输给了张仪,可回到魏国后,犀首终于扳回一城。

不过,随着魏惠王的过世,犀首人生的高光时刻也就结束了。魏哀王继位后,又重新启用田需为相。因为此前的过节,重新执政的田需处处打压犀首。

这之后,按《史记》《战国策》等史料说法,犀首又回到秦国,并终老于此;可《韩非子》却说,犀首在与田需的权力斗争中落败,被田需迫害致死。

张仪的终身对手:秦国出仕败于他、回魏后扳回一城,人生结局成谜

不同史料的不同说法真假难辨,这让犀首的人生终局也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但以犀首离秦后全力对抗秦国的表现看,似乎《韩非子》的说法更加可信:一位曾对秦国造成这么大伤害的魏国公族,还能安然无恙地返回秦国终老吗?

如果《韩非子》之说为真,曾经在东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犀首却窝囊地丧生于内部权力斗争当中,不也格外令人惋惜吗?

——完——

作者|欲云:喜欢历史的理工男,现居深圳

图片| 来自网络,

欲云谈史论今

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以古喻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