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就读完了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读完了有一种难以描摹的感触,突然找不到表达情绪的字眼。深夜,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我的悲哀毫无意义,
我的焦虑毫无意义,
我的愤怒毫无意义……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如同蝼蚁,
如同被抛弃。
活着的人,
好好睡这一晚,
随时都会死去。
如果有机会活下来,
做一个机器,忘记肉体,
忘记每一个日期。
ps:读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写下这几句话。
这些话,其实还是没有恰当且充分的表达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滋生的情绪,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还是把阅读时候随手记录的一些感慨分享在这里吧。

P s:以下灰色字体为原文,正常字体是随手记下来的感触。
作为一个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遗忘的人。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言。
这才是一个作家的本分,与作家的年龄、国籍、性别都毫无关系。如果一位作家自始至终秉持如此志向和动机去挖掘、去记录、去诉说,这种文字大概率上错不到哪里去。
我们还要注意,有些在美国研究中国或亚洲的所谓“历史专家”其实是在日本大量的金钱资助下为日本说话的。在美国大学里有些研究中日历史的经费也是来自日本,因此他们的研究很难保持客观。
仔细品味这段话,是不是可以明白点什么?
为主人效忠而死是武士一生中至高无上的荣誉。
本质上,这种武士也无非是奴才的地域性说法。当这种奴才变为主人的工具,它们自然可以做出任何丧心病狂的事来。
几个世纪以来,青山绿水不仅为南京增添了美景,更是南京的天然军事屏障。
这才是青山绿水本来的样子。
在黑暗年代,大部分人变得麻木不仁,随波逐流,但总有极少数人挺身而出,置所有警告于不顾,做出一些在正常年代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壮举,其中的原因我们大多数人永远都无法理解。
我相信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永远存在着叫做“善”的品性和勇气。
我们惯常所说的“大无畏”,一个“大”字是对这种人最好最准确的评价,因为“大”而“无畏”,所以在我们的语境里才有“大丈夫”“大英雄”“大侠”“大将军”种种称谓。只是,这样的人在任何黑暗年代,都是极少极少数。
安全区的大多数负责人都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没有与大批强奸犯、杀人犯和街头流氓打交道的经验。然而,当时他们在南京甚至会充当起保护警察的角色,而且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如勇士般投入战斗:将中国男人从刑场救出,将日本士兵从中国妇女身上踢开,有时甚至纵身跳到机关枪和大炮跟前,阻止日军开火。
读书人,这三个字再一次迸射出阅读的力量。“中国男人”“中国妇女”这两个称谓在这段文字里,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都成为五味杂陈的概念。
痛恨和愤怒都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清晰准确的记住那段历史,奋发图强,真正强大到任何外族、外国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强大,更应该是精神、气节、文化、和中华民族魂魄的强大,而不单纯是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他们勒令中国人制作数以千计的日本国旗并带着上街游行,借以展示南京居民欢呼雀跃迎接日本军队的画面,并拍成影像。日本摄影师还在南京拍摄了中国儿童接受日本军医救治,以及从日本士兵手中接过糖果的镜头。
读到这样的文字,突然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任何文字都难免跟现实关联,虽然文字所表述的真相与眼下时代背景不同,可是这种弄虚作假导演粉饰的行径多么雷同!
日本人正试图诋毁我们在安全区所做的努力。他们恐吓和威胁可怜的中国人,使他们拒绝相信我们的话……有些中国人甚至愿意证明所有的劫掠、强奸和焚烧都是由自己的同胞干的,与日本人无关。有时我觉得我们在同疯子和白痴打交道,而令我惊讶的是,我们所有的外国人都经受住了这场磨难,活了下来。
疯子和白痴自然有存在且生生不息的底层原因,换了现在,詹姆斯·麦卡伦眼里的“疯子和白痴”会更多。
真正的强大是精神和体魄的双重强大!单纯的牙尖嘴利永远与强大无关。
202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