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出自状元张謇之手,令人刮目相看

说起张謇,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了,立马想起了张謇是一个爱国的实业家。

而且很多朋友都知道,张謇是江苏南通的晚清状元。

当然,张謇的状元,与普通的状元稍微有点小区别。因为张謇是恩科的状元。

所谓恩科考试,是指遇到朝廷庆典,特别加开的科举考试。

当然,恩科状元含金量和普通状元没什么区别,都是需要经过重重选拔,都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张謇先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一直没有中进士。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恩科考试,张謇连番精彩表现,殿试时成为第一名状元。

但是中了状元的张謇并没有在仕途上有很大的地位,反而成为了实业巨子,对江苏的经济和教育有巨大的发展作用。

其实张謇不只是实业家,也是个水平高超的对联大王,对联水平炉火纯青,令人刮目相看。

4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出自状元张謇之手,令人刮目相看

毕竟,科举时代过来的读书人,基本都能吟诗作对。像张謇这样的状元之才,要是不会写对联,那才是怪事呢。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张謇的4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让大家对张謇的才华有更多的认识。

当年戏剧家欧阳予倩曾经前往南通表演,张謇特地为欧阳予倩的“更俗剧场”题写楹联。

上联是:“真者犹假,假何必非真,看诸君粉墨登场,领异标新,同博寻常一笑粲。”

下联是:“古或胜今,今亦且成古,叹三代韶英如梦,求本知变,聊应斟酌百家长。”

这副对联字数很长,却能做到对仗工整,叙述清晰,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上联表达了戏曲与人生的真实与虚幻关系,高度赞扬了演员们的表演具有“领异标新”的特点,可以让观众们得到愉悦享受。

韶英,舜乐和帝喾乐,亦泛指古乐。

下联从古今关系入手,说戏剧能够让人感受到古今的流变,帮助人们“求本知变”。

所以,戏剧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人们应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优秀艺术。

可以说,这副对联不但紧扣戏剧表演特点,还巧妙契合“更俗剧场”改变风俗的用意,而且表达了对话剧等新派戏剧的支持和鼓励,是对欧阳予倩等人的极大赞许。

4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出自状元张謇之手,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从这一副对联中不但可以感受到张謇的才华,也可以感受到张謇乐于提携后辈的热心肠。

张謇对江苏的教育事业有很大贡献,自然也会有对联留下痕迹。

比如,张謇为江苏通州的“通州师范大礼堂”题写楹联:“极东西万国推崇为教育大家,先圣亦云,吾学不厌诲不倦;合周秦诸子受裁于狂狷一体,后生有志,各尊所闻,行所知。”

上联是说,像孔子那样被中西方广泛赞誉的大圣人,也还要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所以,普通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4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出自状元张謇之手,令人刮目相看

下联是说,每个学生的性格不一样,有人狂,有人狷。而学校传授的知识也很多,诸子百家,甚至西洋的知识,都很不相同。

所以学生们要努力学好老师传授的知识,然后学有所用,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施展出来,成为一个调和“狂狷”为一体的“中庸”之人。

(典故出自《论语》:“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个对联不但用典自然,而且对仗工整,表达了张謇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令人佩服。

话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女红传习所,专门聘请了“刺绣高手”沈寿担任所长。

从此,张謇和沈寿关系密切,把沈寿收为女弟子,教沈寿写诗,关系相当亲密。

由于沈寿是“有妇之夫”,所以张謇和沈寿的关系在当时引起了一些猜测。

结果,张謇自己也不懂得避嫌,居然送给沈寿一副对联:“绣段报之青玉案;明珠系在红罗襦。”

看上去这副对联没有什么问题,说的内容好像都是衣物的问题。

但是熟悉诗词的朋友,看到下联,肯定会想起古诗:“君知妾有夫,赠妾以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大家肯定会猜测,张謇和沈寿是不是有不正当的关系?

于是乎,就有一些传言流传在民间。

4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出自状元张謇之手,令人刮目相看

沈寿的丈夫一向和沈寿感情不好,在外地听说了这个绯闻之后,专门跑到张謇面前闹事。

张謇没办法,赶紧破财消灾,给了沈寿的丈夫一大笔钱,然后又帮沈寿的丈夫纳妾,这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可惜,沈寿才48岁就去世了。沈寿去世的时候,张謇无比伤心,他写下了一副感情真挚的挽联。

“真美术专家,称寿于己,寿不称于名,才士数奇,如是,如是;亦学诗女弟,视余如父,余得视犹子,夫人为恸,丧予,丧予。”

上联称赞了沈寿在刺绣等美术艺术上的才华,说“沈寿”的名字有些名不副实,说是长寿,却如此短命,实在令人惋惜,令人感叹英才早逝。

下联则是回顾了张謇和沈寿的交往,说沈寿曾经向张謇学诗,把张謇当作父亲。

如今沈寿死了,张謇像死了孩子那样难受,悲痛万分,悲伤感叹:“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了,身为老师的孔子无比伤心。

此处张謇借用这段典故,表达自己对女弟子沈寿去世的悲痛之情。)

上联的“如是,如是”出自佛经,下联的“丧予,丧予”出自儒门的《论语》,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用典恰当。

这副挽联真是非常精彩,水平一等一。而在水平之外,我们更可以看到张謇对沈寿的感情。

4副对仗工整的精品对联,出自状元张謇之手,令人刮目相看

虽然,这副对联很有些辟谣的意思,张謇说自己和沈寿只是“老师与女弟子”的关系,是“父亲和女儿”的关系,根本不是传言里的男女关系。

但是仔细品味,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副挽联的真情实感,仿佛看到了张謇老泪纵横的模样,还是十分令人感动的。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