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寇准:人生短暂,不妨大胆做自己

寇准:人生短暂,不妨大胆做自己

病榻之上,满头白发的寇准已经奄奄一息。他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竹子,跟曾经没有任何区别。时间的流逝没有改变坏境,只改变了局中人而已。他老了,再也无法为大宋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时间倒回到数十年前,那时的他出生名门,他的祖父曾在西周武王时期任司寇,因屡建奇功,朝廷赐其官职为姓,这是寇姓的由来。寇准从小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

寇准:人生短暂,不妨大胆做自己

当其他小孩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思考自身与世界的联系,有一首名为《咏华山》的诗为证。七岁的寇准登上华山顶峰时,升起了漫天的豪情壮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首诗不着痕迹地描写了华山的高耸与巍峨,没有一丝匠气。寇准通过对华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很难想象如此绝妙的一首诗出自七岁孩童之手。

年幼的寇准心怀天下,他知道唯有入仕方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而上天也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公元980年,年仅19岁的寇准高中进士,朝廷派其前往归州巴东任知县。

寇准在任上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才能,不久之后就从地方调回了中央。回到中央的寇准没有被官场的利弊权衡、勾心斗角所污染,他保持着自身的正直与刚毅。有一次,寇准向宋太宗劝谏,气得太宗离开龙座,转回内宫。寇准却大胆上前,拉住太宗的衣角,不让太宗离开。

太宗只好重新落座,听完寇准的劝谏。事后,太宗大加赞赏道:“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徽一样。”寇准虽然得到皇帝的赞赏,却遭到了群臣的排斥。自古以来,官场讲究圆滑处事,而如此正直的寇准显得与大多数官员格格不入。

不久之后,寇准就在群臣的排挤之下,被贬为青州知府。寇准对此一笑了知,他永远不会让官场和社会的规则捆绑自己。勇敢地做自己,哪怕结果不如意,又有何妨。

两年之后,寇准再次回到中央,官至给事中。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此时的寇准任职工部侍郎。

寇准:人生短暂,不妨大胆做自己

景德元年,辽军大规模入侵宋境。北宋军队接连大败,大宋王朝的统治陷入了危险的边缘。在此危急时刻,群臣选择了沉默,无一人献出退敌之策,明哲保身是他们心中所认为的最佳选择。唯有寇准站了出来,准备御敌保国,宋真宗授其宰相之位,统管抗辽之事。

群臣都用看傻瓜般的目光望向寇准,宋朝与辽国曾交手多次,从未占据上风,他们认为寇准也会失败,到时所有的责任都会推到寇准的头上,他只有以死谢罪。寇准当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永远也学不会“逃避”二字。

同年九月,辽圣宗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南下中原。宋军未战先怯,而群臣则纷纷建议迁都,躲避辽国的锋芒。寇准主张抵抗,并说道:“筹划迁都者,罪当至死。”

最终寇准的意见阻止了妥协派迁都的想法,与辽国的战事一触即发。寇准一面广征民兵,一面广收粮草。当辽军一路攻打到澶州城下时,寇准督促宋真宗亲征。如果失去了澶州城,河北大部分地区将陷入辽军手中,而都城汴京随即岌岌可危。

当真宗在半路听闻前线告急的消息时,打起了退堂鼓。寇准百般劝谏,才让真宗继续前行。当真宗到达澶州,他又不愿前去靠近战场的北城,寇准于是命令士兵将真宗的车驾强行拉至北城。

最终真宗来到了战场的前线,宋朝士兵见皇上御驾亲征,顿时士气大增。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宋军势如破竹,将辽军杀得步步紧退。萧太后眼看战况不利,于是向宋朝求和,两国之间签下了“澶渊之盟”。

如果没有寇准,北宋朝廷也不会取得胜利,寇准可谓是居功至伟,然而等待寇准的却是不测之祸。

宋真宗对寇准的敬重加上寇准的功绩,引来了群臣对寇准的嫉恨。在百官对群臣的污蔑声中,真宗对寇准逐渐冷淡。寇准明白其中的缘由,没有做任何的辩解。他知道自己刚直的性格会给他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但他不会改变,如果变了,他就不是寇准了。

所有的人在未经世事之前,内心都充满着善良与正直,并鄙夷所有的污垢及黑暗。然而,当他们经过生活的压迫和社会的洗礼之后,心中早已不管对错,只在乎利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熟吧,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寇准:人生短暂,不妨大胆做自己

被真宗冷淡、被群臣敌视的寇准,不久后就被贬去陕州当知州。公元1019年,宠臣丁谓为了获得自己的政治资本,主动邀请寇准回朝做宰相。当丁谓获得自己的政治资本后,又诬陷寇准企图政变,将其贬到地方上。之后丁谓成功获得了相位,又将寇准一贬再贬。

寇准最终被贬到南部海滨雷州,到任后连住房都没有。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仰慕寇准的为人,替他盖了一所房子,寇准才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一朝为相,一朝被贬,在大起大落间,寇准没有自暴自弃。他在荒僻的雷州,大力发展民生,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在他卧病在床之时,他作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名为《病中诗》:

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

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群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壮志已经不能实现,心中的忧苦如寒冰刺骨。即使遭受了数不尽的风雨,他的内心仍然牵挂着这个国家。这样的人,注定在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写完此诗后,寇准与世长辞。他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永远是一位入世不久的少年,充满正直与刚毅。愿出走半生的我们,归来之际,也如寇准一般,还是少年。内心遵从的仍是对错与正直,而不是圆滑与利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