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说:“心软之人没福气”,这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因为心软之人,缺少是非观念,通常会失去原则,为了满足别人而妥协。
心软之人,为人处世要牢记3句话,福气自来。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可将自己的真心全盘托出
心软之人总是觉得自己付出了真心,就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喜欢。最后换来的,往往是欺骗。
《增广贤文》写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在《明史·袁崇焕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十四日,崇祯帝平台召见袁崇焕。
崇祯帝咨询袁崇焕用兵方略,袁答道:“方略已写在奏疏里面。臣受陛下特别地眷顾,希望借这个机遇,预计五年,辽地可以全部收复。”
崇祯帝说:“收复辽地,朕不会吝啬封侯的赏赐。卿家努力解救天下的危难,卿的子孙也会因此受到福泽。”
皇帝退朝休息,给事中许誉卿问起五年收复辽地的方略。
袁崇焕说:“圣上心情焦急,姑且用这话去安慰而已。”
许誉卿说:“圣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日期责问成效,怎么办?”
袁崇焕泄气地自觉失言。
后来言官弹劾袁崇焕,崇祯帝还是相信了,这也导致袁崇焕下狱被杀。
崇祯皇帝为袁崇焕定下的九条罪名,其中一条就是“专恃欺隐”,这就是指袁崇焕“五年复辽”的目标。
袁崇焕如果不是为了讨好崇祯帝,许下“五年复辽”的诺言,最后也不会被杀。
真正的情谊是经得起时间和利益考验的,而那些中途散场的人,无非是因为彼此的利用价值不对等而已。
谨慎表达自己的态度
智慧的人喜欢保持沉默,愚蠢的人总是喜欢侃侃而谈。
知了叫了一夏天,没有人搭理。公鸡一叫,农民就要起床干活。
三国时期,杨修的死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他不知道谨慎表达自己的态度。
建造花园的时候,曹操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是想让大家猜猜他的心意,顺便夸他几句。
杨修这个人话多,跑去给工匠说:“赶紧把门改小一点,丞相觉得门太阔了。”
曹操的心事就这样被人轻易给识破了,曹操内心是不高兴的。杨修还到处显摆自己多厉害,一下就猜到了。
还有一次,曹操在汉中的时候,接连吃了败仗。进退两难之际,说了“鸡肋”的口令。
杨修又显摆起来说:大家赶快收拾行李去吧,别人奇怪地问他:“怎么知道回去”,杨修回答:“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所以大王要回军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杨修与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又谤讪鄢陵侯曹彰,曹操闻之大怒,便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下令将杨修处死,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杨修虽然有才,但是他的话太多,不能谨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导致最后被杀。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多思考一下,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谨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处
不管是谁给你莫名的好处,记得拒绝,没有付出一定没有得到好处的,后面肯定是坑。
在《重案六组3》有这样一组镜头:在街头有一个魔术师,他手里拿了一张白纸,用手一摊,瞬间变成一把百元大钞。
魔术师拿着一把百元大钞在手里,嘴里喊了一声变,百元大钞瞬间变成了美元,围观的人都惊讶到了。
理解着魔术师旁边的主持人,便开始忽悠,王大师不仅能让钞票翻倍,还能让金首饰翻倍。说完,围观的人纷纷拿着自己的首饰,放到王大师的袋子里。
这位王大师拿到金银首饰以后,又变了几个戏法,突然一阵白烟,王大师消失不见了。
女主持人理解着说:演出到此结束。围观的人纷纷围上女主持人,要自己的金银首饰。
女主持人说:大家各自回家,明天一大早在各自的枕头底下找。哪位睡得最踏实,哪位的金手饰翻出的倍数就越大。
女主持人三言两句,就把围观的人给说回去了。王大师在逃跑的过程中,也是被抓了。
在这是世界上,没有人会给你无缘无故的好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占小便宜,吃大亏。
当你心软的时候怎么办?
1、收起慈悲心
收起慈悲心,感性看人,理性做事。做到我在情感上很同情你,但是在理性上,我不能帮助你。决定是理性的事情,让感性走远一点。
2、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自己:做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为所动,要时刻保持清醒。告诉自己,要做一个狠人,减少同情心。
遇到事情,要告诉自己。自己凭什么去同情,可怜别人。
3、做一个心狠的人
心狠的人,也是比较坚强的人。什么事情都不求人,性格特别自立。
性格独立的人,也能给别人减少麻烦。不会“慈母、慈父心”泛滥。
只有自己独立了,才有心狠的资格。遇到事情自己扛,不要想着谁会来帮助自己。
总结:
心软之人,看似豁达,实则是对自身不负责的表现。
他们会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
余生,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
心软,要留给懂得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