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庞炳勋:带领一支即将被遣散的“杂牌军”,战胜日本最精锐部队

庞炳勋,1879年出生,字更陈,河北省新陈县人。在庞炳勋21岁的时候,义和团发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八国联军入侵京津、清政府屈服,议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庞炳勋见国势垂危,决定去保定求学,期望了解新学,以图存亡。

庞炳勋:带领一支即将被遣散的“杂牌军”,战胜日本最精锐部队

庞炳勋

庞炳勋在保定一所教会习读法文,不久,他感到舞文弄墨,不足以救国家、兴民族,决意从军报国,经友人介绍,去张蔚斋的第3镇服役。当时,兵额满员,但庞炳勋自愿自备服装口粮入伍,张蔚斋敬佩其壮志坚心,破例准以“备补兵”,创中国陆军史上自费服役的先例。

庞炳勋进入随营学堂学习,因其思想爱国革新,个性豪迈,胆略出群,办事厚重沉着,老练精明,深为当时任教官的老同盟会会员孙岳赏识,介绍加入同盟会。庞炳勋随营学堂毕业后,又以预备军官考入东北测量学校,后来任测量官。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孙岳奉孙中山先生命令打入直系,密谋发展,先在保定编练直隶义勇保卫团,邀徐永昌任营长,庞炳勋为队长。次年7月,保卫团改编为陆军第15混成旅,孙岳任旅长兼大名镇守使,调庞炳勋任副官长兼骑兵营营长,驻防冀南。当时冀鲁边区匪患猖獗,庞炳勋兼任八县剿匪总指挥,经其剿匪,匪患遂平。剿匪时,他深入巢穴,腿部受伤骨折,几经治疗还是行走不便,人皆呼其“庞瘸子”,而很少知其名。

1923年初,庞炳勋升任旅参谋长,4月,又升任陆军步兵上校。1924年,北方倒曹反吴气氛日渐高涨,时任京畿警备副司令兼北京戒严司令的孙岳,乘第二次直奉战争激烈进行,直军大部调赴前线、后方空虚之际,与冯玉祥、胡景翼等配合发动首都革命,通电主和停战,所部改称国民军。

次年,国民军大量扩编,孙部扩编有1个师和5个混成旅,庞炳勋任暂编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与徐永昌、刘延森、王允恭等同为孙部的主要干部。年底,晋升为陆军少将。

发动首都革命时,庞炳勋策划有功,成军伊始,又向孙提议成立军事教导团学生队、招收知识青年,或考选军中优秀土兵学习,以培养建军的干部,这为日后庞炳勋建军立业打下了一定基础。

庞炳勋:带领一支即将被遣散的“杂牌军”,战胜日本最精锐部队

孙岳

1925年冬,奉直联军与国民1军战于京津,国民3军孙岳部由陕西驻河北,战败奉军李景林部占领天津。1926年2月,庞炳勋出任天津镇守使,后因奉军与直鲁联军反攻,冯玉祥通电下野、孙又卧病不起,国民3军军长由徐永昌代理,随1军西撤,庞炳勋率部南下入豫,归入靳之鹗部任师长。1926年2月,被吴佩孚解除“讨贼”联军副司令职后,接受蒋介石的任命。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宁汉两方愈闹愈烈,庞炳勋从湖北到郑州见冯玉祥,说:“武汉的军队马上就要打南京,我闹不清他们闹些什么,我决不参加他们的战争。我愿听总司令的指挥,请你答允我。”冯十分高兴地说:“这好极了,你快把部队开过来吧”。庞炳勋回去后,把部队一列车一列车地运了过来,冯玉祥令其开往归德,改编为第20军,庞仍任军长,编入冯玉祥的第2集团军第9方面军序列,受鹿钟麟指挥。

同年10月,革命军攻徐州,庞军在杞县肖河铺附近发起攻击,因缺乏枪支弹药,不少连的战士有枪者只半数,故另配“电枪”数十枝,以壮军威。所谓“电枪”实际是一种竹制长矛,竿漆黑色,装有锋利尖刀,迎战时,冲锋肉搏,远比刺刀得力,大呼“电枪”,实际无电,但敌人惊吓,不敢招架,而战士则越战越勇。

在睢县西之榆厢铺战斗中,庞军深夜偷袭敌人,夺得武器弹药甚多,还出敌不意地空手占领敌人炮兵阵地,又夺获大炮两门,掉头向敌人轰击,其军作战之勇敢,可见一斑。

11月中旬,直鲁联军又卷土重来,第二集团军采取战略后退决战,正面诱敌西进,准备两翼围歼。庞炳勋在反攻中,占领商邱城,守军张敬尧部纷纷缴投降,庞部谭师正准备出城追击,被邻近的韩复榘军谢会三旅阻挡,谢用机枪把守城门,不准谭师官兵出入,更不准所获武器出城。庞炳勋令谭师长亲往交涉,未成,转向鹿总指挥请示,鹿即告韩要顾全大局,准谭师攻入商邱的官兵每人携走一件武器,庞军乘机将所获武器弹药,由城墙抛出,军得此补充,实力大增。

庞炳勋:带领一支即将被遣散的“杂牌军”,战胜日本最精锐部队

1928年4月,奉军越过漳河进攻彰安阳,与第二集团军展开主力作战。这是北伐最后的一次苦战,庞军在平汉线以西,与当面奉军激战于曲沟以北,庞炳勋认为胜利在此一举,亲临前线余远彰团督战指挥,在反攻中,敌炮火猛烈,身边参和护卫,非死即伤,庞炳勋头部也鲜血直流,终于与友军协力战斗,迫使奉军全面撤退。

同年春,豫北天门会受奉军策动,惑众作乱,阻挠北伐,革命军派庞炳勋经水冶镇进剿。天门会号称神明降凡附体,刀枪不入。接火时,其高级头目都身着黄马褂,用古老阵法作战,会众不顾生死,疯狂向前,一度形成混战。

庞炳勋认为会众虽凶,系乌合之众,乃下令集中火力猛攻,符咒不灵,纷纷伤亡溃散,直追至林县太行山巅的“小西天”,捣毁了他们的老巢。庞炳勋又召集乡绅,安抚民众,对胁从者不准杀戮,使之自新,军队修路植树为民兴利。这为抗战时,庞炳勋回驻该地,以林县为中心,坚持游击达4年之久奠定了群众基础。

北伐军会师徐州后,军队由考城过黄河北进,驻节汤阴,原国民3军梁寿恺部改编为第1军,冯玉祥派韩占元任军长,又派葛云龙接受庞炳勋的第20军军长,鹿钟麟未受葛任职。5月,孙岳病逝。至此,国民3军仅存庞炳勋一脉。

庞炳勋:带领一支即将被遣散的“杂牌军”,战胜日本最精锐部队

北伐军

北伐结束,全国军队整编,庞炳勋的军队缩编为暂编第14师。庞炳勋决心大力整训,起用青年将校,团营部多为二十几岁的青年,又选派干部到开封参观张自忠的25师及其军官学校的教育训练,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军队一时颇有朝气。

1929年4月,蒋介石解决李宗仁的第4集团军后,乘胜向第2集团军压迫。冯玉祥即令鲁豫驻军撤向陕州以西,准备反蒋,庞炳勋的部队进入巩县及孝义附近。在洛阳的韩复榘以陕中大旱缺粮,军食困难为由,图谋离冯投蒋,压迫庞炳勋一起行动。

原来庞炳勋驻归德时,直鲁联军徐源泉、褚玉璞等10余万人大举进攻,鹿钟麟率杨虎城,庞炳勋、王金韬、常好仁、秀文等部5万人在杨集与马牧集一带对抗。战斗极其激烈,鹿军日渐不支,庞、杨退向安微额毫。他们受人蛊惑,“冯某人不把基本部队调上去”,“是存心要牺牲我们杂牌部队”。故杨、庞曾和蒋接治过。

这时,庞炳勋深感全国由于军队编遣所引起的时局混乱,真像不明,后果难测,未敢轻举妄动。韩复榘立即挥兵东进,用武力解决庞炳勋部,在黑石关被庞军痛击,损伤极众。冯玉祥又派孙良诚沿陇海线围追韩军,韩复榘向郑州开封撤退。事后韩曾向人坦说:“庞更陈真厉害,差一点叫我阴沟里翻了船。”

韩复榘

1929年10月,冯玉祥誓师讨蒋,总司令为宋哲元,孙良诚副之,分8路开发,庞炳勋为第6路总指挥,由渭南前进。孙良诚部由陕州前进,直取郑州。孙、庞合力转战于陇海线洛阳一带,未达目的。

1930年初,蒋阎矛盾激化,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发动反蒋战争,西北军编为第2方面军,鹿钟麟任总司令。庞军于陇海线以南展开,向徐州追击。战至9月,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阎冯反蒋失败。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第2集团军解体,庞炳勋部渡河撤入山西,投归蒋介石,编为陆军步兵第1师任师长,1931年夏,又改任陆军第39师师长,其后升任陆军第40军军长,移驻河北河间。1932年春,兼任北平军事整理委员会理事,理事长为张学良。8月,成立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兼任委员。1933年春,长城抗战,初隶于学忠的第1军团,后升任第10军团总指挥,兼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

由于日军步步侵略,民族矛盾日渐尖锐,九一八事变发生,庞炳勋与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吕秀文等华北将领联名致电全国,呼吁团结御侮,誓雪国耻,在内战漩涡中打转的庞炳勋,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表示了抵抗日军的决心。长城之役,他与敌战于蓟县一带,尤其是马兰石门之役,给日军以痛击。

庞炳勋:带领一支即将被遣散的“杂牌军”,战胜日本最精锐部队

中原大战四巨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察哈尔高举抗日同盟旗帜,引起蒋介石的惊恐,决定对冯采取政治分化与武力镇压。

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电令庞炳勋等一面向冯进兵,一面让其派人“劝冯取消名义,奉还张政,离去张垣,另谋安置”。6月底,同盟军进军察东,血战多伦时,庞炳勋被任命为总指挥,率大军进“剿”,并许之察省主席职。庞军抵宣化,扣押冯的来使李克昌。冯玉祥在巨大压力下交出察省,撤销同盟军总部。

1935年4月,庞晋升为陆军中将。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7年1月,任第四预备军总司令。

七七事变,全民动员抗战,庞炳勋率军自晋南运城经同蒲、正太铁路,急趋天津以南沦县应战,9月10日,日军矶谷第10师团沿津浦线南下,突破马厂阵地,直攻沧县。

宋哲元的59军正向娘娘河南岸撤退,庞炳勋的39师在姚官屯东西之线占领阵地,掩护宋军。当时连日阴雨,平地变泽国,敌人用武装汽艇向我侧背绕袭,庞炳勋部左翼阵地被突破,庞亲率特务工兵两营迎敌,日军受挫,终因铁路附近之阵地被突破,乃全线撤退,沧县亦告失守。

1938年1月,徐州会战前夕,敌陆战队由华北调来坂垣第5师团在青岛相继登陆。3月,坂垣师团进迫临沂,形势十分危急。

临沂是鲁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就近抽调在连云港任海防的第3军团庞炳勋部驰往临沂,固守县城,堵截敌人前进。

庞炳勋当时已年逾花甲,虽是军团长,所部只有5个步兵团。但李宗仁认为他久历戎行,经验丰富,平时能与士卒共甘苦,廉洁爱民,更为时人所称道。

庞炳勋应召即来徐州,李宗仁因其年长资深,以礼待之,推心置腹。庞炳勋部到达后,步步为营,消耗敌人战力,迫使敌人多次使用不足兵力,予以各个击破。

2月下旬,双方攻防激烈,敌以优势兵力,还用山炮一团,骑兵一旅,向庞军猛扑,战区参谋长徐祖贻主张军团部南移20余里,庞坚决不许,“如果我庞某临危后退,前方士气动摇,临沂城难保了。”决心背城死守。

当时,军民同仇敌忾,战地群众自动捐献劳军,“举凡鸡鸭鱼肉以及萝ト大葱头煎饼,还有乡下老婆婆手提鸡蛋送来劳军,日以继夜,迎接不暇。”“更有苏北宿迁、沭阳、鲁南各地的教师学生所组织的战地服务队如王志仁、刘太同、汪典等百余人,除了作战地宣传工作,并亲自伤兵送弹药,更使军民深受感动。”在军民真诚合作下,敌人数日夜反复冲杀,伤亡惨重,未能越雷池一步。

庞炳勋:带领一支即将被遣散的“杂牌军”,战胜日本最精锐部队

临沂保卫战

一支被国民党中央久已蓄意遣散的“杂牌部队”,对抗“大日本中最优秀的皇军”,一时间中外哄传,彩声四起。

坂垣感觉失了颜面,更是加紧督战。临沂守军也逐渐感觉难以坚守,于是向总部求援。战区司令部急调张自忠的59军驰赴临沂援庞作战。3月13日发起攻击,激战7昼夜,两军协力反攻成功,坂垣师团仓惶后撤,一退90余里,缩入县城内,是为临沂大捷。

此役,蒋介石传令嘉勉,“开抗日胜利之先河,振国军之士气”。它稳定了5战区战局,树立了友军协同作战的模式,打乱日军作战的部署,带来了抗日战争中台儿庄会战的重大胜利。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