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每当逢年过节,亲友们齐聚一堂的时候,大人们的话题免不了兜兜转转来到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孩子也会在家长的命令下忙得“不亦乐乎”,一会被命令向某某亲戚打招呼问好,一会又在父母的鼓励下来段“才艺表演”。

而一旦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或者说出一个“不”字时,还会被家长扣上“无理取闹”的帽子,家长一边向大家辩解,一边对孩子进行强迫,最后场面十分尴尬,家长脸上无光,孩子也大感委屈。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事实上,有时候家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过问孩子的意见,不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过分要求类似的“中国式礼貌”,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比如下面几种,曾发生在很多家庭中。

逼孩子打招呼——你是哑巴吗?怎么见人不打招呼

虽然见面问好是一项基本礼仪,但家长强迫孩子打招呼却并不可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场景:

“我不是教你见面要和人问好吗,怎么不说话?”

“你是哑巴吗?赶紧叫人呀”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多有不同,固然主动开口的孩子性格阳光,更招人喜爱,但孩子内向,羞于向不熟悉的亲戚打招呼也不是什么大罪过,家长大可不必情绪激动,使孩子变紧张。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只有家长和孩子“统一战线”,给孩子尊重,让其放松下来,才能逐渐改观。

比如家长可以试着以孩子的口吻打招呼来做示范,或者是等与孩子独处时,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教孩子如何与人礼貌问候,让孩子能够在这样的“预演”中慢慢适应。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强迫孩子谦让——你比弟弟妹妹大,就应该让着他们

上星期去表妹小林家,就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小林有两个孩子,姐姐6岁,弟弟4岁,当小林拿出玩具让她们两个在一旁玩耍时,弟弟因为想玩姐姐的娃娃,在遭到拒绝后嚎啕大哭。

小林见状二话没说,一把就将娃娃从姐姐手中抢了下来,转手扔给弟弟后,还对着姐姐讲起道理:“不是早就教过你吗?你是姐姐,要学会让着弟弟才行,更何况只是一个玩具娃娃。”

虽然小女孩心里满是委屈,但还是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转头不情愿地玩起来别的玩具,能看出类似的谦让早已经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我们从小就被家长教导“孔融让梨”的故事,互相谦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孔融让梨”的前提应该是自愿才对,如果因为孩子不谦让就去批评,无疑是不合适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愿意对弟弟妹妹谦让时,家长可以予以鼓励和夸奖,称赞孩子“这样的做法真棒,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小姐姐(哥哥)”。

当孩子不愿意谦让时,家长也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去逼迫孩子,而要在弄明白孩子内心的想法后,再去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逼孩子表演“才艺”——快过来,给叔叔阿姨们来段“才艺表演”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已经30多岁的魏大勋再度迎来“童年噩梦”——被老爸要求在聚会上表演节目,听到爸爸的话后,魏大勋瞪大眼睛不敢置信,一旁的嘉宾们也是哈哈大笑。

事实上很多人或许都有过相同的经历,每当亲朋好友聚会时,很多家长会将孩子的才艺表演作为烘托气氛的保留节目。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强硬逼迫孩子的话,只会让其感到委屈、无助、惶恐,即便最后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也不会感到有一丝开心,反而对性格养成造成消极影响。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家长想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或者是“练练胆”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欣然同意,家长可以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反之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要避免强迫。

过分谦虚——哪里哪里,你家孩子比我家孩子强多了

每当其他人夸奖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下意识地谦虚起来:

“哪里哪里,比你家孩子差远咯”

“还是你家孩子厉害,我家孩子太调皮”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殊不知当孩子听到家长这样的“谦虚”时,很容易对自身产生怀疑,一脸黯然,忍不住在内心质问自己“我真的比别人差很多吗”?

其实面对这样的夸奖,家长大可以将一切归咎于孩子的努力上,表示孩子最近确实没少付出,所以才有了一定的进步。

对待他人的夸奖这样回复不仅不失礼貌,而且可以对孩子产生激励,让孩子努力做得更好。

这些“中国式礼貌”正在坑娃,父母们引以为傲,孩子的内心却很伤

歪妈结语:

教孩子学会礼貌离不开家长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一味地强迫孩子很难取得好的结果,只有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继续阅读